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我当代表十年 》
第88节:第八章 把脉"药价虚高"(11)
赵咏秋 Zhao Yongqiu
蒋作君还表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提倡用基本药物和常用药物,同时降低药品的加成率,不能以药养医。另外,国家鼓励医药生产厂家生产廉价的基本药物,通过定点生产、简化包装、统一配送等方式降低药品成本。(中国青年报)
2007年9月,国务院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主要解决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看病就医问题,覆盖医保制度的"真空地带",让全民享受医保,首先在全国79个城市试点,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城镇全面铺开,规定内医疗费可报销约60%,农民工医保由用人单位缴费,灵活就业人员按低费率参保,而且,可以实现全国医保联网,异地看病可在当地医保机构代理报销!
……
这不都是我们盼望的吗?中国正在向理想的医疗制度进军。
历史不会忘记,2006-2007年,是医疗体制改革酝酿重大突破之年,是人民群众生老病死基本保障进入转折之年。这是政府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厚实基础,在老百姓心中的政绩簿上将永远记载这浓重的一笔。
期待中的药监风暴
新医改方案正式出台并实施、社区医院试点经验全面铺开还需要过程,人民群众还要承受一段时期的看病贵、看病难,廉价药玩失踪的把戏还会继续演下去,短缺药品的名单也会越排越长。
2006年8月28日,由发改委推行的第19次药品降价以抗生素为主,将涉及到全国2000多家制药企业99种药的价格,是近两年来影响最广的一次降价。各地方政府也都在宣布本地降价政策。
"报纸上又刊登药品降价令了"。消息很抢眼,然而,这一消息并没有给群众带来更多的惊喜,很多人发出了"是否是空降"的疑问。因为,前面的18次降价群众都没有得到实惠。相反,降价带来了廉价药短缺。
中国导医网的报道大概可以窥斑见豹。
廉价药短缺不是个别现象,短缺的不仅是北京儿童医院一家,也不仅仅是巯嘌呤一种药。
在解放军总医院,有些常用廉价药,如治疗痛风的丙磺舒片、利尿用的氨苯蝶啶片、止血用的酚磺乙胺注射液等,我们也缺货。
北京安贞医院心脏换瓣手术后使用的进口药华法林钠,对防止出血或血栓效果最好,但货源不足,以前一断药就是3个月,患者为此曾上书政府有关部门,问题虽有缓解,但还是短缺。"
北京天坛医院药剂科主任赵志刚领衔开展了一项名为《医院常用药品供应短缺现状》的研究课题,在对全国5个地区的调查中,就有200多种药品上了短缺名单。短缺药有两种:一是临床常用廉价药,二是临床必需的小品种药。抢救休克病人用的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几角钱一支,这种药没有替代药品,但供应不足。罕见病用药,如治疗儿童多动症的利他林,也是几角钱一盒,几年前就停产了。后来厂家推出该药的控释剂型,价格涨了,才开始供药。
此类消息层出不穷,涉及各个地区。
有敬业的记者在调查:2004年市场上常见的胃药西咪替丁,100片装每瓶的价格为4元,在被列入药品降价名单后,从2005年起,成分几乎相同的另一药品以40多元的价格重出江湖,2006年再次下达降价令之后仍然遭遇尴尬。
源头很清楚,谁是总导演?何时揭开神秘面纱?
2006年,继轰动全国的审计风暴之后,中国终于掀起了药监风暴,利剑直指"审批灰幕"。
2006年2月7日京华时报报道:近日,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等多名官员因涉嫌受贿被检察机关刑事拘留,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之中。
中国反腐败网2006年4月19日报道:
药监系统就像进入了连环阵--国家局、地方省级药监局多名官员相继被采取了法律手段。
4月6日,山东省工商局举行全省工商系统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会议,10起被查处的典型商业贿赂案件被公布于众,医院"包揽"了6起,最高的违法所得达500多万元。
制药行业业绩受累:总部在北京的一家大型制药集团门可罗雀,办公室也鲜能看到自己的销售人员,尤其是负责医院销售的人员。"他们放假了,在家待着呢。在这个节骨眼上,医院销售工作遇到了极大困难,他们没有事情干。"该公司一位高管告诉《证券市场周刊》。
坑害百姓的蛀虫将要面临法律的制裁,"臭虫"也将失去依附的条件。而药品审批新政何时面世?几位官员被抓,会促进药品审批、注册等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吗?全国人民在期待。
国家药监局已于2005年8月24日发出《关于在全国开展药品批准文号普查工作的公告》。公告说,从今年9月1日到9月30日,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药品批准文号普查工作,对所有药品生产批准文号进行重新登记及再注册,并清理出一批不合格的药品批准文号,同时将逐步减少药品审批的数量,叫停企业为躲避国家发改委降低药价而更改药名涨价的行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仿制药品的审批权都来自于地方药监部门。从而,各地都形成了自己的"地方标准"。虽然在SFDA成立后,统一掌管了药品审批权,并制定了国家标准,但由于此前地方审批上存在很多漏洞,造成了地标低于国标的现象。而此次普查,将会把这部分已经成功通过审批,但又低于国标的药品进行清理。(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仅清理过去的漏洞是不够的,工人日报天讯在线的一则报道让我们更加明了行政审批部门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之所以这些领域的行政审批出现腐败和寻租现象,关键是审批的程序不公开、审批标准不规范、审批过程无监督。
只有加大审批过程的透明、公开,健全监督机制,强化对审批违纪行为的打击力度,才是杜绝审批寻租的根本之策。"
2006年,如何建立行政管理新机制来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仍然是代表关注的重点,针对老百姓买不到国家传统药品和降价药品的问题,郭粤梅代表牵头提出了医保目录的药品要定点生产、厂家直供、国家专卖等建议,我参与了讨论并欣然签名。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自序 | 第2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1) | 第3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2) | 第4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3) | 第5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4) | 第6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5) | 第7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6) | 第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 | 第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2) | 第1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3) | 第1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4) | 第1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5) | 第13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6) | 第14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7) | 第15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8) | 第16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9) | 第17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0) | 第1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1) | 第1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2) | 第2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3) | 第2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4) | 第2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5) | 第23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 | 第24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2)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