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讀遍紅樓   》 為伊消得人憔悴(7)      鬍文彬 Hu Wenbin

  客滿中庭花月多,春燈如晝灑如波。
  箏摩笛引雲駐,細按紅牙自云歌。
  長揚羽獵素知名,此去騰騫莫計程。
  應憶桃花泉畔醉,夢中猶聽饒樑聲。
  見鬍藝《李竹村與王竹村——紅樓墻外小考之一》,載《紅樓夢學刊》1982年第2輯第329—331頁。
  參見周妙中《清代戲麯史》“寫作緣起”,第5頁(二)。周雲:
  舊社會剝削階級和封建士大夫對戲麯的輕視:剝削階級和士大夫僅僅把它看作花前月下酒後茶餘的消遣品,認為是壯夫不為的雕蟲小技。就是劇作傢自已也往往不肯把戲麯收入詩文集中。封建意識不太強的人,雖然把劇本刊印出來,也要作為“外集”或“附錄”,仍然認為這些作品沒有資格編入正集。還有些劇作傢寧肯做無名英雄,也不肯在自己心血結晶上署真實姓名,衹署“××山人”、“××居士”之類的別號,甚至幹脆不署名。以至給我們今天的研究工作帶來許多考證上的麻煩,留下了許多很難解决甚至無法解决的問題。
  曹寅所撰雜劇究竟有多少種,今天已難以確考。以所見之《北紅拂記》署名“鵲玉亭填詞”,《太平樂事》署名柳山居士,而《續琵琶》今所見已非完本,其署名俟考。另一種《虎口餘生》(又名《鐵冠圖》)署名“遺民外史”,以曹寅生年推算自稱“遺民”實屬笑談。故此劇究屬何人所撰尚需考證。劉廷璣《在園雜志》所記實不足信。
  傅惜華:《清代雜劇全日》,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2月版。引文見第184頁。
  最難解處是縈牽
  ——曹寅與宋犖
  曹寅生平中交往的大多是江南文人,且以“遺民”文人居多。這可以從《楝亭集》所收的詩詞文中窺見一斑,而與朝內高官或地方大員的交往則是屈指可數。《楝亭圖》、《楝亭夜話圖》的發現,為我們提供了不少新的信息——曹寅的交遊範圍相當廣泛,似有出乎意料之感。但是認真考察一下,仍然是限於文人群體,貴戚達官仍然居於少數。
  在曹寅交往的顯官之中,宋犖是其中一位。
  宋犖(1634——1713),清初著名藏書傢、文學家。字牧仲,號漫堂,別號綿津山人、西坡放鴨翁。河南商丘人。據《清史稿·宋犖傳》及《中國藏書傢辭典》諸書的介紹,宋犖從政以清廉著稱,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在文學方面,他與王士禎、汪婉、施潤章等人同稱康熙間“十才子”,可見其文學造詣在當時學人中的廣泛影響。
  宋犖長曹寅二十四歲,順治四年(1647)任御前三等侍衛,曹璽卒前一年,即康熙二十二(1683)年,宋犖已由刑部員外郎擢授直隸通永道,旋升山東按察使、江蘇布政使、江西巡撫,康熙三十一年(1692)調任江蘇巡撫。從宋犖任官的經歷看,他與曹寅的初識極可能是在北京,所任江蘇巡撫期間是他們之間交往較多、友誼逐漸加深的時期。如果詢其原因的話,有以下三點值得重視:
  (1)宋犖是順治朝起用的重要官員,至康熙朝又被不斷提升,官兩江巡撫,是康熙帝信得過的“老臣”;
  (2)宋犖居官“守中”,深得康熙任官三昧。曹寅從侍讀到侍衛,又被派往江南接父職兼管????政,也是深得康熙信用的人物。康熙是宋、曹二人成為知交的一個重要媒介,是他們之間的友誼基礎,必然互相有所照應、有所支持;
  (3)宋犖是一位大藏書傢,從順治十二年(1655)遠遊江南就開始搜羅大批秘籍、名帖,又喜刻書(如刻《古竹圃詩》、《嘉樂堂詩集》、《柳湖詩草》等,均十分精美)。宋犖之所好者正是曹寅之所好,聲氣相通,嗜好相類,為他們之間的交往又提供了一個獨有渠道,避開了純官場往來的禁忌。
  宋犖與曹寅之間的友誼既見之《楝亭集》又見之《綿津山人詩集》,詩酒唱和,往還情深。例如,《楝亭詩鈔》捲三收入《宋牧仲中丞見招深淨軒,軒舊為官廚,中丞新闢以款客,奉和二韻》,其一云:
  渤獬有時淺,震澤何須深。
  即除庖滔汗,遐見滄浪心。
  三吳民壽康,百吏秉規箴。
  臺觀詎雲侈,絲竹非荒淫。
  中丞獨儒雅,示撫無弦琴。
  叨承郎舊捨,許闞文字林。
  飯我商丘麥,散步清池陰。
  隨風振藍藻,不覺畫戟森。
  所以覆高葉,野烏懷其音。
  其二雲:
  嗜好無等倫,同此眼根淨。
  圓荷與疏柳,入望已清勁。
  端居用焦勞,硯格久遠屏。
  想當微雨際,自扣玉麈柄。
  我行循東墻,堅坐樹影正。
  歸來覺惝恍,浪楫逐飛進。
  徒羨濠上樂,未喻摩詰病。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捲首絮語祭曹雪芹逝世二百四十周年文此書係自愧而成
通靈寶玉:一塊被幻化的頑石賈寶玉:前身是一塊“美石”智而通則悟
難得糊塗寧榮二公的囑托與寧國府的祭宗祠實非別書之可比
《紅樓夢》中的一樁難解之謎尤氏心內有什麽“病”?看着明白人,倒都是些呆子!
一支《寄生草》,填的真妙一日倘或樂極生悲裙釵一二可齊傢
萬不可奢華過費敏探春“興利除弊”三人成衆,衆志成城(1)
三人成衆,衆志成城(2)不過實錄其事我心裏進不去,也白過了一世
娶妻當如薛寶釵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1)嬌養太過,競釀成個盜蹠習性(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