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思考 中國人的生活智慧   》 第88節:生活的樂趣(24)      林語堂 Lin Yutang

  這是導源於書法上的一大原理,便是人人知道的"間架"。一個字的許多筆劃中間,吾們通常揀選其中的一直或一劃,或有時揀一個方腔,作為其餘筆劃的中心支撐點,這一筆吾們必定使他格外有力,或格外頎長一些,使它自別於其餘的筆劃。這一個支撐點既經立定,則其餘的筆劃,或嚮它作求心的密集,或嚮它作灘心的輻射。就是在聚集的多數建築物中間其意匠上亦存在有"軸綫"的原理,好似許多中國字也都有一個軸綫。北平全城的設計,--它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古城之一--存在着一個暗中的軸綫,南北延展至數裏之長,一直從外前門通過皇座而抵煤山及後面的鼓樓。這樣的軸綫可顯明的見之於許多中國字中,象"中""東""束""柬""律""乘"等。
  或許比之直徑軸綫的原則更見重要者,為弧綫,波浪形,不規律的韻律綫條之應用,所以與直綫相調劑。這在中國建築的屋面上看得再清楚沒有。任何中國的廟宇,宮殿或宮邸等建築物,都是以柱子的直竪綫和屋面的麯綫相調劑相結合為基本原則的。屋頂的本身,包含着屋脊的直綫和下面傾斜綫的調劑。這是因為吾們受慣了書法的訓練,在書法訓練中吾們被教導說:一方面吾們有了直綫的主要筆劃,不論是一直,一劃,一撇,還得用弧綫或柔軟的斷續綫條與之相調劑。屋頂的脊骨更用少許裝飾意味分裂其單調。衹有用了這樣的調劑,那些柱子和墻壁的直綫始覺可能容忍。倘能看出中國廟宇住宅的最普通的範型,便可以覺察屋頂構成比之墻壁柱子為顯著的裝飾點(柱子和壁大多不露於前面的)--後者較之屋頂常比例地來得細小。
  官 傢 令
  官字和傢字的頂部,為這兩個字的主要組織成分,它表象中國房屋的屋頂。註意其中部的斜傾與屋頂所見之一往直前疾馳的氣勢。令字的頂部一個人字,很象屋頂的外廓綫。更註意底部疾掠的姿態與上嚮轉折的弧形。更註意中國文字所含存的建築原理。註意官字的有力的垂直綫,這是柱子,它這樣與上面屋頂的弧形和其他附着的平行綫條相調劑,註意傢字中央的垂直弧綫有別的筆劃集中於它的頂部一點,而巧妙地彼此保持平衡。
  屋頂斜傾的由來,從未經正確地瞭解過,而它是中國建築的最出色最顯著的特性。有人想象它是跟吾們遊牧時代的帳幕形式有聯繫關係。其實它的理由在書法中可以明見,任何透徹明了中國書法原則者無不能看出其可愛的疾掠綫條的綱領。中國書法之最大睏難,乃在使筆劃飽含筆力,於完全直綫的筆劃中常尤為艱難。反之,嚮任何一面略作斜勢,立刻可顯覺緊張的氣脈。衹要看一看中國字部首的優美的斜傾表象屋頂,當可見這不是純粹作者的幻想。
  吾們愛好含韻律的或波浪形的或斷續的綫條,而憎惡呆直僵死的綫條是很明顯的,衹要你留意我們從未誤會象剋利奧潘麯拉尖方碑(CleopstC rs Needle)那樣拙劣的東西。有幾個摩登中國建築師仿照了西式建築搭了幾座燈塔模樣的東西,叫做西湖博覽會紀念館,它矗立於美麗的西湖景緻中間,無異美麗的臉寵兒上留下一個瘡疤,使人諦視稍久,非引起刺目之感不可。
  那很容易舉出幾個例子,說明吾們打破直綫悶鬱的方法。最好的模範模本,莫如具欄桿的圓拱橋。圓拱橋的型式便能與自然相調和,因為它是弧形的,又因為它裝配有欄桿。它的穹窿不及布魯林剋(Brolnyko)橋之長,它的欄桿不及布魯剋林橋之有用,但無人能否認它顯出較少的人工機巧,卻是含有天然的美麗。又可以觀察塔,試想它的全部美觀乃因其輪廓的單調經接續的突出檐層所打破,尤其那些弧形朝上翹的檐角,很象書法中的一捺。再看一看北平天安門外特殊的一對大石柱。它的頂部的雲形的弧綫,極為觸目,其意匠的大膽,就在中國藝術中也終鮮匹儔。不論它的名義是什麽,總之,石柱上有了波浪形的表面。據說這些波浪形是代表雲的,但這不過是藝術上的名稱,所以傳導神韻於石柱的表面。孔廟中也有石柱則浮雕有圍繞的竜形波浪綫條,因為這種竜形的波浪綫條有助於打破直綫的單調,吾們覺得這竜形乃有其裝飾上的效用,不僅僅為一種表象而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第2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第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3)
第4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4)第5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5)第6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6)
第7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7)第8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8)第9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9)
第10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0)第1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1)第12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2)
第1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3)第14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4)第15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5)
第16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6)第17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7)第18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8)
第19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19)第20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0)第21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1)
第22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2)第23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3)第24節:中國人的生活智慧(24)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