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志怪 三寶太監西洋記   》 第八十八回崔判官引導王明 王剋新遍遊地府      羅懋登 Luo Maodeng

  詩曰:城闕宮車轉,山林隧路歸。
  蒼梧寒未遠,姑射露先唏。
  玉脂蛟竜蟄,金寒雁鶩飛。
  老臣它日淚,湖海想遺衣。
  卻說到了第二所宮殿,朱牌上寫着“悌弟之府”。崔判官領着王明走將進去,依前的儀從,依前的仙樂,依前的天花。看見幾位依前的通天冠、雲錦衣、珍珠履,依前的左仙童、右玉女。判官道:“大舅,這列位你可相認麽?”王明道:“其實失認。”判官道:“這列位都是善事兄長,能盡弟道的君子。我略說幾位你聽着:這一位姓姜,尊諱肱,令弟尊諱季江,適野遇盜,兄弟爭死。賊說道:『賢哉二兄弟,不敢犯。』這一位姓鄭,尊諱均,令兄為吏受賄,公傭工得錢帛歸,諷其兄,兄感悟,率有清名,官至大夫;這一位姓盧,尊諱操,事繼母尤謹,繼母生三弟,出就學,公為執鞭趕驢,繼母卒,友愛三弟越加厚,後享年九十九,二子俱仕至尚書;這二位姓周,尊諱司,極能尊敬長上,待前輩如父母,待同輩如兄弟,一日過江遇風浪,舟獨全,土地菩薩說道:『船上有個周不同,纔保無事。』司字少一直,不成同字,故此叫做周不同,後官至司理少卿;其餘列位,大率都是盡弟道的,都在這個『悌弟之府』。”王明道:“孝弟為仁本,應知百福全。”
  第三所宮殿,朱牌上寫着“忠節之府”四個大字。崔判官領着王明走上進去,依前的儀從、仙樂、天花,看見幾位依前的冠裳、朱履、依前的仙童、玉女。判官道:“大舅,這幾位你可相識麽?”王明道:“未及相識。”判官道:“這列位都是為國忘傢忠臣烈士,我略說幾位你聽着;這一位姓余,尊諱闕。”王明道:“姐夫,快不要講這幾位老爺,我認得好些。”判官道:“你認得哪幾位?”王明道:“這邊是方正學老爺,這邊的周修撰老爺,這邊是陳清獻老爺。共一班二十三位老爺,我都是認得的。”判官道:“親不親,故鄉人。你去探訪他們一番,有何不可?”王明道:“我是個俗子武夫,怎麽好混擾他們?我和你出去罷。”判官領着王明就走。王明道:“原來這幾位老爺,都在這個陰司安享哩!正是:雪霜萬裏孤臣老,河嶽千年正氣收。”
  第四所宮殿,朱牌上寫着“信實之府”四個大字。崔判官領着王明走將進去,依前的儀從,看見幾位老爺,依前的冠服,依前的仙童、玉女。判官道:“大舅,這幾位你相識麽?”王明道:“不曾相識。”判官道:“這都是以實為實守信君子,我略說幾位你聽着:這一位姓朱,尊諱暉,全朋友之信,周朋友妻子之急,官至尚書左僕射;這一位姓范,尊字巨卿,千裏之遠,不爽雞黍之約;這一位姓鄧,尊諱叔通,聘夏氏女為婚,女以疾啞,或勸其更擇婚,公謂業已聘定,棄之如信何!諸公子多登第;其餘都是言而有信,篤實君子,都在這個『信實之府』。”王明道:“須知一諾千金重,長舌何如苦食言。”
  第五所宮殿,朱牌上寫着:“謹禮之府”四個大字。崔判官領着王明走將進去,依前的儀從,看見幾位老爺,依前的冠服,依前的仙童、玉女。判官道:“尊舅,這幾位相識麽?”王明道:“不曾相識。”判官道:“這都是謙卑、遜順、守禮君子。我略說幾位你聽着:這一位魯恭士,尊諱池,行年七十,不敢不恭,嘗說是:『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學恭,以除其刑。』魯君歲賜錢萬貫;這一位姓王,尊諱震,年六十四壽終,閻君嘉其廉厚有德,增壽一紀,壽至七十六;這一位姓狄,尊諱青,坐客酗酒大駡,至取杯擲其面,公唯唯謝罪,執禮愈恭,官至樞密使;其餘列位,都是恭而有禮的,都在這個『謹禮之府』。”王明道:“三千三百無非禮,小大由之總在和。”
  第六所宮殿,朱牌上寫着“尚義之府”四個大字。崔判官領着王明走將進去,依前的儀從,看見幾位老爺,依前的冠履,依前的仙童、玉女。判官道:“尊舅,這幾位你可相認麽?”王明道:“不曾相認。”判官道:“這都是義重如山的君子。我略說幾位你聽着:“這一位姓吳,尊諱達之,嫂死賣身營葬,從弟敬伯夫婦白鬻於人,反為賣田十畝贖之歸,齊高帝聞其仗義,賜田二百畝;這一位姓楊,尊諱起汶,鄉人有孤子,被人強占房屋,公義形於色,賣己田贖之,子孫代代貴顯。”道猶未了,王明道:“這個中間,我也認得幾位。”判官道:“你又認得哪幾位?”王明道:“左邊那一位,是萊州徐老爺,尊諱承珪,自小兒喪了父母,兄弟三人共一爨,並族人三十口甘藜藿,過了四十年。洪武爺名其鄉曰『義感』。”判官道:“你還認得哪一位?”王明道:“右一邊那一位,是北海吳老爺,尊諱奎,嘗出己資,置義田千畝,以贍親戚朋友之貧乏者。洪武爺賞他冠,壽年百歲有奇。”判官道:“舅子也是通得儒,認得幾位好人哩!舅子,你還不認得這後一位的!是江州陳義門,九世同居,傢徒七百餘口,南唐立為義門。”王明道:“前朝的事,就有所不知。若是本朝人物,聲名赫赫昭天地,氣節凌凌泣鬼神。我們雖是個小人兒,未嘗不認得。”
  第七所宮殿,朱牌上寫着“清廉之府”四個大字。崔判官領着王明走將進去,依前的儀從,看見幾位老爺,依前的冠服,依前的玉女、仙童。判官道:“尊舅,這幾位你可認得麽?”王明道:“姐夫,不敢欺說,我今番就認得好幾位哩!”判官道:“你認得哪幾位?”王明道:“我也略節說說兒你聽着。有一位是周進士,尊諱丹,門無私謁,吏胥不得為姦,由縣丞擢考功主事;有一位是張學士,尊諱以寧,平日清白,奉使安南,卒於途,止幞被而已,有詩云:『覆身唯有黔婁被,垂橐渾無陸賈金。』那一位是古尚書,尊諱樸,平生不事産業,案頭惟自警編一帙書,卒之日,無一錢尺帛遺子孫;那一位陳按院,尊諱仲述,平生稱為清白御史,死無以為殮。我認的這幾位老爺,你說可是麽?”判官道:“這個說得是,今番還有一府,你再認得幾位就是好的。”王明道:“且看是。”
  到了第八所宮殿,朱牌上寫着“純恥之府”四個大字。崔判官領着王明走將進去,依前的儀從,看見幾位老爺依前的冠服,依前的玉女、仙童。判官道:“你今番再來認一認兒。再認得幾位老爺,就算你也是個識者。”王明道:“姐夫,我做舅子的真是個識者。”判官道:“口說無憑,你說來我聽着。”王明道:“上面一位不是凌御史老爺?尊諱漢,鞠獄平怨,曾有德及於人,其人謝以黃金一錠,凌爺說道:『快拿過去,不要羞了我的眼睛。』又一位不是王參政老爺?尊諱純,嘗持節撫諭麓川宣慰司,司官贈以金,王爺道:『你愛我耶?還是羞我耶?』司官說道:『願以報德。』王爺道:『我本無德,而汝饋我以金,是重我之恥也!』堅執不受。又一位不是錢知縣老爺,尊諱本忠,清操苦節,有窗友以事相幹,且雲可得百金。錢爺拒之門外,絶不與見。夫人問其故,錢爺道:『嗜利之徒,恥與為友。』”王明認了這幾次,又叫聲“姐夫”,說道:“我認下這幾位老爺,可是真麽?”判官道:“逼真是了。衹是還有許多,你認不全哩!”王明道:“有相見的,有不相見的,怎麽認得全?”判官道:“就在面前那一個,是簡學士,恥華服之污體,終身布衣;奉觀察恥車徒之污足,徒步而行;範樞密使恥華堂之污居,蓽門桑戶;趙清獻恥僕從之污官,一琴一鶴。”道猶未了,王明道:“彼一時也,此一時也。前朝的老爺,我怎麽會認得?”判官道:“認不得古人,你也算不得個尚友古人。”王明道:“姐夫,你豈不聞: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不見今明月?”
  判官道:“走盡了這些仙府,我和你還轉到罰惡行臺去瞧瞧來。”王明道:“罰惡行臺裏面,還是怎麽樣兒?”判官道:“也是八個分司,按不孝、不弟、不忠、不信、無禮、無義、無廉、無恥。都是一等惡人,都在那裏受着禁持,故此叫做罰惡行臺。”王明道:“既是惡人,不要去看他罷。自古道:『見不善如探湯。』瞧他做甚麽!”判官道:“我和你轉到後面十八重地獄門前去,瞧一瞧可如?”王明道:“女人死了,都在哪裏?”判官道:“另有一個所在,叫做女司。一邊是善,一邊是惡。一邊賞善,一邊罰惡。”王明道:“可看得麽?”判官道:“男女有別,等閑不敢叫開他的門,恐怕閻君曉得,坐罪不小。”王明道:“既是看不得,不如到地獄裏走一遭兒罷。”
  判官領頭,王明隨後。行了有三五裏之遠,衹見另是一般光景,日光慘淡,冷風颼颼,周圍一帶都是石頭墻,約有數仞之高。前面一所門,門都是生鐵汁灌着的。門上一面黑匾,匾上一行大白字,寫着“普掠之門”四個大字。判官走到門上叫聲:“開門哩!”道猶未了,兩邊走出兩個小鬼來,都是牛頭夜叉,形容古怪,眼鼻崚嶒,口裏連聲喝道,突突開了門,打一驚,說道:“今日造化低,撞着這等一個柴頭鬼?原來王明生得瘦削,夜叉衹說道是捉得來的有罪之鬼,送下地獄來,還嫌他瘦削兒,故此說道:“造化低,撞着這等一個柴頭鬼”。判官曉得他的意思,喝聲道:“鬍說!這是我一個大舅,特來耍子的,那個說甚麽?”這正叫做是不怕你官,衹怕你管。判官開了口,哪個夜叉再敢鬍塗?判官一竟走進去,王明也跟定着他走進去。
  一進門,就是第一重地獄,門上匾額寫着“風雨之獄”四個字。王明走進小門兒裏面去張一張,衹見裏面立着一根銅柱,把個有罪的漢子捆在銅柱上,外面架起一道大銅環,圍着銅柱環上,卻是短小尖刀。小鬼到銅環上打一鞭,風就呼呼的應聲而響,風響得大,環轉得快。環原是挨着人身上轉的,環上安得是刀,卻不環在轉、刀在刺,轉得快,刺得狠?一會兒環底頭一聲雷響,把個漢子打成齏粉,血流滿地。打死了之後,小鬼卻又到環上打一鞭。這一鞭是個退法鞭,響了一聲,雷收風靜,地上慢慢的旋起一個旋窩兒風來,左旋右旋,旋來旋去,把那些殘骸剩骨復手又是原身,依舊一個漢子。王明道:“這雷是甚麽雷?”判官道:“叫做黑天雷。”王明道:“這風是甚麽風?”判官道:“這叫做冤孽風。”王明道:“這都是甚麽人?”判官道:“都是陽世上十惡不赦的。”王明道:“衹過這個風雷之獄麽?”判官道:“你原來不曉得一些兒:但凡人死之後,見了十帝閻君,審問明白,果是善良,彩旗鼓樂,送進賞善行臺,按孝、弟、忠、信八個分班別類,該到哪一府的,到哪一府去受用。審問的果是造惡,發下十八重地獄,一重到一重,到一重受一重苦。受了這些苦,卻纔發到罰惡行臺裏面,也是分班分類,該到哪一司的,到哪一司去伺候;伺候三年之後,變為牛、羊、犬、豕,生在世上,把人剝皮,把人炒骨,吃人穢污,受人打駡。”王明道:“到幾時纔是了日?”判官道:“惡有大小,罪有輕重。纍世也有數目。若是十惡不赦的,歷百千萬劫,無了無休。”
  到第二重地獄,門上匾額寫着“金剛之獄”四個大字。王明走進小門兒裏面去看一看,衹見地上一扇粗石磨盤,約有八尺方圓。四面八方,八方上坐着八個大鬼,一個鬼雙手拿着一把鐵錘。四面上站着四個大鬼,一手又抓過一個漢子來,一腳一踢,踢到磨盤上。八個鬼齊齊的八錘,把個漢子打做了柿餃的樣子。甲抓一個,一腳一踢,一齊錘打做一個餅。乙抓一個,一腳一踢,一齊錘又打做一個餅。丙抓一個,一腳一踢,一齊錘又打做一個餅。丁抓一個,一腳一踢,一齊錘又打做一個餅。打到臨了之時,另是一對小鬼來,說道:“衹是做餅,倒便饒了他。”拿一個餅放在煙頭上熏了熏,原來還是原來,依舊又是個漢子。王明看見,心膽都寒,說道:“姐夫,你看裏面那個打,好怕人也!”判官道:“你豈不聞:人情似鐵非為鐵,官法如爐卻是爐。”
  到第三重地獄,門上匾額寫着“火車之獄”四個大字。王明走近小門兒裏去瞧一瞧,衹見一輪車裝着幾個漢子。小鬼們嘴裏哨一聲響,那輪車飛擁而去。小鬼們呼一口氣,那車下的火噴將出來,車走得快,火燒得大,一會兒把個漢子燒得烏焦巴弓,做一塊灰燼之末。成了灰,卻又取過來灑上幾點水,原來不是原來,依舊是個漢子。車轉不了,漢子燒不了。王明道:“那輪車好狠火也!”判官道:“這叫是:不做無量罪不重,火不燒時人不知。”王明道:“每人又還原,這怎麽說?”判官道:“冤孽相纏,百千萬劫。”
  到第四重地獄,匾額上寫着“溟冷之獄”四個大字。王明近前瞧一瞧兒,衹見小門兒裏一口清水圓池,一班小鬼站在兩邊,喝聲道:“唗!”一手一個漢子,丟到圓池裏面,就是一個大鮎魚,一張大闊口,一口一轂碌吞將下去。又是一個小鬼喝聲道:“唗!”又是一手一個漢子丟下去,又是一個鮎魚吞將下去。丟十個,纔滿一回。一回之後,滿地裏都是些鮎魚,悠揚跳躍,如醉飽之狀。上面小鬼卻又喝聲道:“唗!還我原人來。”一聲喝不至緊,就不見了這些鮎魚,另是一班金絲鯉魚,一尾魚銜着一個人,照池沿上一摜摜將上來,依舊又是那些漢子。王明道:“姐夫,那池裏魚都是教成的?”判官道:“魚因貪餌纔吞鈎,造孽多般總是愚。”
  又到第五重地獄,匾額上寫着“油竜之獄”。王明近前去瞧一瞧兒,衹見小門兒裏面擺列着無數的將軍柱,柱頭上都倒挂着一條竜。柱底下都綁着是大個的漢子,漢子身上赤條條的沒有寸絲,小鬼們把柱頭上一獻,竜口裏就彪出泖滾的香油,一直照着漢子滿頭撲面澆下來,皮是綻的,肉是酥的,那些漢子止剩得一把光骨頭柴頭兒的樣子。到了光骨頭的田地,那些小鬼們走近前,一把骨頭上澆上一瓢滾水,原來又是原來,照舊還是一個漢子。王明道:“姐夫,竜口裏敢是香油麽?”判官道:“是泖滾的香油。”王明道:“姐夫,好狠也!”判官道:“從來作惡天昭報,事到頭來不自由。”
  又到第六重地獄,匾額上寫着“蠆盆之獄”四個大字。王明走近前去瞧一瞧兒,衹見小門兒裏面一個深土坑,坑裏面都是些毒蛇、惡蝎、黃蜂、黑蠆。一幹小鬼一手抓過一個漢子來,照坑裏一擲,坑裏那些蛇、蝎、蜂、蠆嗡一聲響,群聚而來,嘬其血,串其皮,食其肉,了無人形。一手又抓過一個來,又是一擲,又是這等各樣毒物串皮食肉。抓過許多,擲着許多。直到末後之時,又是一個小鬼喝聲道:“上來!”手裏拿着一管小笛兒,吹上一聲響,果真的又是那些漢子走將上來。衹是皮開肉綻,體無完膚。王明道:“那坑裏怎麽有這些惡物哩?”判官道:“天造地設的一般,不怕你走到哪裏去。”王明道:“好磨折人也!”判官道:“說得這個話!惡人自有惡人磨,撞着冤傢沒奈何。”
  又到第七重地獄,匾額上寫着“杵臼之獄”四個大字。王明走近前去看他看兒,衹見小門兒裏面當堂安上一個大杵臼,約有數丈之寬。四圍站着四個小鬼,一個手裏拿着一副大碓杵。掀下一個漢子來,衹聽見一齊杵響,須臾之間,打成一塊蒜泥的樣子。把個蒜泥捏成一個團兒,逐個兒放在左邊還魂架上。到了末後之時,架子一聲響,原來還是原來,照舊是個漢子。王明道:“姐夫,好狠杵臼哩!”判官道:“今日方知孫杵臼,從來不信有程嬰。”
  又到第八重地獄,匾額上寫着“刀鋸之獄”四個大字。王明走近前去看一看,衹見小門兒裏面兩片板夾着一個人,或是男子漢,或是女人傢。卻有一班小鬼,兩個鬼拽着一張鋸,從頭上鋸到腳跟下止。皮開肉綻,也有兩半的,也有三挂的,也有四截的,也有碎吡的。鋸到着後之時,又是一個小鬼做好做歹,一個個的拿起來,用笤帚在渾身上掃一過,一個還是一個,男子是男子,女人是女人。衹是那些刀痕血跡,到底有些。王明道:“姐夫,這個鋸解的又慘些!”判官道:“生前造惡無憑據,死後遭刑分外明。”
  又到第九重地獄,還不曾走到門上,衹聽得後面一個人吆喝道:“崔相公哪裏去哩?”王明轉頭一看,衹見一個人生得是牛的頭,馬的臉,身上穿件青布長衣,腰裏係條紅羅帶,腳下是雙黑皮皂靴,口裏吆喝道:“崔相公。你哪裏去哩?”判官道:“你吆喝怎的?”青衣說道:“閻羅爺有事相請。”道猶未了,又是一個豬頭狗臉的趕將來吆喝道:“閻羅爺有事相請,請你快些去哩!”道猶未了,又是一個驢頭羊嘴的趕將來,吆喝道:“崔相公,爺在廳上,有事請你,即忙就走哩!”崔判官看見來得兇,衹得站着,問說道:“有甚麽緊事?一時就是三遞人來。”衆人說道:“我們衹曉得奉着官差,哪裏曉得有甚麽事哩!”判官道:“堂上可有些甚麽人在那裏?”衆人說道:“堂上是轉輪王放出來的無罪之人。”判官道:“已經無罪,各自散去托生罷了,怎麽又轉到堂上來?”衆人說道:“在那裏告甚麽枉刀殺人的狀子。”判官道:“爺怎麽說?”衆人說道:“爺因是不得明白,故此相請相公,請查文簿,看他們果有罪,果無罪;殺人的果枉刀,不枉刀。”
  判官道:“既如此,不得不去。衹一件來,大舅,我如今閻君有召,不得相陪,自己再去細看一番罷。”王明道:“姐夫,你不在之時,我小弟也不去了。”判官道:“地獄共是一十八重,我和你纔看得八重,還有十重不曾看見。況兼前面正有判、燒、春、磨,正好看哩!”王明道:“舉一可例,其餘莫說,已自看過八重,小弟出去,也就告辭罷。”
  一會兒,出了地獄,判官道:“進靈曜之府。”王明走出子城來。判官又叮囑道:“大舅,你還到我傢裏等着我哩!”王明道:“不等你罷。”判官道:“我有一封傢書煩你相帶,你怎麽不等我哩?”王明聽見說是傢書,不得不等。一徑找到崔傢,見了劉氏,王明道:“娘子,你今日做了我的姐姐。好個姐姐也!”劉氏道:“判官做了你的姐夫,還好個姐夫哩!”兩個閑談,不在話下。
  卻說崔判官進了靈曜之府,直上第五殿見了閻羅王,行了禮,閻羅王說道:“這一幹無罪之鬼,狀告枉刀殺人,卻不知他的有無虛實,你去細查一番,看他的真假,以便發落施行。”崔判官道:“查此不難,叫他們供出口詞來,我這裏拿個罪惡簿來一對,便見明白。”閻羅王說道:“此言有理。”實時傳令,着令這些告狀的逐一供出口詞。
  常言道:“你是閻羅王,閻王出令,誰敢有違?”一幹鬼齊齊的站在丹墀之下,輪班序次,一宗宗的訴上來。
  第一宗一個老者。提着一個鬥大的頭,哭哭啼啼,自稱是金蓮寶象國總兵官,名字叫做薑老星忽刺。臨陣之時,被南朝唐狀元所誤,一箭劃下了頭。屈死無辜,告唐狀元填命。
  第二宗是兩個小後生。一個拎着一個腦蓋骨,哭哭啼啼,自稱是薑老星忽刺第三個公子,名字叫做薑代牙。臨陣之時,被南朝張狼牙閃在後面,不知不覺,一狼牙釘打碎了腦蓋骨。屈死無辜,告張狼牙填命;一個拎着一塊鼻梁骨,一雙烏眼珠,哭哭啼啼,自稱是薑老星忽刺第二個公子,名字叫做薑盡牙。臨陣之時,被南朝張狼牙所誤,一狼牙釘打斷了鼻梁骨,爆出一雙烏珠兒來,至今做個瞎鬼。屈死不甘,告張狼牙取命。
  第三宗是五千個番兵結做一夥,也有沒頭的,沒眼的,沒鼻子的,沒手的,沒腳的,吆吆喝喝,哭哭嘶嘶,同口一辭,都說道:“是總兵官薑老星部下的番兵,臨陣之時,死了總兵官,被唐狀元亂刀砍死。一概屈死無辜,一概告唐狀元取命。”
  第四宗是千百頭野水牛。一個一身水,哭哭啼啼,都說道:“我們野水牛本是畜生,孽障未除,生長在金蓮寶象國,郊眠露宿,饑餐草,渴飲水,並不曾有甚麽罪惡。衹因奉女將姜金定官差,哪曉得張天師逼勒我們下水,一任的響雷公,把我們活活的逼死於海水之中。屈死無辜,告張天師填命。”
  第五宗是千百頭犀牛。頭上角崚嶒,身上鱗落索,也是哭哭啼啼,說道:“我們是一幹犀牛,生長在水裏,與水族為鄰,並無半毫過惡等,因承奉金蓮寶象國女將姜金定所差,被張天師藉到那裏千百條長長大大的蜈蚣蟲,強鑽我們的鼻頭,活活的鑽死我們這一幹性命!情屈無辜,告張天師填命。”
  第六宗是一幹婦人,約有五百多個,都衹是精着個頭,並沒有身子,一個個哭哭啼啼,說道:“我們原是婦人身,衹到夜晚間,頭會飛走,晚間飛去,明早飛來,並無差錯。多因女將姜金定差遣我們出城,也衹是備數而已。被張天師叫下五方黃巾力士,撇掉了我們原身,致使頭不歸身。頃刻間,坑陷了我們五百口性命。情屈無辜,告張天師填命。”
  第七宗是一幹柴頭鬼。
  畢竟不知怎麽叫做柴頭鬼,不知這一幹柴頭鬼訴個甚麽冤?
  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盂蘭盆佛爺揭諦 補陀山菩薩會神第二回補陀山竜王獻寶 涌金門古佛投胎
第三回現化金員外之傢 投托古淨慈之寺第四回先削發欲除煩惱 後留須以表丈夫
第五回摩訶薩先自歸宗 迦摩阿後來復命第六回碧峰會衆生證果 武夷山佛祖降魔
第七回九環錫杖施威能 四路妖精皆掃盡第八回大明國太平天子 薄海外遐邇率賓
第九回張天師金階面主 茅真君玉璽進朝第十回張天師興道滅僧 金碧峰南來救難
第十一回白城隍執掌溧水 張天師怒發碧峰第十二回張天師單展傢門 金碧峰兩班賭勝
第十三回張天師壇依金殿 金碧峰水淹天門第十四回張天師倒埋碧峰 金碧峰先朝萬歲
第十五回碧峰圖西洋各國 朝廷選挂印將軍第十六回兵部官選將練師 教場中招軍買馬
第十七回寶船廠魯班助力 鐵錨廠真人施能第十八回金鑾殿大宴百官 三汊河親排鑾駕
第十九回白鱔精鬧紅江口 白竜精吵白竜江第二十回李海遭風遇猴精 三寶設壇祭海瀆
第二十一回軟水洋換將硬水 吸鐵嶺藉下天兵第二十二回天妃宮夜助天燈 張西塘先排陣勢
第二十三回小王良單戰番將 薑老星九口飛刀第二十四回唐狀元射殺老星 姜金定囤淹四將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