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 走向共和   》 第十四章 挺经(五)      Cheng Heyu    Zhang Jianwei

  荣禄也是一阵唏嘘:“老中堂一番话真是说到事情的骨髓里边去了!但作为大清的臣子,吾辈但求问心无愧而已……如今这个裱糊匠轮到了我,怎样去做,还望老中堂不吝赐教。”
  李鸿章看他半晌,问道:“去年此时,一千三百余名举子联名上书皇上,仲华可曾知道?”
  荣禄:“知道。”
  李鸿章:“举子们带头的叫康有为,他在上书中提出了四项主张……”
  荣禄:“这四项主张可是‘拒和’、‘迁都’、‘练兵’和‘变法’?”
  李鸿章不由得又看他一眼,“不料仲华远离庙堂,却对时事了如指掌,实在难得。”
  荣禄笑道:“康有为他们闹得沸沸扬扬,我只不过风闻而已,哪里说得上了如指掌。”
  李鸿章:“仲华对他这四项主张怎么看?”
  荣禄:“我以为……这正是荣禄要就此求教老中堂的。”
  “仲华这样说,老夫也就不谦虚了。”李鸿章侃侃而论,“《马关条约》已经签定生效,毁约绝无可能,因此‘拒和’一条就不去说他了。康有为以为‘迁都’可定天下之本,殊不知恰恰相反,朝廷如若将都城由北京迁到西安或其他地方,势必引起天下震动,人心恐慌,这其实也是不言而喻的。至于‘变法’则为当今大趋势,凡有识之士,无不认为变法之计非行不可!但哪些可变哪些不可变?以何种方式去变?都要切切商议,稳妥实行。因为这牵涉到祖宗成法,国之根本,更需皇上太后乾纲独断,我等做臣子的只能先作建议,千万急躁不得。最后就是练兵了,我以为,仲华眼下能做、必须做、急需做的也是这一条……”
  说到这里,李鸿章语气又变得悲怆了,“甲午之役,北洋水师葬之黄海,今后几十年再想恢复这样一支海军几无可能,国家只能依靠陆军了。然而老夫所练淮军已成腐败老迈之师,断难再作指望,湘军也早已是明日黄花。仲华要有作为,就得先练兵,要练兵就得重起炉灶,练出一支完全不同于湘军淮军的新式陆军来1
  荣禄心里惊奇,这简直与皇上太后旨意一般无二!更增加了对李鸿章敬意,当下拱手称谢道:“老中堂教诲,使荣禄茅塞顿开!然而荣禄还想请教中堂,到哪里去寻这样一个既对朝廷忠心耿耿,又能肩负起练兵重任,德才兼备的人物呢?”
  李鸿章沉思道:“这个仲华不必着急,可以慢慢物色……”
  四
  
  五月的北京已属新夏,久寒新暖,风和日煦,淡淡的绿柳拂拭着微起涟漪的湖水,透着一股慵慵的惬意。
  陶然亭茶室内,康有为、梁启超和文廷式围坐在一张檀木小圆桌旁,神情悠闲地品茶聊天。乍一听,那话题也是悠闲的。
  文廷式端茶环视四周,悠然道:“康先生选了陶然亭这么一个优雅的地方,请文某来饮茶,真是深获我心。”
  梁启超:“我们老师知道文大人是飘逸清高性情,若选在酒楼饭馆请大人一聚,岂不俗了?”
  康有为:“据我所知,这陶然亭本是康熙三十四年,由当时的工部郎中江藻于古寺慈悲庵中建敞厅三间,取名为陶然亭。”
  文廷式:“当是白居易诗意,‘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笑一陶然’。”
  康有为:“我看中的倒是这园子内的野趣。”
  文廷式:“我只道先生壮怀激烈肝胆,不料还有这般闲云野鹤情怀。”
  康有为深深叹气,“唉,倘若不是国是日非,康某人早作林泉之游矣1
  一声叹息,那话题变得凝重了。
  文廷式放下茶盏,“公车上书,先生振臂一呼,唤醒中国数千年之大梦,此番作为,悠游林泉者岂能比拟?”
  康有为连连摆手,“文大人过誉了,倘若不是文大人等众多大人与吾辈声气相通,桴鼓相应,公车上书哪里造得出那么大的声势来?”
  文廷式:“先生说的倒也是,唉,如果当初有更多的在朝为官者参与进来,那就好了。”
  康有为:“这正是我今天请大人来此一聚的目的。”
  文廷式:“噢?”
  康有为看了梁启超一眼。
  梁启超会意,站起身来,给文廷式斟茶,这才复坐下,说道:“我们老师一直以为,要想变法维新,根本得从京师开始,而在京师,则得从士大夫、王公大臣开始。”
  见文廷式专注听着,他便继续说:“但要想士大夫,王公大臣赞同,支持和参与到维新变法中来,就得未雨绸缪,用我们的主张去宣传影响他们,而宣传影响他们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办报……”
  文廷式:“办报?”
  梁启超:“对,我们已经筹集到一笔钱,准备在京师办一个时务报……”
  文廷式:“私人出资办报,这在我朝还没有先例哩1
  康有为:“敢为天下先,本是康某的信条。”
  文廷式:“报纸的内容自然是讽议国政,鼓吹维新了?”
  梁启超点头,继续道:“报纸的发行方式我们也想好了,采用分送的形式,利用报房的报人,每日夹在京报中免费送出,隔天一版,每出千份,直接送达军政各界官员,在京名人……”
  文廷式又问:“倘若有人拒之不看怎么办?”
  康有为:“那就从他家门缝中塞进去,他不看也得看1
  三个人不觉抚掌大笑。
  文廷式:“莫谓书生空议论,单就这办报一事,就可见先生办事的胆略才能。”
  梁启超:“办报仅仅是第一步,老师在京师的初步计划为,办报——设会——合群——开风气。”
  文廷式:“愿闻其详。”
  梁启超:“因为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而且只有合了大群才能力量雄厚,而要将士大夫合于大群,最好的办法就是创办一个学会,打破自明朝以来的结社之禁,广联人才,创通风气,至于这个学会的名称,老师说就叫强学会,探求我中国自强之学。”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大型60集历史剧同步图书《走向共和》《走向共和》美化李鸿章?相关图书即将出版
《走向共和》两极争议白热化 导演张黎解迷津《走向共和》编剧盛和煜称:愿为李鸿章负责
南方周末:《走向共和》的内幕故事第一章 修园子(一)
第一章 修园子(二)第一章 修园子(三)
第一章 修园子(四)第一章 修园子(五)
第一章 修园子(六)第二章 洋务运动(一)
第二章 洋务运动(二)第二章 洋务运动(三)
第二章 洋务运动(四)第二章 洋务运动(五)
第二章 洋务运动(六)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一)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二)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三)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四)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五)
第三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六)第四章 一局双赢(一)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