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老俗事   》 第88節:高蹺興鄉愁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高蹺興鄉愁
  看電視時,某些別人不一定發笑的鏡頭,我卻不禁發出會心的微笑。比如看到某些國傢狂歡節日街頭遊樂人群中,有裝假腳的高人出現,走起來搖搖晃晃因而想到,這不是和我小時候在北京看過的"高蹺"一樣嗎?是中國學外國的呢?還是外國學中國的呢?抑或是各自同時創造的呢?
  小時候在北京,我十分愛看"高蹺"。臘月裏正月裏,四郊農民一二十人扮上角色,一堂鑼鼓絲竹,踏上高蹺,扭扭擺擺進城串街走巷表演。北京人傢,一般都關着大門過日子,聽見外面的鑼鼓絲竹聲,是什麽呢?孩子們最好奇,打開大門一看,哦,踏高蹺的過來了,進來玩玩吧。一個一個,彎着腰,低倒頭,高擡腳,邁過門坎,從大門洞進來。孩子們又好奇,文幼稚,十分驚訝地看看他們,覺得大門洞對他們說來太低了。看着他們,孩子們覺得自己更小了,真像小人國遇到大人國的人。
  高蹺能玩些什麽呢?大頭和尚戲柳翠、小二格趕驢、傻公子上京、漁樵耕讀四時樂,等等。高蹺衹能搖搖擺擺地走着表演,而且走的是一定步伐。領頭的是大頭和尚,手裏敲着木頭梆子,隨走隨敲。表演的人,按照他敲的快慢來扭着走,手上再做一些動作:如扮小媳婦的,一手貼着腰,一手甩着手絹;扮小二格的,搖着趕驢的鞭子。表演時走的路綫,有走圓圈,走拗花(如兩個英文字母大寫愛司交叉),走四門鬥(四角對穿走三角斜),等等。
  休息時更好玩,既不能站定不動,又不能坐,必須靠在墻上或窗戶邊站着。衹見靠在窗戶邊站着的大頭和尚,把木梆夾在腋下,把頭套推上去挂在頭上,掏出煙袋、煙荷包、打火鐮悠閑地抽煙,我出神地看着他,但他並不註意我,他哪裏想到他那瞬間的神態,會給我留下永久的印象呢?
  高燒就是秧歌的一種。《京都風俗志》雲:"秧歌以數人扮頭陀、漁翁、樵夫、漁婆、公子等相,配以腰鼓手鑼,足皆登竪木,謂之高腳秧歌。"
  《定縣秧歌選緒論》也說:"北平唱秧歌的人,腳底下綁上三四尺高的木棍,叫做踏高蹺腳。"這種形式,在清初就十分普遍了。施愚山詩云:"秧歌推擊惹閑愁,亂簇兒童戲未休。見說尋常歌舞競,大頭和尚滿街遊。"這種古老的帶有泥土氣的玩意兒,給孩子們的歡樂,可以說超過了梅蘭芳的《天女散花》。歲尾年頭,想起重年的歡樂,豈止是惹閑愁,實實在在是無限鄉愁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1)第2節:序(2)第3節:'書春'的筆墨生涯
第4節:新春話年畫第5節:北京人買年貨第6節:北京人年關搪賬
第7節:門神挂錢窗戶花兒第8節:平民之傢做年菜第9節:佳餚美酒醉除夕
第10節:爆竹聲中一歲除第11節:迎春福、祿、壽(1)第12節:迎春福、祿、壽(2)
第13節:探親訪友話蒲包第14節:北京人吃餃子第15節:北京"雜拌兒"
第16節:新春逛廠甸(1)第17節:新春逛廠甸(2)第18節:新春逛廠甸(3)
第19節:新春逛廠甸(4)第20節:晚清官場拜年習尚第21節:侗族春節習俗
第22節:春節話青田年糕第23節:漫話"初五開市"第24節:元宵之夜燈如畫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