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才華橫溢的薄命君王:李煜傳 》
第六章滿鬢清霜殘雪思難任(10)
田居儉 Tian Jujian
想來想去,最後把主意打在了李煜的舊臣、原南唐吏部尚書徐鉉身上。此人隨同李煜降宋後官居散騎常侍,是時正奉命在史館撰寫回憶南唐史事的《江南錄》。
一天,趙光義召見徐鉉,談罷正事接着問道:“卿近日可曾見到李煜?”
徐鉉回答:“未經聖上恩準,臣豈敢擅自同他會晤?”
趙光義說:“卿言差矣!朕以為,卿得閑還須常去探視。爾等如今均為本朝命官,亦屬同僚,哪有互不走動之理?況且,爾與他又畢竟有過一段君臣情誼。古詩云,‘鬍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禽獸尚且如此,何況人乎?”
趙光義的這番話正中徐鉉下懷,是他求之不得的事。當年,徐鉉同李煜曾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李煜對徐鉉無比器重,將他倚為股肱;徐鉉為了回報知遇之恩,不惜身傢性命,兩次冒險出使汴梁舌戰趙匡胤。降宋以後,他早就渴望拜會李煜,無奈朝廷有禁,不敢輕舉妄動。現在既得趙光義准許,徐鉉不禁心喜,當即謝恩:“臣遵旨!”
徐鉉從宮裏出來,回到宅第稍事休息,便更衣策馬謁見李煜去了。
李煜的府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汴水岸邊,是一幢屋宇連甍,花樹掩映,頗具江南特色的園林式建築。黑漆描金的正門兩側,各有一尊口中銜珠的石獅雄踞。
徐鉉望門下馬,見有兩個老卒守門,便上前說明來意:“請稟報隴西郡公,故人徐某求見。”老卒聞聽“故人”求見,馬上意識到來者是南唐舊臣,當即斷然拒絶:“朝廷有令,江南故舊不準謁見。”
徐鉉據理爭辯:“吾此行乃奉皇上口諭而來。”
老卒聽說徐鉉係奉旨而來,自然不敢怠慢,迅即滿臉堆笑入內通報。
過了片刻,老卒返回門外,畢恭畢敬地將徐鉉迎進院內。這時,徐元已在庭院的葡萄架下襬放了兩張對嚮的舊藤椅,中間的藤幾上擺着兩杯新煮的香茶。徐鉉見狀,深感不妥。他想:世間哪有君臣平起平坐之理?於是,他要求撤走一張。未等徐元動手,李煜已步履匆匆走到他的面前,徐元當即退下。
徐鉉撩袍,欲行大禮,李煜趕緊上前製止,連說:“使不得,使不得!時至今日,再行大禮,豈不僭越?”隨後便傷心地拉着徐鉉的手流起淚來。
徐鉉攙扶李煜來到一張椅子上坐定,然後又將另一張椅子朝後移動一下,自己纔側身坐下。兩人長久凝視對方,彼此沉默不語,似乎這四束驚喜與憂愁交織的目光,足以代替別後不知該從何說起的千言萬語,真可謂“此時無聲勝有聲”了。最後,還是李煜打破這沉悶的局面,重重地嘆了一口氣,操着自疚自慚的口吻說:“悔不該當初錯殺潘佑、李平!”
李煜這句份量十足的話,徐鉉心裏完全明白。當初李煜治罪潘佑、李平,特別是潘佑,徐鉉曾推波助瀾,如今回想起來,着實愧悔莫及。假如那時采納潘佑所獻計策,派少許精銳部隊化裝成商旅,潛入荊南,放火燒掉宋軍隱蔽在江邊蘆葦叢中的千艘戰船,打亂趙匡胤以舟代橋的徵南計劃,肯定會推遲南唐的敗局。可是,此時此地,他感到確實不宜談論往日治國用兵的是非,李煜似乎也發覺自己適纔失言,因此二人都不再做聲,相顧無言。這次會見,儘管雙方都富有誠意,且無爭執,然而卻又都話到嘴邊,欲言又止,或所問非所答,言不及意,以至後來興致全無,悒悒而散。
徐鉉拜會李煜歸來,趙光義傳旨盤問。徐鉉生怕隱瞞舊日君臣的談話內容,被以欺君罔上之名論罪,衹好原原本本嚮趙光義和盤托出。趙光義對李煜悔殺忠臣、思念故國的表現懷恨在心,於是便暗生殺機,要將李煜置於死地而後快。
時光過得飛快,轉瞬到了北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的乞巧節。這年七夕,恰好是李煜的四十二歲誕辰。當晚,隨同李煜一道歸降的後妃們,齊聚在李煜寓居的小樓院內。他們打算一舉兩得:既為李煜拜壽,又為自己乞巧。雖然場面、氣氛無法同亡國前相比,但還像往常在金陵一樣,也在庭院裏張燈結彩,備置幾案,擺放祝福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酒食瓜果,還有拜月乞巧用的金針彩綫。衆人原想先給李煜祝壽,隨後乘興穿針乞巧。那知在這月色朦朧,充滿神秘感的夜晚,人們卻調動不起來歡樂的情緒,心境無比茫然凄涼。與其說這是一次祝壽乞巧的喜慶集會,莫如說是一次忍辱含憤的悲切團聚。儘管席間也有絲竹伴奏,也有舒袖歌舞,但是,人們的內心卻共同承受着格外的壓抑和痛楚。在場者個個強顔歡笑,共同吞咽着淪落異鄉、飽受凌辱的苦酒。
酒過三巡,李煜更加品味出三年多降王生活的苦澀,想起了每逢春花開,每度秋月朗,都使他牽腸挂肚,勾起對不堪回首的諸多往事的苦思苦戀;而每當他想到傢山故國的雕闌玉砌依然安在,卻早已物是人非時,巨大的失落感就使得他心力交瘁,無窮無盡的愁怨,就像泛着春潮的大江流水,在他的胸膛裏翻騰咆哮,迫使他不得不即刻宣泄。想到這裏,他猛然操起一大杯水酒,仰頭灌進燃燒的喉嚨,接着大喊一聲,“筆墨侍候!”隨後濡墨運筆,一氣呵成,填了一首調寄《虞美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
|
|
目錄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1)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2) | 引言:恰似一江春水嚮東流(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2)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4)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5)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6)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7)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8)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9)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0)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1)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2)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3) | 第一章三千裏地山河(1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1)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2)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3)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4)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5) | 第二章花月正春風(6) | |
| 第 [I] [II] III [I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