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東晉草創之際的大內訌(1)      梅毅 Mei Yi

  晉元帝永昌元年(322),王敦引兵內嚮,以誅討劉隗為名,嚮建康進軍。王敦的心腹瀋充立即在吳興起兵,響應王敦。行至蕪湖,王敦又上表,聲討元帝的另一位心腹刁協。
  晉元帝覽表大怒。他自以為大局在握,馬上下詔:“王敦恃寵生驕,敢肆狂逆,疏言無禮,意在幽囚朕躬。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今親率六軍以誅大逆1
  恐怕譙王司馬承在湘州舉兵擾亂後院,王敦派人去說服這位老王爺。
  司馬承對元帝忠心耿耿,嘆息道:“吾其死矣!地荒民寡,勢孤援絶,將何以濟!然死得忠義,夫復何求1一口回絶了王敦。見譙王不從,王敦就派自己的表弟——南蠻校尉魏義率兩萬精兵進攻長沙。
  元帝忙招戴淵、劉隗回軍,入衛建康都城。
  劉隗喜見王敦舉兵,剛入建康,當着文武百官的面,意氣自若,洋洋大言,表示要一舉消滅王敦。入見元帝,他又與刁協一起勸說元帝盡誅王氏全族。“帝不許,(劉)隗始有懼色”。
  王敦起兵痛快。最倒黴的要數留在建康城內的王導。要知道,造反謀逆,最起碼是要誅三族的大罪。王導是王敦的堂弟,惴惴之情,自不待言。這位大名士天天帶着王邃、王彬、王侃等在朝廷任職的王氏宗族二十多人,跪在宮門外待罪。
  一邊是王敦興大兵直殺建康,一邊是王導素服待罪,晉元帝司馬睿還真不知如何處理。
  尚書左僕射周剴入宮面君,跪於門下的王導高聲哀求:“伯仁(周剴字),我以宗族百口托付您1
  周剴沒有搭理王導,“直入不顧”。
  入宮後,周剴嚮元帝盛稱王導忠誠,深加求護。這位周伯仁真是中國歷史上罕有的大好人,如果換了別的文士出身的大臣,肯定對王導滿臉悲憫,拍着胸脯大言要搭救“老同事”,入宮後,又會百分百自告奮勇充當抄傢先鋒,不勸皇帝殺掉王氏九族纔怪。
  周剴大名士,喜飲酒。與元帝商議好政事後,於宮中痛飲,盡醉而出。
  王導一行人還在門外長跪。見周剴晃晃悠悠出宮,又膝行而前,大呼求救。周剴仍舊不搭理王導,醉乎乎對左右從人講:“今年看我殺取諸賊,取鬥大金印係肘後1
  回傢後,稍待酒醒,周剴又親自上表元帝,“明(王)導無罪,言甚切至。”
  所有這一切,王導全然不知,認為周剴不救自己,內心深恨。
  在周剴等人的諫勸下,元帝命人送還王導朝服,並於宮中召見。王導跪地叩首,說:“逆臣賊子,何代無之,不意今者竟出臣族1
  元帝聞言下座,光腳走至王導身邊,扶起這位老好人,表示絶對相信王導的忠誠。
  公元322年4月,元帝下詔,以王導為前鋒大都督,以戴淵為車騎將軍,共討王敦。同時,又下令徵虜將軍周札(吳中大族周玘之弟)守建康石頭城,以劉隗統軍守金城。元帝身穿甲胄,親自出城巡示諸軍,表示御驾親臨的决心。
  王敦大軍,從蕪湖沿江而下,很快逼近石頭城。由於痛恨劉隗,王敦想首先進攻金城。深受王敦厚待的杜弢降將杜弘勸言:“劉隗手下死士甚多,未易一舉攻剋,不如首攻石頭城,周札刻薄少恩,兵不為用,攻之必敗。周札一敗,劉隗門戶已失,也定然敗逃。”
  石敦聽從杜弘之意,並以其為前鋒,猛攻石頭城。周札是江南舊族,對晉元帝本來就三心二意,沒做什麽抵抗,大開城門迎納杜弘軍入城。至此,王敦占領了建康的軍事要地石頭城。
  聽聞敗訊,元帝着慌,忙命刁協、劉隗、戴淵合軍進攻石頭城,並令王導、周剴、郭逸等人三道並進,一齊出戰。
  所有這些人,大部分都是文臣,兵戰鬥策非其所長,加起來也不是王敦的對手,“兵皆大敗”,一時間四散狂逃。
  劉隗、刁協慌忙入宮,跪伏於元帝面前連稱死罪。元帝也流淚嗚咽,勸兩人出逃避禍。兩人表示:“臣當守死,不敢有罰”元帝仍遣人對這兩個老人舊僚給馬派從,讓他們出宮逃命。刁協年老,又素無恩信,一出宮身邊從人就全都逃散,老頭子很快被人砍掉腦袋,送至王敦處邀賞。劉隗腳力健,連滾帶爬,晝伏夜行,最後跑到石勒的後趙避難,有幸撿得一條狗命。
  按理講,王敦並非造反。刁協伏誅,劉隗逃走,他應該入宮面君纔對。但王敦“擁兵不朝,任士卒劫掠,宮省奔散”。晉元帝司馬睿真成了孤傢寡人,身邊衹有值勤的安東將軍劉超和兩個太監侍立,靜待王敦兵士的到來。
  元帝脫掉戎裝,身着朝服,派人嚮王敦傳話:“公若不忘本朝,則天下尚可共安;如其不然,朕當歸琅琊以避賢路。”本來元帝得帝位就是僥幸,此話有七八成是真。
  王敦不答。其實,這位王大將軍也不失厚道。當初,他與堂弟王導竭盡忠心擁戴司馬睿這位晉室疏宗為帝。如今,乘勝憑勢,完全可以幽禁廢殺司馬睿,但王敦沒有下手。
  元帝見王敦不搭理自己,沒轍,衹得命公卿百官齊去石頭城拜見王敦。從感情、心理上講,元帝也不見得有多麽悲憤,他自己依靠王氏傢族的扶植纔得立為帝,王敦真把他廢掉,他也沒什麽話好講。
  王敦與衆臣見禮已畢,居於上座。首先,他戲問手下敗將戴淵:“前日之戰,有餘力乎?”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三分一統晉業興
大好江山誰承繼(1)大好江山誰承繼(2)大好江山誰承繼(3)
“牝雞司晨”朝綱紊(1)“牝雞司晨”朝綱紊(2)“牝雞司晨”朝綱紊(3)
樹欲靜而風不止(1)樹欲靜而風不止(2)樹欲靜而風不止(3)
血肉橫飛殺戮始(1)血肉橫飛殺戮始(2)血肉橫飛殺戮始(3)
血肉橫飛殺戮始(4)攻伐大亂滿京城(1)攻伐大亂滿京城(2)
攻伐大亂滿京城(3)你方唱罷我登場(1)你方唱罷我登場(2)
你方唱罷我登場(3)你方唱罷我登場(4)你方唱罷我登場(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