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大唐詩人三部麯之:太白醉劍   》 第二十五章 七方崗黑蠻仗劍 神農林野人現蹤 (2)      程韜光 Cheng Taoguang

  李白、尉遲亦止住兵器。見此人氣息微喘道:“好!多日不逢敵手!今日難見輸贏。秦竜聞李白之原委,再去查證真偽。若有半句不實,秦竜必取你性命!就此別過,來日再見。”
  李白道:“俠士一身本領,神情不似邪人。李白無意江湖,還望俠士明察秋毫。”
  尉遲重瑞插話道:“你不在雁蕩峰上隨師習劍,何以至此?”
  “莫不是追風索魂鞭之尉遲?”秦竜拱手道,“聞二弟噩耗,下山尋賊。適纔聞李白之言,又見有你相助,秦竜知此事必有蹊蹺。待我查清真偽,再作計較。”
  “若是李白草菅二弟性命,尉遲願助兄長。若是李白言之不謬,望兄長高擡貴手。”尉遲重瑞道。
  “這是自然。”秦竜朗聲應道。見李白不語,秦竜又道,“我奉尊師之命,前往前方百裏處棲霞山大佛寺相約論禪。先行數日,本欲為弟雪冤,不期於此相見。你等莫非亦去論禪?實不相瞞,我與師父相約棲霞山大佛寺,與那北宗共論禪道。恐北方勢大,亦想讓尉遲公子相助,不知可好?”秦竜道。
  “修道論禪,何論南北?”李白道,“潛心於禪,心無旁騖。”
  “走正道可通長天,走彎道無疑墜崖。教化四方,必有真理。真理不爭,何辨是非?我知距京城科考之時,尚有時日。三月十五,不妨湊個熱鬧。”秦竜道,“我自不必告知他人,衹想請你等做個見證。”
  李白略一思索,遂道:“若無不便,李白自與尉遲重瑞上棲霞峰,共瞻道祖。”
  “我定相候,就此別過。”秦竜言畢,施開輕功,如一縷青煙,轉眼消失在樹林深處。看秦竜漸已遠去,李白遂將昔日與秦虎、秦豹之事相告。尉遲重瑞聞言,道:“先生有所不知,此人傢居閩南莆田,與我毗鄰。其父秦霸,乃當地無賴,又好拳腳。親生二子秦虎、秦豹,自幼頑劣不羈,四處滋事。秦竜之父秦歡,本分老實,常遭秦霸欺辱。秦歡早逝,秦竜之母再嫁秦霸。二十年前,秦竜之母去世之後,秦霸舉傢遷往金陵。不久,少年秦竜獨自回閩南,隨雁蕩山吳真人學藝。一晃十數年不見,不想功夫如此了得!此人耿直,有俠士之風,待其弄清原委,絶不會為難先生。”
  “莫不是雁蕩山劍仙吳子隆高足?”李白驚道,“今日之事,情分使然。江湖風浪,何日盡頭?”
  秀竹與李白諸人相處已久,言語漸多,熬茶做飯,照顧周到。李白見秀竹嬌美可愛,亦自喜之,途中常為之授書解惑。秀竹隨秦娥於林中數日,知些內功,李白亦傳秀竹一些拳腳功夫,以強其身。秀竹聰穎,學起來倒不費力。如此一路行走,亦多些趣味,不知不覺已走百裏。一日,至一片樹林,好一派風光。
  但見大樹鬱鬱蒼蒼,連綿不絶,不見盡頭;亦少路徑,不知所往。偶遇行人,皆裝束簡單,行色匆匆,倒是手腕、腳腕之處,箍一長長竹筒,不解其故。李白見不遠處,一位農人正於山中採茶,李白下馬,上前詢問道:“此為何地?嚮棲霞峰大佛寺何去?”
  農人道:“此乃神農之地。再繞過遠方紅林,過白竜洞,嚮西北直去,數十裏處鼓樂不絶之地,便是大佛寺。”
  “何謂神農之地?”李白問道。
  農人道:“古時,此處一片荒地,連年大旱,寸草不生。先祖神農路過此處,見小民苦難,難以活命,心中憐憫。神農遂剪下毛發,揮動神鋤,植毛成林;揮汗為雨,滋養此地,而成就這八百裏茫茫森林。林中花鳥禽獸極多,時常有野人出沒,莫要大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河南文藝出版社
前言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1)
序言:對李白及唐詩新的解讀(2)楔子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1)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2)
第一章 夢長庚李白降生 習詩劍才華初露(3)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1)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2)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3)
第二章 讀典籍鐵杵磨針 拜名師匡山習藝(4)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1)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2)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3)
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4)第三章 入益州太白求仕 擾寶店巫教索圖(5)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1)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2)
第四章 論巫教智矯拔刀 臨佳境李白賦詩(3)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1)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2)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3)
第五章 挫巫教名劍出世 入劍門太白醉劍(4)第六章 李白辭師逢桃紅 魂魄升天識太真(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