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释家类 》 藏要 》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欧阳竞无 Ouyang Jingmo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一]随喜功德品第十七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法华经随喜者得几所福。而说偈言.世尊灭度后其有闻是经 若能随喜者为得几所福。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阿逸多如来灭后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智者若长若幼闻是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于余处若在僧坊若空闲地若城邑巷陌聚落田里如其所闻为父母宗亲善友知识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复行转教.余人闻已亦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阿逸多其第五十善男子善女人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汝当善听。若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四生众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若有形无形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无足二足四足多足如是等在众生数者.有人求注:[一]梵藏本作说随喜功德品第十七.晋本劝助品第十八.
福随其所欲娱乐之具皆给与之.一一众生与满阎浮提金银琉璃车[(王*巨)/木]马瑙珊瑚琥珀诸妙珍宝及象马车乘七宝所成宫殿楼阁等.是大施主如是布施满八十年已而作是念.我已施众生娱乐之具随意所欲.然此众生皆已衰老年过八十发白面皱将死不久.我当以佛法而训导之.卽集此众生宣布法化示教利喜.一时皆得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尽诸有漏于深禅定皆得自在具八解脱.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不。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展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
舆及乘天宫.若复有人于讲法处坐.更有人来劝令坐听若分座令坐.是人功德转身得帝释坐处若梵王坐处若转轮圣王所坐之处。阿逸多若复有人语余人言.有经名法华可共往听.卽受其教乃至须臾间闻.是人功德转身得与陀罗尼菩萨共生一处利根智慧.百千万世终不喑痖.口气不臭.舌常无病.口亦无病.齿不垢黑不黄不疏亦不缺落不差不曲.唇不下垂亦不褰缩不粗涩不疮胗亦不缺坏亦不呙斜不厚不大亦不黧黑无诸可恶.鼻不匾[匚@虎]亦不曲戾.面色不黑亦不陿长亦不窊曲无有一切不可喜相.唇舌牙齿悉皆严好.鼻修高直面貌圆满.眉高而长额广平正.人相具足世世所生见佛闻法信受教诲。阿逸多汝且观是劝于一人令往听法功德如此.何况一心听说读诵而于大众为人分别如说修行。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人于法会 得闻是经典 乃至于一偈 随喜为他说.如是展转教 至于第五十 最后人获福 今当分别之.如有大施主 供给无量众 具满八十岁 随意之所欲.
见彼衰老相 发白而面皱 齿疏形枯竭 念其死不久我今应当教 令得于道果.卽为方便说 涅盘真实法 世皆不牢固 如水沫泡焰汝等咸应当 疾生厌离心.诸人闻是法 皆得阿罗汉 具足六神通 三明八解脱.最后第五十 闻一偈随喜 是人福胜彼 不可为譬喻.如是展转闻 其福尚无量 何况于法会 初闻随喜者。
若有劝一人 将引听法华 言此经深妙 千万劫难遇.卽受教往听 乃至须臾闻 斯人之福报 今当分别说.[一]世世无口患 齿不疏黄黑 唇不厚褰缺 无有可恶相.舌不干黑短 鼻高修且直 额广而平正 面目悉端严为人所喜见 口气无臭秽 优钵华之香 常从其口出。
注:[一]梵藏本以此句属上颂.
若故诣僧坊 欲听法华经 须臾闻欢喜 今当说其福.后生天人中 得妙象马车 珍宝之辇舆 及乘天宫殿。
若于讲法处 劝人坐听经 是福因缘得 释梵转轮座.何况一心听 解说其义趣 如说而修行 其福不可限。
[一]法师功德品第十八尔时佛告常精进菩萨摩诃萨.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二]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于大众中 以无所畏心 说是法华经 汝听其功德.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胜眼 以是庄严故 其目甚清净.注:[一]梵藏本作六根清净利益品第十八.晋本叹法师品第十九.[二]晋本云当得十眼功德之本八百名称.
[一]父母所生眼 悉见三千界.内外弥楼山 须弥及铁围 幷诸余山林 大海江河水.下至阿鼻狱 上至有顶处 其中诸众生 一切皆悉见.虽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干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二]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注:[一]勘梵藏本原为一颂.今译文略.第六颂同.[二]梵藏本云村声城声.
父母所生耳 清净无浊秽 以此常耳闻 三千世界声.象马车牛声 钟铃螺鼓声 琴瑟箜篌声 箫笛之音声.清净好歌声 听之而不着 无数种人声 闻悉能解了.又闻诸天声 微妙之歌音 及闻男女声 童子童女声.山川险谷中 迦陵频伽声 命命等诸鸟 悉闻其音声.地狱众苦痛 种种楚毒声 饿鬼饥渴逼 求索饮食声.诸阿修罗等 居在大海边 自共言语时 出于大音声.如是说法者 安住于此间 遥闻是众声 而不坏耳根.十方世界中 禽兽鸣相呼 其说法之人 于此悉闻之.其诸梵天上 光音及徧净 乃至有顶天 言语之音声法师住于此 悉皆得闻之.一切比丘众 及诸比丘尼 若读诵经典 若为他人说
法师住于此 悉皆得闻之.复有诸菩萨 读诵于经法 若为他人说 撰集解其义如是诸音声 悉皆得闻之.诸佛大圣尊 教化众生者 于诸大会中 演说微妙法持此法华者 悉皆得闻之.三千大千界 内外诸音声 下至阿鼻狱 上至有顶天.皆闻其音声 而不坏耳根 其耳聪利故 悉能分别知.持是法华者 虽未得天耳 但用所生耳 功德已如是。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净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一]香.须曼那华香阇提华香末利华香瞻卜华香波罗罗华香赤莲华香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栴檀香沈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及千万种和香若末若丸若涂香.持是经者于此间住悉注:[一] 梵藏本次有句云坏香好香俱非香
能分别.又复别知众生之香象香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丛林香若近若远所有诸香悉皆得闻分别不错.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栴檀沈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若在妙法堂上为忉利诸天说法时香若于诸园游戏时香及余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遥闻.如是展转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身香亦皆闻之.幷闻诸天所烧之香.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虽闻此香然于鼻根不坏不错.若欲分别为他人说忆念不谬。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鼻清净 于此世界中 若香若臭物 种种悉闻知.须曼那阇提 多摩罗栴檀 沈水及桂香 种种华果香.及知众生香 男子女人香 说法者远住 闻香知所在.
大势转轮王 小转轮及子 群臣诸宫人 闻香知所在.身所著珍宝 及地中宝藏 转轮王宝女 闻香知所在.诸人严身具 衣服及璎珞 种种所涂香 闻香知其身.诸天若行坐 游戏及神变 持是法华者 闻香悉能知.诸树华果实 及酥油香气 持经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诸山深险处 栴檀树华敷 众生在中者 闻香悉能知.铁围山大海 地中诸众生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阿修罗男女 及其诸眷属 鬬诤游戏时 闻香皆能知.旷野险隘处 师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闻香知所在.若有怀妊者 未辨其男女 无根及非人 闻香悉能知.以闻香力故 知其初怀妊 成就不成就 安乐产福子.以闻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痴恚心 亦知修善者.
地中众伏藏 金银诸珍宝 铜器之所盛 闻香悉能知.种种诸璎珞 无能识其价 闻香知贵贱 出处及所在.天上诸华等 曼陀曼殊沙 波利质多树 闻香悉能知.天上诸宫殿 上中下差别 众宝华庄严 闻香悉能知.天园林胜殿 诸观妙法堂 在中而娱乐 闻香悉能知.诸天若听法 或受五欲时 来往行坐卧 闻香悉能知.天女所著衣 好华香庄严 周旋游戏时 闻香悉能知.如是展转上 乃至于梵世 入禅出禅者 闻香悉能知.光音徧净天 乃至于有顶 初生及退没 闻香悉能知.诸比丘众等 于法常精进 若坐若经行 及读诵经典.或在林树下 专精而坐禅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菩萨志坚固 坐禅若读诵 或为人说法 闻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众而说法 闻香悉能知.众生在佛前 闻经皆欢喜 如法而修行 闻香悉能知.虽未得菩萨 无漏法生鼻 而是持经者 先得此鼻相。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丑若美不美及诸苦涩物在其舌根皆变成上味如天甘露无不美者.若以舌根于大众中有所演说出深妙声能入其心皆令欢喜快乐.又诸天子天女释梵诸天闻是深妙音声有所演说言论次第皆悉来听.及诸龙龙女夜叉夜叉女干闼婆干闼婆女阿修罗阿修罗女迦楼罗迦楼罗女紧那罗紧那罗女摩睺罗伽摩睺罗伽女为听法故皆来亲近恭敬供养.及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群臣眷属小转轮王大转轮王七宝千子内外眷属乘其宫殿俱来听法.以是菩萨善说法故婆罗门居士国内人民尽其形寿随侍供养.又诸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常乐见之.是人所在方面诸佛皆向其处说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于深妙法音。尔时世尊欲重宣
此义而说偈言.是人舌根净 终不受恶味 其有所食啖 悉皆成甘露.[一]以深净妙声 于大众说法.以诸因缘喻 引导众生心 闻者皆欢喜 设诸上供养.诸天龙夜叉 及阿修罗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来听法.是说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徧满三千界 随意卽能至.大小转轮王 及千子眷属 合掌恭敬心 常来听受法.诸天龙夜叉 罗刹毗舍阇 亦以欢喜心 常乐来供养.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诸天众 常来至其所.诸佛及弟子 闻其说法音 常念而守护 或时为现身。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八百身功德.得清净身如净琉璃众生喜见.其身净故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生时死时上下好丑生善注:[一]勘梵藏本原作一颂.今译文略.
处恶处悉于中现.及铁围山大铁围山弥楼山摩诃弥楼山等诸山及其中众生悉于中现.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所有及众生悉于中现.若声闻辟支佛菩萨诸佛说法皆于身中现其色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持法华者 其身甚清净 如彼净琉璃 众生皆喜见.又如净明镜 悉见诸色像 菩萨于净身 皆见世所有.唯独自明了 余人所不见.三千世界中 一切诸群萌 天人阿修罗 地狱鬼畜生如是诸色像 皆于身中现.诸天等宫殿 乃至于有顶 铁围及弥楼 摩诃弥楼山诸大海水等 皆于身中现.诸佛及声闻 佛子菩萨等 若独若在众 说法悉皆现.虽未得无漏 法性之妙身 以清净常体 一切于中现。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如来灭后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净意根乃至闻一偈一句通达无量无边之义.解是义已能演说一句一偈至于一月四月乃至一岁诸所说法随其义趣皆与实相不相违背.若说俗间经书治世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三千大千世界六趣众生心之所行心所动作心所戏论皆悉知之.虽未得无漏智慧而其意根清净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筹量言说皆是佛法无不真实亦是先佛经中所说。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是人意清净 明利无浊秽 以此妙意根 知上中下法.乃至闻一偈 通达无量义 次第如法说 月四月至岁.是世界内外 一切诸众生 若天龙及人 夜叉鬼神等.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干种 持法华之报 一时皆悉知.十方无数佛 百福庄严相 为众生说法 悉闻能受持.思惟无量义 说法亦无量 终始不忘错 以持法华故.
悉知诸法相 随义识次第 达名字语言 如所知演说.此人有所说 皆是先佛法 以演此法故 于众无所畏.持法华经者 意根净若斯 虽未得无漏 先有如是相.是人持此经 安住希有地 为一切众生 欢喜而爱敬.能以千万种 善巧之语言 分别而说法 持法华经故。
[一]常不轻菩萨品第十九尔时佛告得大势菩萨摩诃萨.汝今当知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持法华经者若有恶口骂詈诽谤获大罪报如前所说.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说眼耳鼻舌身意清净。
得大势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二]威音王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劫名离衰国名大成.其威音王佛于彼世中为天人阿修罗说法.[三]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盘.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应六波罗蜜法注:[一]梵藏本作常轻菩萨品第十九.晋本常被轻慢品第二十.[二]梵藏本云怖畏音王.[三]梵藏本此二句合云为声闻等说.晋本同.
究竟佛慧。得大势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那由他恒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众生已然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之后于此国土复有佛出亦号威音王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
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万亿佛皆同一号。最初威音王如来旣已灭度.正法灭后于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势力.尔时有一菩萨比丘名[一]常不轻.得大势以何因缘名常不轻.是比丘凡有所见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皆悉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轻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萨道当得作佛.而是比丘不专读诵经典但行礼拜.乃至远见四众亦复故往礼拜赞叹而作是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四众之中有生瞋恚心不净者恶口骂詈言.是无智比丘从何所来自言我不轻汝而与我等授记当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虚妄授记.如此经历多年常
被骂詈不生瞋恚.常作是言汝当作佛。说是语时众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掷之.避走远住犹高声唱言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以其常作是语故增上慢比丘比注:[一]梵藏本云常轻.晋本同.次下例知.
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号之为常不轻。是比丘临欲终时于虚空中具闻威音王佛先所说法华经二十千万亿偈悉能受持.卽得如上眼根清净耳鼻舌身意根清净.得是六根清净已更增寿命二百万亿那由他岁.广为人说是法华经。于时增上慢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轻贱是人为作不轻名者.见其得大神通力乐说辩力大善寂力闻其所说皆信伏随从.是菩萨复化千万亿众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命终之后得值二千亿佛皆号日月灯明.于其法中说是法华经.以是因缘复值二千亿佛同号云自在灯王.于此诸佛法中受持读诵为诸四众说此经典故.得是常眼清净耳鼻舌身意诸根清净.于四众中说法心无所畏。得大势是常不轻菩萨摩诃萨供养如是若干诸佛恭敬尊重赞叹种诸善根.于后复值千万亿佛亦于诸佛法中说是经典.功德成就当得作佛。得大势于意云何.尔时常不轻菩萨岂异人乎.则我身是。若我于宿世不受持读诵此经为他人说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于先佛所受持读诵此经为人说故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彼时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
塞优婆夷以瞋恚意轻贱我故.二百亿劫常不值佛不闻法不见僧千劫于阿鼻地狱受大苦恼.毕是罪已复遇常不轻菩萨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大势于汝意云何.尔时四众常轻是菩萨者岂异人乎.今此会中跋陀婆罗等五百菩萨.师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一]优婆塞.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者是。得大势当知是法华经大饶益诸菩萨摩诃萨能令至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常应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是经。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过去有佛 号威音王 神智无量 将导一切天人龙神 所共供养.是佛灭后 法欲尽时 有一菩萨 名常不轻.
时诸四众 计着于法 不轻菩萨 往到其所.
而语之言 我不轻汝 汝等行道 皆当作佛.诸人闻已 轻毁骂詈 不轻菩萨 能忍受之.
注:[一]梵藏本云优婆夷晋本云清信士女
其罪毕已 临命终时 得闻此经 六根清净.
神通力故 增益寿命 复为诸人 广说是经.[一]诸着法众 皆蒙菩萨 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
不轻命终 值无数佛 说是经故 得无量福
渐具功德 疾成佛道.
[二]彼时不轻 则我身是. 时四部众 着法之者
闻不轻言 汝当作佛 以是因缘 值无数佛.此会菩萨 五百之众 幷及四部 清信士女
今于我前 听法者是.我于前世 劝是诸人 听受斯经 第一之法.
开示教人 令住涅盘 世世受持 如是经典.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时乃得闻 是法华经.注:[一]勘梵藏本原作三颂.今译文略.[二]勘梵藏本此下原作二颂.今演为七颂半.
亿亿万劫 至不可议 诸佛世尊 时说是经.
是故行者 于佛灭后 闻如是经 勿生疑惑.
应当一心 广说此经 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一]如来神力品第二十尔时千世界微尘等菩萨摩诃萨从地涌出者皆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世尊我等于佛灭后世尊分身所在国土灭度之处当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我等亦自欲得是真净大法受持读诵解说书写而供养[二]之。尔时[三]世尊于文殊师利等无量百千万亿旧住娑婆世界菩萨摩诃萨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一切众前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一切毛孔放于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亦复如是出广长舌放无量光。释迦牟尼佛及宝树下诸佛现神力时满百千岁然后还摄舌相.一时謦咳俱共弹指.是二音声徧至十方诸佛世界.地皆六种震动.其中众生天注:[一]梵藏本品名同.晋本如来神足行品第二十一.[二]梵藏本次有一大段文.略谓文殊等菩萨及四众八部等白佛言.当广说此经住身虚空以声宣说.使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次佛语大众所尊上行意菩萨.善哉如是云云.晋本大同.[三]梵藏本幷云多宝如来.
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故皆见此娑婆世界无量无边百千万亿众宝树下师子座上诸佛.及见释迦牟尼佛共多宝如来在宝塔中坐师子座又见无量无边百千万亿菩萨摩诃萨及诸四众恭敬围绕释迦牟尼佛.既见是已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卽时诸天于虚空中高声唱言.过此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世界有国名娑婆.是中有佛名释迦牟尼.今为诸菩萨摩诃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汝等当深心随喜.亦当礼拜供养释迦牟尼佛。彼诸众生闻虚空中声已合掌向娑婆世界作如是言.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释迦牟尼佛.以种种华香璎珞旛盖及诸严身之具珍宝妙物皆共遥散娑婆世界.所散诸物从十方来譬如云集变成宝帐徧覆此间诸佛之上.于时十方世界通达无碍如一佛土。
尔时佛告上行等菩萨大众.诸佛神力如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若我以是神力于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为嘱累故说此经功德犹不能尽。以要言之.如来一切所有之法.如来一切[一]自在神力.如来一切秘要之藏.如来一切甚深之事.皆于此经宣示注:[一]梵藏本云最胜者.
显说.是故汝等于如来灭后应一心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所在国土若有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如说修行若经卷所住之处若于园中若于林中若于树下若于僧坊若白衣舍若在殿堂若山谷旷野是中皆应起塔供养.所以者何.当知是处卽是道场.诸佛于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佛于此转于法轮.诸佛于此而般涅盘。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诸佛救世者 住于大神通 为悦众生故 现无量神力.舌相至梵天 身放无数光 为求佛道者 现此希有事.诸佛謦咳声 及弹指之声 周闻十方国 地皆六种动.以佛灭度后 能持是经故 诸佛皆欢喜 现无量神力。
嘱累是经故 赞美受持者 于无量劫中 犹故不能尽.是人之功德 无边无有穷 如十方虚空 不可得边际.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见我 亦见多宝佛 及诸分身者.
又见我今日 教化诸菩萨 能持是经者 令我及分身灭度多宝佛 一切皆欢喜.十方现在佛 幷过去未来 亦见亦供养 亦令得欢喜.诸佛坐道场 所得秘要法 能持是经者 不久亦当得.能持是经者 于诸法之义 名字及言辞 乐说无穷尽如风于空中 一切无障碍.于如来灭后 知佛所说经 因缘及次第 随义如实说.如日月光明 能除诸幽冥 斯人行世间 能灭众生暗教无量菩萨 毕竟住一乘.是故有智者 闻此功德利 于我灭度后 应受持斯经是人于佛道 决定无有疑。
[一]嘱累品第二十一注:[一]梵藏本此品在最后出.为品第二十七.晋本隋本论牒本幷同.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法座起现大神力以右手[一]摩无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应当一心流布此法广令增益。如是三摩诸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我于无量百千万亿阿僧祇劫修习是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付嘱汝等.汝等当受持读诵广宣此法令一切众生普得闻知。所以者何.如来有大慈悲无诸悭吝亦无所畏.能与众生佛之智慧如来智慧自然智慧.如来是一切众生之大施主.汝等亦应随学如来之法勿生悭吝.于未来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信如来智慧者当为演说此法华经使得闻知.为令其人得佛慧故.若有众生不信受者当于如来余深法中示教利喜.汝等若能如是则为已报诸佛之恩。时诸菩萨摩诃萨闻佛作是说已皆大欢喜徧满其身.益加恭敬曲躬低头合掌向佛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不有虑。
诸菩萨摩诃萨众如是三反俱发声言.如世尊敕当具奉行.唯然世尊愿不有虑。尔时释迦牟尼佛令十方来诸分身佛各还本土而作是言.诸佛各随所安.多宝佛塔还可注:[一]梵藏本云执一切菩萨右手.次文同.
如故.说是语时十方无量分身诸佛坐宝树下师子座上者及多宝佛幷上行等无边阿僧祇菩萨大众舍利弗等声闻四众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一]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二尔时宿王华菩萨白佛言.世尊药王菩萨云何游于娑婆世界.世尊是药王菩萨有若干百千万亿那由他难行苦行.善哉世尊愿少解说.诸天龙神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又他国土诸来菩萨及此声闻众闻皆欢喜。尔时佛告宿王华菩萨.乃往过去无量恒河沙劫有佛号日月净明德如来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有八十亿大菩萨摩诃萨七十二恒河沙大声闻众.佛寿四万二千劫.菩萨寿命亦等.彼国无有女人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等及以诸难.地平如掌琉璃所成宝树庄严.宝帐覆上垂宝华旛.宝瓶香炉周徧国界.七宝为台一树一台其树去台尽一箭道.此诸宝树皆有菩萨声闻而坐其下.注:[一]梵藏本以此品次陀罗尼品后.为药王过去行品第二十二.晋本药王菩萨品第二十二.
诸宝台上各有百亿诸天作天伎乐歌叹于佛以为供养。尔时彼佛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及众菩萨诸声闻众说法华经.是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乐习苦行于日月净明德佛法中精进经行一心求佛.满万二千岁已得现一切色身三昧.得此三昧已心大欢喜卽作念言.我得现一切色身三昧皆是得闻法华经力.我今当供养日月净明德佛及法华经。卽时入是三昧.于虚空中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细末[一]坚黑栴檀满虚空中如云而下.又雨[二]海此岸栴檀之香.此香六铢价直娑婆世界以供养佛。作是供养已从三昧起而自念言.我虽以神力供养于佛不如以身供养.卽服诸香栴檀熏陆兜楼婆毕力迦沈水胶香又饮瞻卜诸华香油.满[三]千二百岁已香油涂身.于日月净明德佛前以天宝衣而自缠身灌诸香油.以神通力愿而自然身.光明徧照八十亿恒河沙世界.其中诸佛同时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进是名真法供养如来.若以华香璎珞焼香末香涂香天缯旛盖及海此岸栴檀之香如是等种种诸物供养所不能及.假使国城妻子布施亦所不及.善男子是名第一之施于诸施中最尊最上.以法供养注:[一]梵藏本云白栴檀.[二]梵藏本云蛇心白檀.[三]梵藏本云十二年.晋本同.
诸如来故.作是语已而各默然.其身火然[一]千二百岁.过是已后其身乃尽.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作如是法供养已命终之后复生日月净明德佛国中.于净德王家结加趺坐忽然化生。卽为其父而说偈言.大王今当知 我经行彼处 卽时得一切 现诸身三昧.勤行大精进 舍所爱之身 供养于世尊 为求无上慧。
说是偈已而白父言.日月净明德佛今故现在.我先供养佛已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复闻是法华经八百千万亿那由他甄迦罗频婆罗阿閦婆等偈.大王我今当还供养此佛。白已卽坐七宝之台上升虚空高七多罗树.往到佛所头面礼足合十指爪以偈赞佛.容颜甚奇妙 光明照十方 我适曾供养 今复还亲觐。
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说是偈已而白佛言.世尊世尊犹故在世。尔时日月净明德佛告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善男子我涅盘时到灭尽时至.汝可安施床座我于今夜当注:[一]梵藏本云十二年.
般涅盘。又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善男子我以佛法嘱累于汝.及诸菩萨大弟子幷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亦以三千大千七宝世界诸宝树宝台及给侍诸天悉付于汝.我灭度后所有舍利亦付嘱汝.当令流布广设供养应起若干千塔.如是日月净明德佛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已于夜后分入于涅盘。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见佛灭度悲感懊恼恋慕于佛.卽以海此岸栴檀为[卄/积]供养佛身而以烧之.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高三世界表刹庄严垂诸旛盖悬众宝铃。尔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复自念言.我虽作是供养心犹未足.我今当更供养舍利.便语诸菩萨大弟子及天龙夜叉等一切大众.汝等当一心念我今供养日月净明德佛舍利。作是语已卽于八万四千塔前然百福庄严臂七万二千岁而以供养.令无数求声闻众无量阿僧祇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皆使得住现一切色身三昧。尔时诸菩萨天人阿修罗等见其无臂忧恼悲哀而作是言.此一切众生喜见菩萨是我等师教化我者.而今烧臂身不具足。于时一切众生喜见菩萨于大众中立此誓言.我舍两臂必
当得佛金色之身.若实不虚令我两臂还复如故.作是誓已自然还复.由斯菩萨福德智慧淳厚所致.当尔之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天雨宝华一切人天得未曾有。佛告宿王华菩萨于汝意云何.一切众生喜见菩萨岂异人乎.今药王菩萨是也.其所舍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数。宿王华若有发心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能然手指乃至足一指供养佛塔.胜以国城妻子及三千大千国土山林河池诸珍宝物而供养者.若复有人以七宝满三千大千世界供养于佛及大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是人所得功德不如受持此法华经乃至一四句偈其福最多.宿王华譬如一切川流江河诸水之中海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如来所说经中最为深大.又如土山黑山小铁围山大铁围山及十宝山众山之中须弥山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诸经中最为其上.又如众星之中月天子最为第一.此法华经亦复如是于千万亿种诸经法中最为照明.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又如诸小王中转轮圣王最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众经中最为其尊.又如帝释于
三十三天中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又如大梵天王一切众生之父.此经亦复如是一切贤圣学无学及发菩萨心者之父.又如一切凡夫人中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一切如来所说若菩萨所说若声闻所说诸经法中最为第一.有能受持是经典者亦复如是于一切众生中亦为第一.一切声闻辟支佛中菩萨为第一.此经亦复如是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如佛为诸法王.此经亦复如是诸经中王。宿王华此经能救一切众生者.此经能令一切众生离诸苦恼.此经能大饶益一切众生充满其愿.如清凉池能满一切诸渴乏者.如寒者得火.如躶者得衣.如商人得[一]主.如子得母.如渡得船.如病得医.如暗得灯.如贫得宝.[二]如民得王.[三]如贾客得海.如炬除暗.此法华经亦复如是能令众生离一切苦一切病痛能解一切生死之缚。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若书是经卷华香璎珞焼香末香涂香旛盖衣服种种之灯苏灯油灯诸香油灯瞻卜油灯须曼那油灯波罗罗油灯婆利师迦油灯那婆摩利油灯供养所得功德亦复无注:[一]梵藏本云导师.[二]梵藏本云如小王得轮王.晋本同.[三]梵藏本云如流水等得海.
量。宿王华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者亦得无量无边功德.若有女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受持者尽是女身后不复受.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卽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绕住处生莲华中宝座之上.不复为贪欲所恼亦复不为瞋恚愚痴所恼亦复不为憍慢嫉妒诸垢所恼.得菩萨神通无生法忍.得是忍已眼根清净.以是清净眼根见七百万二千亿那由他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是时诸佛遥共赞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于释迦牟尼佛法中受持读诵思惟是经为他人说所得福德无量无边.火不能焚水不能漂.汝之功德千佛共说不能令尽.汝今已能破诸魔贼坏生死军.诸余怨敌皆悉摧灭。善男子百千诸佛以神通力共守护汝.于一切世间天人之中无如汝者唯除如来.其诸声闻辟支佛乃至菩萨智慧禅定无有与汝等者。宿王华此菩萨成就如是功德智慧之力.若有人闻是药王菩萨本事品能随喜赞善者是人现世口中常出青莲华香.身毛孔中常出牛
头栴檀之香.所得功德如上所说。是故宿王华以此药王菩萨本事品嘱累于汝.我灭
度后后五百岁中广宣流布于阎浮提.无令断绝恶魔魔民诸天龙夜叉鸠盘茶等得其便也。宿王华汝当以神通之力守护是经.所以者何.此经则为阎浮提人病之良药.若人有病得闻是经病卽消灭不老不死。宿王华汝若见有受持是经者应以青莲华盛满末香供散其上.散已作是念言此人不久必当取草坐于道场破诸魔军当吹法螺击大法鼓度脱一切众生老病死海.是故求佛道者见有受持是经典人应当如是生恭敬心。说是药王菩萨本事品时八万四千菩萨得解一切众生语言陀罗尼.多宝如来于宝塔中赞宿王华菩萨言善哉善哉宿王华汝成就不可思议功德乃能问释迦牟尼佛如此之事利益无量一切众生。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藏要第一辑叙 | 大般若经第二分校勘说明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二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三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四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五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一 | 大般若经第二分品目舍利子般若四品 | 大般若经十六分总 | 大般若经第二分方便般若方便般若二十品 | 大般若经第二分方便般若校勘说明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五十九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一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二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三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四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五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六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七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八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六十九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七十 |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七十一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XX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