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否定群雄解紅樓   》 第89節:寶玉路謁北靜王和得趣饅頭庵(5)      崔耀華 Cui Yaohua

  寶玉要離開,未見“村丫頭”,心中“悵然”,在送行的人群中也未見這“丫頭”,走不多遠時,這“丫頭”“懷裏抱着他小兄弟”,在村邊等着寶玉,和幾個小“女孩”在“笑”。“寶玉恨不能下車跟他而去,料是衆人不依的,少不得以目相送,怎奈車輕馬快,一時展眼無蹤。”——寶玉“有情”於平民百姓傢的碧玉小傢女、懷抱兄弟村邊說笑,是以老莊思想畫農傢天然圖畫,作者用詞錯落,妙在“眼角留情”。文章之妙和藝術的巧奪天工,是在說與不說之間和“眼角”傳情。寫秦寶有情農傢和得趣饅頭庵,都是以情傳哲傳理,並不是什麽“偷雞摸狗的環境中,染了一些年輕人的惡習、油滑耍笑、有失厚道、有點不大‘人道’”,脂批說正是秦寶“正文”。
  四、弄權鐵檻寺是對世俗的棒喝
  在第十五回,作者寫了一段鳳姐“弄權鐵檻寺”的故事。寫的是“張大財主”生出一個如財似寶的“金”哥兒,原許給長安守備之子,後又被長安府府太爺小舅子“李衙內”看上。張大財主一心想退了原親另許“衙內”。鳳姐在老尼的挑逗下,暗作手段,使“大財主”退了原親,另配“衙內”,結果“金”哥兒自縊身亡,守備之子也“投河自盡”。鳳姐卻“坐享了三千兩銀子”。
  這段故事,寫的是權、財、勢三者之間的世俗關係。這裏插入一個能抓住“鳳姐”人物本性的老尼。——鳳姐代表“王者之法”不像秦氏那樣“裊娜纖巧、溫柔和平、妥當;那樣孝順、和睦親密、慈愛、憐貧惜賤”等等。王者之法主張權、術、勢三者的結合,“好利惡害”,“法,君之獨攬也”。而老莊則視權、財、勢、利為世之所俗,不欲過求,過求則昏昏然,不視人間之道,故鳳姐之不足能被老尼姦用之。脂曰:“金哥”“俱從‘財’字上發出。”故,“金哥”之“金”,和“張財主”之“財”是同義而異名也。張財主之貪,必有“金哥”之死,纔足以殺“財主”之氣。
  脂曰:書中寫“守備”“一聞”就找到張財主去鬧,“斷無此理”,也沒有張財主因此就“急了”之理,這些話看去“話無頭緒”,但“正是神處奇處”,是作者“巧摹老尼”巧言遮飾,受張傢之賄的種種巧言話語之態,目的極寫張財主急於想和“府尹攀親”之態。當老尼說:如果鳳姐辦成這件事“張傢連傾傢孝順也都情願”時,脂曰:“壞極,妙極!(張傢)若與府尹攀了親,何惜張財(主)不能再得?小人之心如此,良民遭害如此!”——這就點出寫張財主退親另嫁的主題和目的。
  “鳳姐聽了笑道:這事倒不大”(脂曰:“五字是阿鳳心跡。”)——鳳姐之威,之“位尊”是“以為自古莫及也”。鳳姐說:“我也不等銀子使,也不做這樣的事。”脂曰:“口是心非,如聞己見。”始皇的“貪利好惡”、“追求享樂”,是鳳姐一類法傢人物一大特性。“口是心非”指法傢好機變之術。老尼說:“張傢已知我來求府裏……張傢不知道沒工夫管這事,不希罕他的謝禮,到像府裏連這點子手段也沒有的一般。”這是抓住法治思想中講權、術、勢、爭強好勝之特點。故脂曰:“閨閣營謀說事,往往被此等語惑了。”這正是鳳姐思想中之弊病,並可致命。
  鳳姐發了興頭,說:“我……從來不信什麽是陰司地獄報應的,憑什麽事,我說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銀子來,我就替他出這口氣。”脂曰:“批書人深知(鳳)卿有是心,嘆嘆!”禮治信任天命,供奉鬼神。由老莊發展而來的法治思想,與此正好相反,強調個人意志對社會的主導作用,不信“天命”和“鬼神”。故鳳姐之專橫,是寫歷史上“王法”之特徵。沒有此態也就不是鳳姐了,在“兩賦論”中她也就不屬“大惡者”了。故,脂批說這些都是寫“阿鳳心跡”、“欺人太甚”、“阿鳳欺人如此”等等。——即所謂法治:“圖王不成,弊猶足霸。”歷史上法傢人物嬴政最大的特點就是霸氣,“反對德教,專任刑罰,嚴刑峻法,樂以刑殺為威。”這是鳳姐“騎虎難下”、必須用釵、李、探去取代鳳姐的主要原因。
  老尼奉承鳳姐:“這點子事,在別人的眼前就忙的不知怎麽樣了呢,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夠奶奶一發揮的……俗語說的,‘能者多勞’……”脂曰:“‘若是奶奶’等語,陷害殺無窮英明豪烈者。譽而不喜,毀而不怒,或可逃此等術法。”——老尼之言,是緊扣鳳姐法傢“爭強好鬥”的思想特點,即老莊所謂:“欲擒則縱”!脂批稱鳳姐之類為“英明豪烈”,也是對鳳姐褒貶中的肯定部分。老尼得到回信“張傢父母如此‘愛勢貪財’……張李兩傢沒趣,真是人財兩空。這裏鳳姐卻坐享了三千兩……自此鳳姐膽識愈壯,以後有了這樣的事,便恣意的作起來,也不消多記。”脂曰:“阿鳳心機膽量,真與雨村量是一對亂世之姦雄。後文不必細寫其事,則知其平生之作為。回首時,無怪乎慘痛之態,使天下癡心人同來一警,或可期共入於恬然自得之鄉矣。”鳳姐是法傢大惡者,雨村是儒者唯利是圖之輩。二者代表了儒法兩派中的毒者、極者。此處寫鳳姐之“好利”、“專橫”、“拔扈”、“好機變之術”等等,是寫出其思想歷史特徵之本質。故解得作者良苦用心者,鳳姐的一生不寫則明也!所謂“使天下癡心人一警,或可進入恬然自得之鄉”。指對此能醒悟者便可進入老莊的恬淡無為之鄉。
  通過張李兩傢人財兩空,也是寫財、權、勢之輩最後必得之果,這是對財、權、勢之輩的有力喝棒。鳳姐所做所為雖不美,但張財主和李衙內兩傢,也並非冤屈,而是咎由自取,不能怨天尤人。張李兩傢也屬社會世俗中之醜類。故脂曰:“請看作者寫勢利之情,亦必因激動;寫兒女之情,偏生含蓄不吐;可謂細針密縫。其述說一段,言語形跡無不逼真,聖手神文,敢不薫沐拜讀?”
  五、秦情隱去大觀園的突現
  第十六回:“賈元春纔選鳳藻宮,秦鯨卿夭逝黃泉路”,是轉折麗登之章節。從第九回鬧書房開始,洋洋數萬言,以“兩賦論”為主要綫索,儒法兩大陣營,經過唇槍舌劍、明爭暗鬥,瑞、秦兩敗俱傷。儒傢瑞死,林如海命歸黃泉,黛玉從此和儒林似海割斷因緣,黛玉代表的思想進入大觀園代表的歷史新階段。秦氏代表法治思想中的合理內核、美的成分,在“會芳園、登仙閣、天香樓”,登上仙境之路。最後以“內裏弱”,經不得風雨的“秦鯨卿夭逝黃泉路”作為秦氏“老朽”精神徹底走完她的歷史歷程。由此儒法相搏的歷史暫時偃旗息鼓告一段落。
  但兩氣相搏,必生老莊。秦氏姐弟的飛升羽化轉化成寶玉姐弟二人的新形式、新歷程的突現,在全書中元春第一次呈現在讀者面前。王蒙先生從愛情的視角對《紅樓夢》在邏輯和創作規律上分析發現:故事在邏輯上很難說通和缺乏條理性。——在作品中元春是一個最美、最重要的人物,為什麽在秦氏死之前(第十六回以前),衹說元春“選入宮中作女史”,為什麽其他情況一字未提,一字未寫?從來也沒提到過她在宮中的生活情況如何。為什麽會突然成了“纔選鳳藻宮”成了“貴妃”?——這在小說創造邏輯上“似乎接不上茬”。但實際上《紅樓夢》在文章結構和邏輯上是根據“儒法相搏必生老莊”這一哲學觀念和邏輯來展開書中的故事內容的。秦鐘有“弱癥”,寶玉比他生得“運旺時盛”,可使“鬼神們”有所畏懼。“秦情”的結束,是以寶玉元春代表的老莊思想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的開始。這就是秦氏和元春人物之間的關係。元春的突現,秦情隱去,使得文章在柳暗花明處,引來西郊杏雨之幽情。從此開始,作者在文理上進入莊蝶亂飛之夢;福地洞天幽然如畫;武陵桃源,秦𠔌雞鳴;韓莊犬吠,悠然別有人傢。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紅樓一春夢
第1節:出版前言第10節:太虛幻境的來竜去脈(5)
第11節:太虛幻境的來竜去脈(6)第12節:太虛幻境的來竜去脈(7)
第13節:太虛幻境的來竜去脈(8)第14節:太虛幻境的來竜去脈(9)
第15節:太虛幻境的來竜去脈(10)第16節:一事兩面(1)
第17節:一事兩面(2)第18節:一事兩面(3)
第19節:一事兩面(4)第2節:寶玉的真面目(1)
第20節:一事兩面(5)第21節:一事兩面(6)
第22節:一事兩面(7)第23節:一事兩面(8)
第24節:一事兩面(9)第25節:一事兩面(10)
第26節:黛玉、寶釵的病根子(1)第27節:黛玉、寶釵的病根子(2)
第28節:黛玉、寶釵的病根子(3)第29節:黛玉、寶釵的病根子(4)
第3節:寶玉的真面目(2)第30節:黛玉、寶釵的病根子(5)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