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记录 西藏遊記:女人上路   》 第89節:哈密-敦煌-酒泉(2)      李彥 Li Yan

  和所有喜愛長途旅行的男人一樣,他對車子非常瞭解,也很熱情助人,高原的紫外綫已經把他的皮膚曬得黝黑,有着厚厚的嘴唇的臉上分明寫着他就是個南方的農民,不過農民嘴裏經常能夠吟出詩句來,倒叫人的目光忍不住在他身上駐足。當一個30多歲的男人如果還孑然一身,不管他有沒有故事,這種狀態本身就是故事。
  插入圖片:廣西農民四五 IMG-1774
  夜市的燈光有點昏黃,深秋的晚上空氣清冷,終於有了些城市的曖昧氣息,深巷中的樂器店傳來絲竹之聲,街面上有絲毯店店裏燈火通明,空曠的街頭,我們就這樣一傢傢店逛過去,仿佛也有了點麗江的味道。然而,敦煌畢竟不是燈紅酒緑的麗江,這個質樸而簡單的地方,讓我們在這如此放鬆的夜晚,竟然感覺不到一絲浪漫的暖意。
  莫高窟位於敦煌以東不遠的機場附近,就那樣,在被沙淹沒的山崖上,洋洋灑灑地布滿無數洞窟。在石窟和三危山之間,樹林猶如玉帶,隔開了周圍的荒漠。機場就在附近,我們送走了阿東,悠然來到莫高窟。
  雖然曾經看過多遍有關敦煌壁畫的影片,當我親眼目睹莫高窟壁畫時,仍然被其精彩程度所震驚,在看過了其他幾大石窟以及新疆境內的千佛洞後,敦煌莫高窟給我了莫大的震撼,內心裏倍感幸運的是,我把敦煌安排在了行程的最後,使其給我西部之旅以最高等級的古代文化盛宴。與敦煌相比,任何石窟,壁畫,千佛洞都黯然失色,即使是對外開放的普通洞窟裏,都是壁畫密密佈滿石窟的每個角落,斑斕的色彩,精細的畫工,飄逸的綫條,每一筆,都是一次足以流淚的感動,那些當年繪出這些畫的人,都不愧為大師,然而,他們卻沒有留下名字,衹有他們的作品萬古流芳。
  我驚嘆,在上千年前的古代,生産力遠遠落後於現代的古代,藝術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人的信仰能夠如此地虔誠,面對如此精彩的人類文化遺産,除了驚嘆以外,我們還能做些什麽呢?!
  關於敦煌藏經洞的故事,幾乎已經是傢喻戶曉了,曾經所有的人,都會斥責那些以小利誘惑,巧取豪奪,帶走文獻寶藏的外國探險傢,然而,有多少人捫心自問,作為這些遺産的法定擁有者,我們這些華夏子孫對自傢遺産是多麽麻木不仁!如今的世界越來越嚮全球一體化發展,毫無疑問,這些文化遺産是屬於全人類的,在我們不斷感嘆國外博物館裏有多少中華民族創造的文化遺産的同時,更應該多想想,該如何保護我們現在所剩的東西。幾乎所有來敦煌的人都會說,為什麽這麽小氣,衹給我們看幾個窟,還不讓照相。可是有沒有人想過,當若幹年後,這一切消失的時候,你是否會為自己當年參觀拍照所造成的破壞而內疚呢?在我看來,且不說當年的斯坦因等人所做是否妥當,至少,當時我們自己的官員對如此遺産是極端麻木不仁的,竟然因為運費問題,不去保護這些財産,因此纔造成了外國人有機會得逞。
  插入圖片:敦煌壁畫 資料掃描
  插入圖片:莫高窟
  看看現存的幾大石窟吧,竜門和雲崗已經風化得不像樣子了,而且就是近二三十年發生的人為造成的破壞,敦煌雖然相比之下似乎狀況略好,但比起當年剛剛發現的時候,又要差多少就不得而知了,我們發展物質文明,難道一定要以犧牲古代文明作為代價嗎?說得更遠些,中國在經濟發達的同時,喪失了多少傳統的文明和文化的精髓,有誰能統計過嗎?!
  如今的敦煌莫高窟,每個開放的洞窟多則幾十平方,少的也就幾個平方,每次進入洞窟的人少則10來個,多在20多個,在幾乎與壁畫零距離的接觸中,人類呼出的氣息每時每刻都在對壁畫造成破壞,更不用提有的人還要偷拍或者偷摸了,其實,你拍回去又有什麽用呢,無非是一時間的占有心理罷了。真的需要研究,完全可以購買畫册或者幻燈片。 為什麽不能也像北京法海寺保護水月觀音那樣,用有機玻璃罩把這麽精彩、這麽寶貴的敦煌壁畫罩起來,至少把兩米以下的部分罩起來呢,答案一定是沒錢。其實,莫高窟所在的山體本身也在發生着非常危險的風化,甚至應該用一個巨大的玻璃罩把整個山體都罩起來。不過,連小小的壁畫都不能保護,逞論保護整個山體。唉!就是這樣的小農金錢意識,在毀壞多少寶貴的,不可再生的財富啊!
  在莫高窟對面,有一座設計非常好的博物館,整個建築依偎在平緩的戈壁丘陵中,與環境融為一體,可見建築師的匠心,在我看來,這是建築設計很高的境界。在這個博物館中,有幾個原大復製窟,都是平常難得一見的特窟,包括榆林窟裏的一些精華。這個方式真好,既可以不破壞原件,又可以一睹特窟真容。雖然是臨摹的壁畫,但是也可見其精彩之處,臨摹者都是研究敦煌藝術多年的行傢,其繪畫造詣亦非尋常之輩,至少,對於普通人對繪畫的認知水準來講,是富富有餘了。
  博物館中還有一尊以一幅壁畫為藍本設計製作的琉璃千手觀音菩薩的草稿,是臺灣琉璃工房的楊惠珊女士為敦煌莫高窟所做,並且要為其專門增加一窟,這真是當今一件文化盛事,衹是尚未完成,我想,楊惠珊一定會盡其對琉璃製作的造詣來完成這樣一個有意義的作品。一直很欽佩她的勇氣和執着,她真的是當代女性的楷模。
  沒有像功略裏說的那樣,多跟幾次不同的隊伍以便能多看幾個窟,100元的門票看到的10來個洞窟足以給我們精神上足夠的美餐了。下午的陽光非常燦爛和暖和,在門口買了點沙漠玫瑰就離開了莫高窟,不是不想流連,四五甚至想在這裏住上一天,然而流連之後,衹怕就是不捨了。最好不要讓我的敦煌情結放縱出來吧!
  敦煌除了莫高窟外,另一處標志性的景觀是鳴沙山、月牙泉,原以為這兩個景點是在一起的,原來一個城東,一個城西。鳴沙山大概是除了新疆的善鄯的沙漠以外,離城市最近的沙漠了。然而在這裏我們遭遇了最煞風景的“搶錢行經”,比起頤和園、故宮這樣的地方,鳴沙山即便有諸多好處,也不至於要收80元的門票吧,把車開到公園門口竟然還要收20元,頤和園門票不過30元而已,莫高窟門票不過100元而已。這幾乎要把我所有的興致都打消,在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鬥爭和強行平衡心態後,我們還是乖乖地送上每人800大毛,但是死活不再去坐駱駝,每峰30元,從公園門口到山下泉邊,全程不過1公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光明日報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旅行簡歷第3節:北京——澤當(1)
第4節:北京——澤當(2)第5節:北京——澤當(3)第6節:澤當—果傑—納木錯(1)
第7節:澤當—果傑—納木錯(2)第8節:澤當—果傑—納木錯(3)第9節:澤當—果傑—納木錯(4)
第10節:澤當—果傑—納木錯(5)第11節:澤當—桑耶寺—拉薩(1)第12節:澤當—桑耶寺—拉薩(2)
第13節:澤當—桑耶寺—拉薩(3)第14節:澤當—桑耶寺—拉薩(4)第15節:澤當—桑耶寺—拉薩(5)
第16節:澤當—桑耶寺—拉薩(6)第17節:澤當—桑耶寺—拉薩(7)第18節:澤當—桑耶寺—拉薩(8)
第19節:北京—成都—拉薩(1)第20節:北京—成都—拉薩(2)第21節:拉薩—日喀則—定日(1)
第22節:拉薩—日喀則—定日(2)第23節:拉薩—日喀則—定日(3)第24節:定日—紮西宗—樟木(1)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