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说部 隋唐演義   》 第八十六回 長生殿半夜私盟 勤政樓通宵歡宴      褚人獲 Chu Renhuo

   詞曰:恩深愛深,情真意真。巧乘七夕私盟,有雙星證明。時平世平,賞心快心。樓存勤政虛名,奈君王倦勤。
  調寄“醉太平”
  卻說佛氏之教,最重誓願一道。若是那人發一願,立一誓,冥冥之中,便有神鬼證明,今生來世必要如其所言而後止。說便是這等說,也須看他所立之願,合理不合理,可從不可從。難道那不合理、不可從的誓願,也必如其所言不成?大抵人生誓願,唯於男女之間為最多。然山盟海誓,都因幽期密約而起,其間亦有正有不正,有變有不變。至若身為天子,六宮妃嬪以時進禦,堂堂正正,用不着私期密約,又何須海誓山盟。惟有那耽於色、溺於愛的,把三千寵幸萃於一人,於是今生之樂未已,又誓願結來生之歡。殊不知目前相聚,還是因前生之節義,了宿世之情緣,何得於今生又起妄想。且既心惑於女寵,宜乎誰婦言是用,以奢侈相尚,以風流相賞,置國傢安危於不理,天下將紛紛多事。卻還衹道時平世泰,極圖娛樂,亦何異於處堂之燕雀乎?
  且說玄宗聽信安祿山之言,將三鎮險要之處,盡改用番人戍守,韋見素進諫不從。一日,韋見素與楊國忠同在上前,高力士侍立於側。玄宗道:“朕春秋漸高,頗倦於政,今以朝事付之宰相,以邊事付之將帥,亦復何憂?”高力士奏道:“誠如聖諭,但聞南詔反叛,屢緻喪師。又邊將擁兵太盛,朝廷必須有以製之,方能無有後患。”玄宗說道:“汝且勿言,宰相當自有調度。”原來那南詔,即今雲南地方,南蠻人稱其王為詔。本來共有六詔,其中有名蒙捨詔者,地在極南,故曰南詔。五詔俱微弱,南詔獨強,其王皮邏閣,行賄於邊臣,請合南地六詔為一。朝廷許之,賜名歸義,封之為雲南王,後竟自恃強大,舉兵反叛。劍南節度使鮮於仲通率兵與戰,被他殺敗,士卒死者甚多。楊國忠與鮮於仲通有舊好,掩其敗狀,仍敘其功。後又命劍南留守李密,引兵七萬討之,復被殺敗,全軍覆沒。國忠又隱其敗,轉以捷聞。更發大兵前往徵討,前後死者,不計其數,人莫有敢言者。高力士偶然言及,國忠連忙掩飾道:“南蠻背叛,王師徵討,自然平定,無煩聖慮。至若邊將擁兵太盛,力士所言是也。即如安祿山坐製三大鎮,兵強勢橫,大有異志,不可不慎防之。”玄宗聞其言,沉吟不語。韋見素奏道:“臣有一策,可潛消安祿山之異志。”玄宗問道:“是有何策?”韋見素道:“今若內擢安祿山為平章事,召之入朝,而別以三大臣分為範陽、平盧、河東三鎮,則安祿山之兵權既釋,而姦謀自沮矣。”楊國忠道:“此策甚善,願陛下從之。”玄宗口雖應諾,意猶未决。
  當日朝退回宮,把這一席話說與楊妃知道。楊妃意中雖極欲祿山入朝,再與相敘,卻恐怕到了京師,未免為國忠所謀害。乃密啓奏玄宗道:“安祿山未有反形,為何外臣都說他要反?他方今掌握重兵在外,無故頻頻徵召,適足啓其疑懼。不如先遣一中使往觀之,若果有可疑之處,然後召之,看他如何便了。”玄宗依其言,即遣內侍輔繆琳,賫極美果品數種,往賜安祿山,潛察其舉動。繆琳當奉玄宗之命,直至範陽。祿山早已得了宮中消息,知其來意,遂厚款繆琳,又將金帛寶玩送與繆琳,托他好為周旋。繆琳受了賄賂,一力應承,星夜回來復旨,極言安祿山在邊,忠誠為國,並無二心。玄宗聽說,信以為然,乃召楊國忠入宮面諭道:“國傢待安祿山極厚,安祿山亦必能盡忠報國,决不敢於相負,朕可自保其無他,卿等不必多疑。”國忠不敢爭論,衹得唯唯而退。正是:姦徒得奧援,賄賂已通神。莫漫愁邊事,君王作保人。
  自此玄宗竟以邊境無事,安意肆志。且又自計年已漸老,正須及時行樂,送日夕與嬪妃內侍,及梨園子弟們,徵歌逐舞,十分快活。楊妃與韓國夫人、虢國夫人輩,愈加驕奢淫佚。華清宮中,更置香湯泉一十六所,俱極精雅,以備嬪妃侍女們不時洗浴。其奉御浴池,俱用文瑤寶石砌成,中有玉蓮溫泉,以文木雕刻鳧雁鴛鷺等水禽之形,縫以錦綉,浮於泉水之上,以為戲玩。每至天暖之時,酒鬧之後,池中溫暖。玄宗與楊妃各穿單拾短衣,乘小舟遊蕩於其中。遊至幽隱之處,或正炎熱難堪,即令宮人扶楊妃到處就浴。每自宮眷浴罷之後,池中水退出禦溝,其中遺珠殘環,流出街渠,路人時有所獲,其奢靡如此。楊妃因身體頗豐,性最怕熱,每當夏日,衹衣輕納,使侍兒交扇鼓風,猶揮汗不止,卻又奇怪得很,他身上出的汗,比人大不相同,紅膩而多香,拭抹於巾帕之上,色如桃花,真正天生尤物,絶不猶人。又因有肺渴之疾,常含一玉魚兒於口中,取涼津潤肺。一日偶患齒痛,玉魚兒也含不得,於是手托香腮,悶悶的閑坐窗前。玄宗看了,愈見其嫵媚,可憐可愛,說道:“為朕的恨不能為妃子分痛也!”後人有畫楊貴妃齒痛圖者,馮海粟題其上雲:華清宮一齒動,馬嵬坡一身痛。漁陽鼙鼓動地來,天下痛。
  天寶十載之夏,玄宗與楊妃避暑於驪山宮。那宮中有一殿,名曰長生殿,極高爽涼快。其年七月七日夜,乞巧之夕,天氣正當炎熱,玄宗坐於長生殿中納涼,楊妃陪着同坐,直至二更以後,方纔入寢室中同臥,宮女亦都散去歇息。楊妃苦熱,睡不安穩,乃拉着玄宗起來,再同出庭前乘涼,更不呼喚宮娥侍女們伏侍。二人坐到更深,天熱未臥,手揮輕扇,仰看星鬥。此時萬籟無聲,夜景清幽,坐了一回,漸覺涼爽,玄宗低聲密語道:“今夜牛女二星相會,未知其樂何如?”楊妃道:“鵲橋渡河之說,未知果有此事否;若果有之,天上之樂,自然不比人間。”玄宗笑道:“若論他會少離多,倒不如我和你日夕歡聚。”楊妃說道:“人間歡樂,終有散場,怎如天上雙星,永久成配。”說罷不覺愴然嗟嘆。玄宗感動情懷,說道:“你我恁般恩愛,豈忍相離;今就星光之下,你我二人密相誓願,心中但願生生世世,長為夫婦。”楊貴妃聽玄宗之說,點頭道:“阿環同此誓言,雙星為證。”玄宗聽了此說,不覺大喜之極。後來白居易“長恨歌”中,曾詠及此事,有句云: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後人有詩譏刺玄宗,溺寵偏愛,私心妄想,道是:皇后無端遭廢斥,今生夫婦且乖張。如何妃子偏承寵,來世還期莫散場。又有詩譏笑楊貴妃雲:長生私語長成恨,空自盟心牛女前。若與三郎永配合,祿山密約豈無緣?
  且說玄宗自此把楊妃更加恩愛。是年秋九月,蓬萊宮中那柑橘結實。這種柑橘,是開元年間,江陵進貢來的,味極甘美。玄宗命將數枚種於蓬萊宮中,一嚮衹開花不結實,還有時鮮花也不開。那年忽然結實二百餘顆,與江南及蜀中進貢者,毫無異味。玄宗欣喜,親自臨視,命摘來頒賜各朝臣。楊國忠率衆官上表,俯伏金階之下稱賀,其表略雲:伏以自天所育者,不能改有常之質;曠古所無者,乃可謂非常
  之祥。橘抽所植,南北異名,惟陛下元風真紀,六合為一傢。雨露攸均,混天區而齊被;草木有性,憑地氣以潛通。故茲江外之珍果,結成禁中之佳實。緑蒂含霜,芳流綺殿;金衣爛日,色麗彤庭。欣荷寵頒,漸無補報。臣等欣瞻之至,不勝景仰之誠,謹上表以聞。
  玄宗覽表大悅,溫旨批答。那柑橘中,卻有一個是合歡的,左右進上。玄宗見了,愈加歡喜,與楊妃互相把玩,玄宗說道:“此果早知人意,我與妃子同心一體,所以結此合歡之實。我二人可共食之,以應其祥。”乃促其坐同剖,交口而食。因命畫工寫合歡柑橘圖,傳之於後世。楊國忠於此又復獻聯詞,以為此乃非常之祥瑞,陛下宣頒囗稱慶。正是:屈軼曾生黃帝時,自能指佞最稱奇。唐傢柑橘成何用?翻使諛臣進佞詞。
  玄宗聽了楊國忠諛佞之言,遂降旨以宮中有珍果之樣,賜民大(酉甫)。於是選擇吉日,率嬪妃及諸王輩禦勤政樓,大張聲樂,陳設百戲,聽人縱觀,與民同樂。京城內百姓中,士民男女,擁集樓前,好不熱鬧。教坊女人,有一個王大娘者,其技能為舞竿,將一丈八尺長的一根大竹竿,捧置頭頂,竿兒上綴着一座木山,為瀛洲方丈之狀,使一小兒手扶絳節,出入其間,口中歌唱。王大娘頭頂着竿,旋舞不輟,卻正與那小兒的歌聲節奏相應。玄宗與嬪妃諸王等看了,俱嘖嘖稱奇。時有神童劉晏,年方九歲,聰穎過人,因朝臣舉薦登朝,官為秘書省正字。是日玄宗召於樓中侍宴,命王大娘舞竿,因命劉晏詠王大娘舞竿的詩一首。劉晏應聲即吟道:樓前百戲競爭新,惟有長竿妙入神。說說綺羅偏有力,猶嫌輕便更着人。
  玄宗同嬪禦及諸王,見劉晏吟詩敏捷,詞中又有隱帶諧謔之意,諸歡喜贊嘆。楊貴妃抱他坐於膝上,親為之梳發。梳罷,玄宗招之近前,親執其手戲問道:“汝以童年,官為正字,未知正得幾字?”劉晏應口答說道:“請字都正,衹有一個朋字未正。”這句話分明說那些一班朝臣,各立朋黨,難於救正。恰好合著朋字形體,偏而不正之意。玄宗聞其言,連聲稱善,顧左右道:“此兒非特聰慧,且識力異人,將來居官任事,必有可觀者焉!”衆人俱稱賀朝廷得佳士。玄宗大喜,即命以牙笏錦袍賜之,說道:“朕知汝他年必能自立,必不傍人門戶也。”後人有詩云:同道為朋何有黨,正因邪正兩途分。誤言朋字終難正,欲正臣時先正君。
  是日歡宴至晚夕,樓上挂起花燈,各樣名色不同,光彩眩目。玄宗正與衆官賞玩間,衹聽得樓前人聲鼎沸,也有嬉笑的,也有爭嚷的,也有你呼我應者的,聲音極其嘈雜。玄宗問是何故,內侍衆人啓奏,說樓下百姓,爭看花燈,擁擠喧嘩,呵斥不止,伏候聖裁。玄宗道:“可着該管官嚴飭禁約,再着衛士振威彈壓。如再不止,拿幾個責治示衆便了。”劉晏忙奏道:“人聚已衆,不可輕責;況陛下與民同樂,許其衆看,如何又加責治。以臣愚見,莫如使梨園樂工,當樓奏技,傳諭衆人靜聽,彼百姓喜於聞所未聞,則人聲自息矣。”玄宗點頭道:“此言極善。”遂命內侍先傳聖旨,曉諭衆人。隨後命梨園衆子弟,一個個的錦衣花帽,手執樂器,出至樓頭,齊齊整整的都站立於花燈之下。衆人擁着觀望,那歡笑之聲雖未即止,然不似從前的喧鬧了。高力士奏道:“衆樂工之中,惟李謨的羌笛尤為擅名,是乃衆人之所最為喜聽,宜令樓下衆人,清聽一麯,以息衆喧。”玄宗依其所奏,傳命李謨先獨自當樓吹笛。李謨領旨,當樓面前嚮下把手一指,高聲說道:“我李謨奉聖旨先自吹笛,使與你們衆人聽聽。你們若果知音,須靜聽者。”說罷,雙手按着一枝紫紋雲夢竹的笛兒,呼亮嚦嚦,吹將起來了。這一笛兒,真吹得響徹雲霄,鸞翔鶴舞,樓下萬萬千千的人,都定睛側耳,寂然無聲。玄宗大喜。正是:莫道喧嘩難禁止,一聲可息萬千聲。
  你道李謨的那笛,如何恁般人妙?蓋緣玄宗洞曉音律,絲竹管弦,無不各盡其妙。有時自製麯調,隨意即成,清濁疾徐,回環轉變,自合節奏。於諸樂器中,獨不喜琴聲,聞人鼓琴,便欲別奏他樂以洗耳,謂之解穢。其所最愛者,揭鼓與笛,以此為八音之領袖,為諸樂之所不可少。每當官中私宴,梨園奏麯,玄宗或親自擊鼓,或吹玉笛以和之。楊妃亦善吹玉笛。
  先是天寶初年,嘗於二月初旬,晨起巾櫛方畢,時值宿雨初晴,景色明麗,內殿庭中,柳杏將芽。玄宗閑坐四顧,咄嗟而起道:“對此景物,豈可不與他判斷?”遂命楊妃先吹玉笛一遍,隨後親自臨軒,擊揭鼓一通,其名曰春光好,亦是玄宗自製的雅調。鼓音纔歇,回顧庭前柳杏都已葉舒花放,天顔大喜,指嚮衆嬪妃看了笑道:“此一事可不喚我作天工耶!”衆皆頓首,口稱萬歲。
  又一日,玄宗晝寢於玉清宮中,忽夢有仙女數人,從空而降,容貌俱極美麗,手中各執一樂器,嚮着玄宗舞吹了一回,聲音之絶妙異常,其中笛聲,尤為佳妙。仙女道:“此乃神仙之樂,名曰紫雲回。陛下既深通音律,可傳授了去。”玄宗醒來,樂音猶然在耳,遂自吹玉笛習之,盡得其節奏。過了兩三日,偶乘月明之夜,與高力士改換了衣服,出宮微行遊戲。走過了幾處街坊,回走至宮墻外一座大橋之上,立着看月。忽聞遠遠的地方兒有笛聲嘹亮,仔細聽之,卻正是紫雲回的聲調。玄宗驚訝道:“此吾夢中所傳授,新自譜就的親翻妙麯,並末曾傳授他人,何故外間亦有此調?大為可怪。”遂密諭高力士道:“明日可與我查訪那個吹笛的人,不要驚嚇了他,好好引來見我。”高力士領旨,至次日早晨帶着從人,依昨夜笛聲所在,挨戶查過,有人說:“此間有個姓李的少年,最善吹笛,昨夜吹笛的就是他。”力士着人引至李傢,以天子之命,召那少年入宮見駕。玄宗問他:“昨夜所吹的笛麯,從何處得來?”那少年奏道:“臣姓李名漠,自幼性好吹笛,因精於其技。前兩三夜,偶於宮墻外大橋上步月,聞得宮中笛聲,細聽節奏,極其新異,非復人間所有,因用心暗記,以指爪書譜。回傢即依調試吹之,愈知其妙。昨夜便自演習,不料有污聖耳,臣該萬死,望陛下恕之。”玄宗喜其聰慧知音,遂命為押班梨園之長,時常得供奉左右。此正“連昌宮詞”所云:李謨壓笛傍宮墻,悟得新翻數般麯。
  自此李謨更得盡傳內府新聲,其技愈加精妙。當夜在勤政樓頭奏技,萬民樂聞,天子稱賞。笛聲既畢,衆樂齊作,繼以清歌妙舞,樓下衆人,都靜觀寂聽,更無喧鬧。玄宗直至歡宴到曉鐘初嗚起來,方纔罷散。正是:俱嚮樓頭勤取樂,何嘗肯把政來勤。
  未知後事何如,且聽下回分解。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前言第一回 隋主起兵代陳 晉王樹功奪嫡
第二回 楊廣施讒謀易位 獨孤逞妒殺宮妃第三回 逞雄心李靖訴西嶽 造讖語張衡危李淵
第四回 齊州城豪傑奮身 植樹崗唐公遇盜第五回 秦叔寶途次救唐公 竇夫人寺中生世子
第六回 五花陣柴嗣昌山寺定姻 一蹇囊秦叔寶窮途落魄第七回 蔡太守隨時行賞罰 王小二轉面起炎涼
第八回 三義坊當鐧受腌臢 二賢莊賣馬識豪傑第九回 入酒肆莫逢舊識人 還飯錢徑取回鄉路
第十回 東嶽廟英雄染痾 二賢莊知己談心第十一回 冒風雪樊建威訪朋 乞靈丹單雄信生女
第十二回 皂角林財物露遭殃 順義村擂臺逢敵手第十三回 張公謹仗義全朋友 秦叔寶帶罪見姑娘
第十四回 勇秦瓊舞鐧服三軍 賢柳氏收金獲一報第十五回 秦叔寶歸傢待母 齊國遠截路迎朋
第十六回 報德祠酬恩塑像 西明巷易服從夫第十七回 齊國遠漫興立球場 柴郡馬挾伴遊燈市
第十八回 王婉兒觀燈起釁 宇文子貪色亡身第十九回 恣蒸淫賜盒結同心 逞弒逆扶王升御座
第二十回 皇后假宮娥貪歡 博寵權臣說鬼話陰報身亡第二十一回 藉酒肆初結金蘭 通姓名自顯豪傑
第二十二回 馳令箭雄信傳名 屈官刑叔寶受責第二十三回 酒筵供盜狀生死無辭 燈前焚捕批古今罕見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