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最早的用常规体例写成的辛迪加式悲剧是《高布达克》。据说这个剧本是由抒情兼叙事诗人萨克维尔写的,剧本从头到尾的韵文被人诟病,但在戏剧形式、动作及人物性格塑造方面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这些戏剧全部出自于摸索阶段的实验作品。在伟大的女王掌权的早期年代,这些戏剧显得是如此幼稚、枯燥,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马洛出现才得以改变。但是在马洛崭露头脚之前,在他周围活跃着一群戏剧家,他们同时也是抒情诗人、小册子及随笔作者和被誉为“大学才子”的一群人,其中有黎里、格林、奈什、皮尔、洛奇及基德(他所在的是一个公立学校,如果不是综合性大学的话)。这些人里除了马洛之外,其余的并不是特别伟大;因为我们是透过伊丽莎白成熟的戏剧时代的光辉来看待他们的,所以他们的价值遭到了贬抑。
黎里的散文文风及其浮夸,当他转向浪漫喜剧之后,他的文风有所提高。《恩底弥翁》和《同世界的女人》两部戏剧不是永恒的想象,就是不朽的幻想。很明显,莎士比亚是熟知这两部戏剧的。琼森在附于莎士比亚二折本之前的纪念性诗篇里,将黎里同基德和马洛列在一起不是没有道理的。
皮尔在《帕里斯的受审》和《大卫和贝丝萨蓓》两部戏剧中达到了他艺术创作的高峰。前者包含了一些优美田园诗的宫廷客串剧,后者包含了许多诗意之美的圣经故事的节段。
格林最优秀的戏剧是《僧侣培根和僧人邦格》,这个剧本是超自然的、不合情理的游戏和爱情故事的混合品,这种混合在马洛的《浮士德》(Faustus)中有很高的体现形式。更有意思的是比格林戏剧的小册子,比较为人熟知的是《万千悔恨换一智》,其中包含了一些有名的对莎士比亚的不敬之辞。
作为一个抒情诗人和小册子作家,这比洛奇作为一个戏剧家更为重要。奈什这个聪明机警的小册子作家几乎没有接触过戏剧。
基德的《西班牙悲剧》是最初的血的悲剧,里面充斥着骚乱和谋杀;换言之,是极富骚乱色彩的传奇剧。
马洛是戏剧史上最早的,也是最伟大的悲剧诗人。一个过早逝去的孤独的精灵,在他短短的二十九年的人生旅程中却完成了美的奇迹。马洛与那些渺小的人相比,其光彩丝毫不逊色于莎士比亚或者弥尔顿。马洛一生写就了四篇剧作,每一篇的主题都是关于人对权力的野心和贪欲,都是关于人刺探宇宙奥秘的种种欲望。他最好的剧本是《浮士德》,取材于一个古代传说,传说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魔法师,他将自己的灵魂出卖给魔鬼以换取无穷无尽的权力。这个故事曾经被高德(Goethe)写进他深奥的哲学诗之中,《浮士德》是永远流行的歌剧主题。在马洛的剧本里,悲剧的英雄人物是诗人自己,他力图冲破人间的一切藩篱,寻求无限的真理。剧本中有许多夸张之处,同时也不乏令人艳羡的精彩部分——它们是英语中最精美、最壮丽的诗篇。其中的无韵诗,即使是莎士比亚也无法与之相比。当墨菲斯特命令特洛伊的海伦时,浮士德说出了这样的名言:
这就是那张使无数船舶沉没,
使高耸云端的巨塔焚毁的脸蛋吗?
美艳绝伦的海伦啊,
请给我一个吻,
使我永恒不朽。
当浮士多德问他:
“你是怎么从地狱中出来的呢?”
墨菲斯特回答说:
这怎么会是地狱,我又怎么出了地狱呢?
你以为瞥见了神的面庞,
体味了天国永恒欢乐的我,
就不会在十八层地狱遭受折磨,
永远与极乐无缘么?
《浮士德》是马洛的杰作。但是马洛的另外三篇戏剧也同样富有特色,其中充满了华美的篇章。《帖木儿大帝》是马洛对诗歌界首次傲慢的挑战,这部戏剧以拜伦式的英雄为主人公,气象相当雄浑壮观。其中包含着令世人惊诧的词句,被琼森誉为“马洛伟大的诗章”。马洛极其娴熟地驾驭着戏剧中华丽的章法,使剧本既不失其美,又不流于矫饰。《马耳他的犹太人》以它具有的残酷的血腥气,成为血的悲剧的极好范本。但是这个剧本暴露了马洛的一个缺点——缺乏智慧。这可能是因为青春的热情,对人性的漠视或忽视导致了智慧的缺乏吧。《爱德华二世》中历史的事实和现实的因素使得马洛稍稍有些招架不住,虽然这部剧中没有太多华美的词句,但是就其戏剧性和人情味而言却是最好的。
马洛是一位伟大的抒情诗人和叙事诗人。仅凭《英雄和林德》(Hero and Leander)就确立了自己不朽的地位。下面这句诗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是并非人人都知道这是出自马洛之手,他说:
相爱的人,哪个不是一见钟情呢?
不管是马洛还是其他人对于无韵诗和英国的悲剧都没有开创之功。但是斯温伯恩的一段话却颇为正确,他说:“正是马洛发现并开拓了我们的一切诗歌的王国,正是马洛给莎士比亚开辟了道路。”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