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講述歷史老城:北京城的明朝往事   》 闖王京城事如何(1)      萬明 Mo Ming    張兆裕 Zhang Zhaoyu

  李自成兩次進入北京,先後在北京共停留了四十六天。第一次是充滿激情和抱負的李自成率着戰鬥力極強的大順農民軍進城;第二次是李自成在山海關與吳三桂、滿清的軍隊交戰後失利狼狽退回了北京城,並戲劇性地在武英殿舉行即位典禮,然後匆忙撤出了北京城。僅僅前後兩個月的時間裏,十七世紀中葉的北京城,便親眼見證了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的偉大與局限性。李自成也可能是在北京城登極,但卻在北京城停留時間最短的皇帝之一。
  李自成(1606-1644年),陝西米脂縣人。父親名叫李守忠,母親金氏,有的說法認為是呂氏。李自成的傢境非常貧寒,是一個農戶家庭。李自成乳名黃娃子、黃來兒,幼年時因傢中經濟拮据還曾被捨入寺廟,所以又稱作黃來僧。幼年的李自成,一直是為地主傢放羊。長大成人之後,李自成應募到米脂縣的圁川驛的驛卒。據《明史》的說法,二十一歲的李自成“善騎射,鬥狠無賴”,屢屢“犯法”,所以當地知縣晏子賓想治他的罪。李自成於是便離開驛站,後來還曾一度做過屠夫。
  崇禎元年(1628年),明末農民起義首先在陝西北部爆發。白水縣王二、府𠔌縣王王嘉允、安塞高迎祥,紛紛揭竿而起。其中,高迎祥是李自成的舅父。此後十餘年間,起義的農民軍同陝西進入山西,由山西進入河北、河南,時分時合,東襲南直隸,南攻湖廣、四川,漫至全國,漸不可遏。崇禎三年(1630年),李自成與侄子李過參加了高迎祥的起義軍,號闖將,但當時在義軍中的名氣並不大。崇禎七年(1634年),李自成開始組織自己軍隊。他與侄子李過、義子李雙喜、大將高傑、謀士顧君恩自為一軍。但是,李自成的軍隊被當時明朝的山陝河南湖廣四川總督陳奇瑜圍於漢中興安之車廂峽,通過賄賂陳奇瑜的左右纔得以逃脫。崇禎八年(1634年)的義軍滎陽大會上。李自成第一次展現出他作為一個傑出的軍事戰略傢的風采。當時,起義軍各部聚集於河南,而明朝的官軍則從各個方向逼近。李自成面對各個義軍領袖間議論紛紛、懸而未决的情況,提出分兵突圍,撓亂官軍的作戰布署。崇禎九年(1635年),高迎祥被俘,送往北京,在北京被明朝政府凌遲處死,李自成遂接過了“闖王”的大旗。崇禎十一年(1638年),李自成的軍隊再次遭到了重創。李自成與劉宗敏、田見秀等十八人竄伏商洛山中。同時,張獻忠的軍隊也被熊文燦招安。農民起義一度陷於低潮。但是,隨着鎮壓農民軍的功臣洪承疇、孫傳庭的改任或被懲處。殘餘的農民軍勢力也得到了一絲喘息之機。崇禎十二年(1639年),張獻忠在𠔌城再一次扯起造反的大旗,李自成遂出商洛山,招集餘衆,重新投入反抗明朝腐朽統治的事業中去。崇禎十三年(1640年),李自成進入饑荒的河南。從此,李自成在李岩、牛金星、宋獻策等文人的協助下,註意爭取民心,招攬流民,成為義軍中勢力最大的一支。李自成所率的義軍以河南、湖廣北部為根本,在襄陽初步建立一個農民政權。隨後,在顧君恩的主張下,義軍决定先取陝西,再圖北京。隨後,義軍以摧枯拉朽之勢,攻下西安。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的西安建立大順政權。
  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的軍隊逼近居庸關。明朝的守軍唐通投降。農民軍從居庸關進入,三月十四日到達昌平。北京對於明朝的崇禎皇帝來說,也就是一座孤城了。駐守在京城外的京師三大營也投降農民軍了。明朝政府再也無力組織起像樣的抵抗。三月十八日,大順農民軍對北京城發起強攻。太監曹化淳開彰義門迎接義軍入城。望着烽火徹天的京城,走投無路的崇禎皇帝衹得在景山自縊。三月十九日中午,李自成“氈笠縹衣,乘烏駁馬”,從德勝門入城。進入皇城中,李自成立馬於承天門下,取出弓箭,照着門樓上的“奉天承運”四字匾射了過去。明皇太子朱慈烺僕伏於宮門之外,帽子上粘着“順民”二字。皇三子、皇五子也先後被搜出。據說,三人皆“穿民間破衣”。李自成對三人妥善安置,封太子為宋王,皇三子定王為安定公,皇五子永王也封了公爵。宮中被崇禎皇帝砍傷的長公主與袁妃,也命扶去本宮,各自調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揮師北平憶徐達(1)揮師北平憶徐達(2)揮師北平憶徐達(3)遷都定鼎說朱棣(1)遷都定鼎說朱棣(2)入世異僧姚廣孝(1)
入世異僧姚廣孝(2)朱能地下猶護主(1)朱能地下猶護主(2)朱能地下猶護主(3)朱能地下猶護主(4)風華當年尋鄭和(1)
風華當年尋鄭和(2)黑山迷霧辨剛鐵(1)黑山迷霧辨剛鐵(2)黑山迷霧辨剛鐵(3)法海壁畫探李童(1)法海壁畫探李童(2)
法海壁畫探李童(3)名祠滄桑祭於謙(1)名祠滄桑祭於謙(2)名祠滄桑祭於謙(3)夢裏登城話阮安(1)夢裏登城話阮安(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