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政 》 从中关村到中国社会:中国的新革命 》
第87节:在信息时代的入口处(4)
凌志军 Ling Zhijun
经过80年代呱呱落地、依靠自我调节成长的童年期,又经过90年代激情四射、横冲直撞的青春期,到20世纪这最后两年,还真有人把中关村和硅谷相提并论了。中关村掀起的第二次技术浪潮和商业浪潮进入高峰,把整个国家推进微机时代。然而微机制造商的辉煌只不过是过去多年奋斗的结果,而互联网公司的出现才是新世纪的曙光。
在第二次技术浪潮中表现杰出的王志东,注定还要成为第三次技术浪潮的耀眼人物。在继续叙述他的故事之前,我们还须交代另外两个人物。这就是丁磊和张朝阳。这两人创办的"网易"和"搜狐",与王志东的"新浪"并称为"三大网站",不约而同地诞生于1998年。从大历史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能反映时代的骤变。
1998年2月16日,丁磊依靠他的"网易",在广州开通中国大陆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免费网。9天之后,张朝阳的"搜狐"也在北京鸣锣开张。如果我们还记得张树新的故事,就会很容易地联想到,此前中国的互联网事业已有12个月的尴尬期。张树新败得很惨,她的"瀛海威"在耗尽所有投资之后还没找到赚钱机会,让大多数窥视互联网的人踌躇不前。只有丁磊和张朝阳是个例外。这两个人全都年轻气盛,全都聪明过人,全都被互联网迷住了,而且陷得很深。有证据表明,他们全都熟知张树新的起伏,从前辈的故事中受到震撼,也得到灵感。
除此之外,我们在这两人身上很难找到共同之处了。丁磊出生在浙东的海滨城市宁波,张朝阳却是在西北黄土高原深处的西安市长大成人。当这两人站在一起时,你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会是同道。一个拥有典型的江南人的白净和斯文,面相柔和而无棱角,看上去就像邻家的老实可爱的大男孩;另一个线条粗糙,满脸脏兮兮,像个街头野小子。两人在经历上同属于中国信息产业的第三代人,但是张朝阳却年长好几岁,当他1993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时,丁磊刚刚在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完成本科学业。
然而单就互联网的历史来看,丁磊却是捷足先登。他的网易公司创建于1997年5月。可以肯定地说,此前在政府电信局的工作经历给了他最初的互联网知识。他后来说,"在电信局两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搞懂了互联网是怎样一回事,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互联网必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他在"全国主干网"上架起一个BBS,这在中国是个"第一"。他一度非常着迷,很快又移情别恋,迷上了"免费电子邮件系统"。丁磊头脑开阔,兴趣广泛,思路庞大,长于系统构架,拙于编写程序。幸运的是,他在自己的BBS上认识了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学生陈磊华,而此人是个天生的程序工程师。不用说,两人一拍即合,联手开发出中国第一套双语电子邮件系统。它是丁磊第二次创造的"中国第一",也为"网易"打开通向用户的大门。
丁磊用他的"BBS"和"电子邮件"兴风作浪,这时候张朝阳回到北京也已两年。他成了一家美国公司的中国首席代表,主要工作就是把全世界新兴市场的商业信息汇集起来,加以分析,然后为华尔街的金融和商业机构提供服务。张朝阳对这个没兴趣,他关心的是这家公司的创业史,直到有一天,他终于不能遏制内心的激情。他告诉老板,他打算离开公司,为自己寻找投资,还声称他将创造一个中国式的"网景"或者"雅虎"。
1996年夏天他回到麻省理工学院,去寻找爱德华o罗伯特教授。那是他在这所学院里熟悉的几个教授之一。他巧舌如簧,拼命巴结,花了好几个小时,还是不能彻底打消教授的疑虑。教授勉强同意为他投资,但要求他必须找来另外两个合伙人。此后两个月,张朝阳在美国和中国之间飞来飞去,寻找罗伯特教授需要的"合伙人",到处碰壁。这年9月,他见到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后者有本脍炙人口的著作叫《数字化生存》,刚在中国出版,影响巨大,也让作者对中国产生浓厚兴趣。他曾造访这个正在崛起的国家,带来他的思想。像爱德华o罗伯特一样,尼葛洛庞帝还是一位精明的投资家,能够让他的金钱从他的信仰中获得指引。对当时的张朝阳来说,这比那本书更有价值。尼葛洛庞帝一开始对张朝阳的投资请求不置可否,节外生枝地邀请这位来自中国的年轻人到伦敦参加一个会议,让他向与会者介绍自己的国家。对张朝阳来说,这是黑暗中的一线曙光。他立刻朝它奔过去,没有一点犹豫。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新华出版社 |
|
|
第1节:前言(1) | 第2节:前言(2) | 第3节:前言(3) | 第4节:试验区(1) | 第5节:试验区(2) | 第6节:试验区(3) | 第7节:试验区(4) | 第8节:试验区(5) | 第9节:试验区(6) | 第10节:试验区(7) | 第11节:试验区(8) | 第12节:试验区(9) | 第13节:试验区(10) | 第14节:试验区(11) | 第15节:试验区(12) | 第16节:转变的年代(1) | 第17节:转变的年代(2) | 第18节:转变的年代(3) | 第19节:转变的年代(4) | 第20节:转变的年代(5) | 第21节:转变的年代(6) | 第22节:转变的年代(7) | 第23节:转变的年代(8) | 第24节:转变的年代(9)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