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论 亂彈水滸   》 精妙絶倫的梁山招安藝術(3)      填下烏賊 Tian Xiawuzei

  童貫衹看見了表面,但是深層的隱患他沒有發覺。《林衝篇》已述,北宋軍隊分禁軍、廂軍、蕃兵和鄉兵四種,其中禁軍實行招募製,士兵入伍要付予安傢費和生活費,而且宋代文強武弱,要保證和北方的敵人開仗效果,衹有招募大量的士兵,往往數目都能達到百萬之巨。但即便如此,以步兵為主要兵種、弓孥槍棒作為主要武器的北宋軍隊,人數雖多,攻擊力卻遠遠不是以馬軍為主的遼、金、西夏等國軍隊的對手。所以我們看見,宋軍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屢戰屢敗後,衹有繼續招募士兵,從而形成一種惡性循環:招募士兵,要錢,打仗輸了,賠錢,繼續招兵,要錢,繼續戰敗,繼續賠錢……不停地賠錢下去。
  都說有宋一代,冗官、冗兵、冗費嚴重。其中冗官源於宋太祖趙匡胤定下的規矩:誓不殺大臣,宋代歷朝皇帝奉為祖訓,不敢違背。一旦為官,終生免死,最大懲罰也不過是流放謫居,譬如著名的大文豪蘇東坡就曾被貶儋州、謫居惠州。有了這樣的優待條件,宋代官員不僅高薪,而且人數高達數萬,至於下屬的辦事小吏,如宋江之流,更是多達數十萬之衆!而冗兵正是由於四方敵國虎視眈眈造成,雖然也知道不妥,卻也不得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正是這內憂外患造成支付冗官冗兵的費用年年增長,形成擺不脫的怪圈,最終形成第三冗:冗費。宋代的積貧積弱,相當大的原因正是這三冗造成。
  宋代軍隊,如果實行退役制度,倒還好說,可嘆禁軍部隊,一直養着那些士兵終老,以至於軍隊中老弱羸兵大量充斥其間,其戰鬥力如何,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北宋的最高統治者,實行“皇帝集權、地方分權”政策,而對於軍製,樞密院和三衙(殿前司、侍衛馬軍司、侍衛步軍司)相互製約,互不統屬,樞密院以文官為最高領導,相當於如今的國防部長,有兵權但無軍隊;三衙則恰恰相反,以武將為首席高層,有軍隊卻無兵權,他們全部聽命於最高領導——皇帝。一般來說,樞密院權力稍大,因為宋代一直以文製武,樞密院是真正的軍事核心。
  但正是這種人浮於事的制度,導致了打仗時,往往出現調兵遣將亂成一鍋粥,“將不知兵,兵不知將”的現象,管理混亂,戰鬥力十分低下。以至於西夏軍隊得知自己的對手是宋代禁軍而不是其他地方軍,竟然高興地以手加額,奔走相告。算是個黑色幽默。
  童貫率領十萬“精銳”,和宋江的十萬草寇見面了,矛盾不可調和地産生,雙方在梁山腳下,展開了大决戰!
  此役雙方盡遣主力,宋江以逸待勞擺出九宮八卦陣,而禁軍立足未穩,雙方先鋒官陣前交手,鄭州兵馬都監陳翥被秦明一棍打翻,禁軍失了銳氣,一潰千裏,折了萬餘人馬。第三日童貫聽信酆美、畢勝二人建議,戰綫拉長,形成“一字長蛇陣”,結果又被吳用十面埋伏,大敗輸虧,其餘七大都監全部喪命,酆美被活捉,童貫僅僅依靠畢勝的奮力幫忙纔避免出現被生擒的尷尬局面,所帶大軍,衹剩下四萬有餘,吃了個大敗仗。
  童貫兩戰損兵折將,高俅不服氣!高俅比童貫聰明多了,作為殿前司太尉,鬼點子極多,童貫出徵前,高俅就忠告過他:
  高太尉執盞擎杯,與童貫道:“樞密相公此行,與朝廷必建大功,早奏凱歌。此寇潛伏水窪,衹須先截四邊糧草,堅固寨柵,誘此賊下山,然後進兵。那時一個個生擒活捉,庶不負朝廷委用。”童貫道:“重蒙教誨,不敢有忘。”
  高俅的政策是對的,敵人占據天時地利人和,自己勞師遠征,衹有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纔是正理。童貫嘴上一套行動又是一套,和宋江展開硬碰硬的攻堅戰,自然吃了大虧。
  高俅生氣啊,心想你童貫怎麽把我的話當作耳邊風呢?!衹有自己親自披挂上陣,去實現預期目標。
  高俅遠比童貫具有戰略部署眼光:首先擯棄外強中幹的正規軍不用,改用招安過來的前草寇部隊:
  高太尉道:“前者有十節度使,多曾與國傢建功,或徵鬼方,或伐西夏並金、遼等處,武藝精熟,請降鈞帖,差撥為將。”蔡太師依允,便發十道札付文書,仰各各部領所屬精兵一萬,前赴濟州取齊,聽候調用。十個節度使非同小可,每人領軍一萬,剋期並進。
  ……
  原來這十路軍馬,都是曾經訓練精兵,更兼這十節度使,舊日都是緑林叢中出身,後來受了招安,直做到許大官職,都是精銳勇猛之人,非是一時建了些少功名。
  高俅此時已經想到“以賊破賊”之計,知道他們習性相近,知己知彼。光這部分兵力,已經達到甚至超過了宋江的全部兵力(戰童貫,梁山不可能零傷亡)!
  高俅同時召集金陵水軍一萬五千人,統製官劉夢竜率領;心腹牛邦喜專門調派大小船衹;心腹黨世英、黨世雄兄弟率領最精銳的禁軍——禦林軍一萬五千。剿匪部隊人數達到十三萬之多!
  高傢軍實力遠遠強於童傢軍,不僅數量多,而且涵蓋水陸兩軍,看起來可以和宋傢水陸大軍展開一場精彩的大戰役!以至於宋江一聽朝廷大軍再次前來,兵力如此鼎盛,嚇得手腳酸軟。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选集】梁山好漢
第1節:最傳統的演義小說類人物:九紋竜史進(1)第2節:最傳統的演義小說類人物:九紋竜史進(2)
第3節:最傳統的演義小說類人物:九紋竜史進(3)第4節:心中理想永不熄滅的青面獸楊志(1)
第5節:心中理想永不熄滅的青面獸楊志(2)第6節:有心復興、無力回天的小旋風柴進(1)
第7節:有心復興、無力回天的小旋風柴進(2)第8節:忠心耿耿、壯志未酬的鼓上蚤時遷(1)
第9節:忠心耿耿、壯志未酬的鼓上蚤時遷(2)第10節:閃耀人性和佛性光輝的花和尚魯智深(1)
第11節:閃耀人性和佛性光輝的花和尚魯智深(2)第12節:閃耀人性和佛性光輝的花和尚魯智深(3)
第13節:梁山好漢中唯一的悲劇英雄:豹子頭林衝(1)第14節:梁山好漢中唯一的悲劇英雄:豹子頭林衝(2)
第15節:一技之長難以傍身的沒羽箭張清(1)第16節:一技之長難以傍身的沒羽箭張清(2)
第17節:一技之長難以傍身的沒羽箭張清(3)第18節:一生籠罩在吳用陰影下的神機軍師朱武
第19節:糊塗透頂的倒黴蛋:金槍手徐寧(1)第20節:糊塗透頂的倒黴蛋:金槍手徐寧(2)
第21節:路見不平的偏執帥哥:拼命三郎石秀(1)第22節:路見不平的偏執帥哥:拼命三郎石秀(2)
第23節:路見不平的偏執帥哥:拼命三郎石秀(3)第24節:大宋政府的優秀幹部:高俅(1)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