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史 》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
九重城闕煙塵生(11)
梅毅 Mei Yi
危急關頭,李光弼抱病出徵,入保徐州。接着,他派軍擊敗圍攻宋州唐軍的賊將史朝義,收復許州,俘獲賊軍大將二十多人。不久,李光弼又擊擒在浙東造反的袁晁,平定整個浙東。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唐廷進封李光弼為臨淮郡王。懾於李光弼的神威,一直擁軍自固的唐朝方面大將田神功、來王真、尚衡、殷仲卿等人相繼入朝復命,乖乖聽從朝廷調遣。
大功如此,李光弼仍有岌岌可危之感。
大太監魚朝恩和程遠振都對李光弼嫉恨得要死,天天想方設法背後進行中傷。(說起魚朝恩,就要說一下他統領的禁軍。本來,唐朝禁軍之始是那些隨李淵、李世民起兵的士卒。大唐建立後,為了照顧這些“從竜有功”的最早一批軍人,李唐把渭北的土地分給他們,以為禁衛親兵,當時叫元從禁軍。玄宗時,為了擊敗吐蕃入侵,在臨洮又以禁軍為骨幹設置神策軍。“安史之亂”爆發,神策軍一千多人奔援長安,半路就已聽說京城失陷。神策軍屯駐陝州,太監魚朝恩就以監軍身份掌握了這衹軍隊。太監手中有了軍隊,就完全擁有了廢立皇帝的威權。特別是到了後來的唐德宗時期,由於皇帝猜忌大臣,寵信宦官,神策軍竟有15萬人之衆,以至於日後有七個唐朝皇帝均為宦官所立。)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入寇,兵鋒直指都城,唐代宗逃往陝郡。皇帝下詔,命李光弼赴行在來援。由於害怕魚朝恩等人趁機殺害,李光弼一直遷延行期,不敢面君。
昔日聞命赴難的大將軍,現在整日為一兩個沒有男根的大太監嚇得六神無主。而且,由於他威權漸失,不聽朝命,屬下將領田神功等人也慢慢不聽調遣。愧恥成疾,李光弼一病不起。身邊將吏嚮彌留中的大將軍問以身後事,李光弼感嘆道:“我一直為朝廷效命軍前,傢有老母不能奉養,未盡孝子之職,還有什麽可說呢1衹是下令把自己獲賜的金帛分給賬下諸將。很快,李光弼病死營中,年五十七歲。唐廷予以國葬之禮,謚武穆。
後世史傢對李光弼評價甚高,認為他完全可以與孫臏、吳起、白起、韓信這樣的古代良將相比肩,且品德方面,更勝一籌。殊不料,李大將軍晚年為太監所謀,睏於口舌,不能自明,千方百計想保全性命,最終令自己處於更加危險的境地。驚懼成疾,竟以憂死,正是“工於料人而拙於謀已”,令後人嘆惋。古人謚法也非常有講究。李光弼被謚為武穆,武者,剛強直理、剋定禍亂;穆者通繆,布德執義、中情見貌。然而,穆還有另一種謚法:武功未成曰穆。宋代嶽飛,後來也被追謚為武穆。
詩聖杜甫有首《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文學性地概括了他的一生事跡:司徒天寶末,北收晉陽甲。鬍騎攻吾城,愁寂意不愜。
人安若泰山,薊北斷右脅。朔方氣乃蘇,黎首見帝業。
二宮泣西郊,九廟起頽壓。未散河陽卒,思明偽臣妾。
復自碣石來,火焚乾坤獵。高視笑祿山,公又大獻捷。
異王册崇勳,小敵信所怯。擁兵鎮河汴,千裏初妥帖。
青蠅紛營營,風雨秋一葉。內省未入朝,死淚終映睫。
大屋去高棟,長城掃遺堞。平生白羽扇,零落蛟竜匣。”
雅望與英姿,惻愴槐裏接。三軍晦光彩,烈士痛稠疊。
直筆在史臣,將來洗箱篋。吾思哭孤塚,南紀阻歸楫。
扶顛永蕭條,未濟失利涉。疲苶竟何人,灑涕巴東峽。
完名高節福祿壽全——中興大將之郭子儀郭子儀,華州鄭縣人。其父郭敬之曾作過唐朝五個地方的剌史,也算是世傢子弟。郭子儀其人儀表堂堂,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凡。唐玄宗天寶十三年,為天德軍使,兼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如果沒有“安史之亂”,估計郭子儀象許多邊鎮中高級官員一樣,庸庸無為,度過富貴而乏味的一生。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當時郭子儀被任命為朔方節度使,以本軍出兵單於府(今內蒙古和林格爾),出奇兵以山西插入,攻陷河東地區的戰略重地靜邊軍城(今山西右北衛鎮),斬殺鬍兵七千多,是“安史之亂”後唐朝首次大捷。
天寶十五年七月(公元756年),郭子儀與李光弼合軍配合作戰,在嘉山大敗史思明等賊將,斬首四萬,生擒五千,獲馬五千匹。河北十餘郡重歸唐朝掌握。唐肅宗即位後,賊將阿史那從禮率五千騎出塞,與河麯部落數萬鬍人企見覦身在朔方軍的皇帝。郭子儀與回紇首領聯兵擊敗賊軍,平定河麯地區。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郭子儀在潼關大破賊兵,收復陝郡永豐倉。同年四月,安祿山被兒子殺掉,朝廷招郭子儀還鳳翔,欲圖大舉。五月,郭子儀進位司空,充關內、河東副元帥。十月,郭子儀率漢、回紇聯軍十五萬收復長安。與敵交戰中,郭子儀指揮有方,斬首六萬餘級,唐兵重新奪回京城。百萬人民夾道歡呼:“不圖今日復見官軍1
至德二年十一月,郭子儀率兵又攻入東都洛陽,陳兵於天津橋南,士庶歡呼。至此,郭子儀因軍功加司徒,封代國公。率師回京時,唐肅宗親遣禦林軍迎於灞上。面君之時,唐肅宗一句話發自肺腑:“雖吾之傢國,實為卿再造1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序:黃金時代的凋零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2)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3)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4)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5)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6)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7)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8)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9)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0) |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1)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2)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3)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4)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5)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6) |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7) | 時來天地皆同力(1) | 時來天地皆同力(2) | 時來天地皆同力(3) | 時來天地皆同力(4) | 時來天地皆同力(5)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