东方小威尼斯——江苏同里
同里隶属于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九里、澄湖、沐庄、白砚、叶泽、南星、庞山湖)。镇内河道纵横,桥梁遍布,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同里三多
桥多:同里位于太湖之滨,大运河畔,整个镇区被十多条河道分割为15个小岛,由40多座建于不同年代的古桥所连系,形成街河并行、桥路相通的格局。桥,于是就自然成为同里的代表建筑。
最“旺”的桥:同里的桥以“三桥”,即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最具代表性。同里人有“过三桥”的习俗,取其消灾解难、幸福吉祥之意。“走三桥”是游客不可少的项目,使“三桥”成为同里人气最“旺”的桥。
最“绝”的桥:中元桥又称“赌气桥”,是一座梁式三孔石桥。传说以前有两位财主,一有腿疾,一有眼疾。一天有腿疾的财主说会建石桥,到时另一位便可托他的福,扶着他的桥梁过桥了。有眼疾的一位不服气,于是也盖了一座中元桥,抢先比泰来桥早些落成,故老百姓称它为“赌气桥”。
春秋时期,景德镇为楚国属地,秦统一中国后,改为九江郡属,汉朝和三国时期,分别为豫章郡和吴国属地。汉朝时期,景德镇境内已经开始出现了制陶工艺。
直到东晋时期,才在此设立新平镇,而且“镇民多业陶”,初步形成了陶瓷业;唐代景德镇的制陶工艺已经相当发达,出产的瓷器,被关中人称为假玉器,并且供奉于朝廷,五代之时,景德镇成为我国南方首个可以生产白瓷的地区。
北宋景德年间,因进献的瓷器贡品为当时人们所称道,且底部有“景德年制”字样,人们皆称为“景德瓷器”,而景德镇的名称则源于此时。而这时期景德镇已经可以造出有“冰肌玉骨”之誉的影青瓷器,工艺精良,手法细腻,同期,也出现了我国第一本陶瓷专著《陶记》。
元明清时代,景德镇的制陶业可谓是突飞猛进,特别是清朝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已经成熟而且基本定型。
1949年4月,景德镇解放,之后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景德镇的制瓷业也开始结合许多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现在已成为了景德镇的支柱产业。
青花瓷:初创于元朝,明清时期最为兴盛,青花瓷是指在胚胎上用含氧化钴的色剂描绘花纹,施一层透明的白釉后,入窑经高温一次烧成,外观蓝白相映,耐酸经磨,永不退色,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同时也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
玲珑瓷:是采用镂空工艺制作的一种瓷器,先将胚胎雕镂,描绘上各种青花纹样,再灌釉烧制,采用著名的高岭土制作。
粉彩瓷:是在胚胎上勾画图案,以色彩填充,然后烧制而成,颜色柔和,既有国画风味,又有浮雕感,内容多以中国故事、传说为主,具有很强的民间特色,始于康熙晚年,成熟于雍正、乾隆年代。
颜色釉瓷:是在釉料里加上些氧化金属,经过焙烧而出现多种丰富多彩、自然真实颜色的瓷器,以釉料的色彩配制和烧制为工艺关键之所在,而且十分困难,有“千窑一宝”的说法。
文物古迹
在经历了1600多年的漫长岁月后,景德镇这座古镇中,还保存着一大批古民宅、古寺、古亭、古阁、古祠堂、古闾门、古牌坊等古代建筑物。此外,古镇中还留存着许多颇为珍贵的古碑石刻、古墓、古石人、古石马、古石羊、古石狮、古陶器、古瓷器等古代文物。全市现已发现30多处陶瓷历史遗址,如古代著名的瓷用原料产地及世界通称制瓷原料高岭土命名地高岭、湖田古窑遗址、明清御窑厂遗址。此外还有号称中国第二、江南第一的浮梁古县衙;有以三闾大夫屈原命名的古建筑三闾庙;有明太祖朱元璋作战时藏身的红塔和瑶里的仰贤台、洪源仙境、太阳岛、月亮湖、阳府寺、历居山、翠屏湖等。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