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 一瞬集   》 第86節:每逢佳節不思親(1)      蔣子竜 Jiang Zilong

  每逢佳節不思親
  過去挖苦崇洋媚外者,說在他們眼裏“連外國的月亮都比中國的圓”。我在國外也趕上過中秋節,1982年在北美過八月十五,到夜晚竟怎麽也找不到月亮。最近幾年倒是發現公園的月亮比住宅小區的圓,也比小區的亮,且圓得飽滿,亮得安靜。
  連續多年,每到中秋之夜,我和妻子都到公園裏或坐或走地呆上一兩個小時。前幾年非常清靜,鬧非典那年的中秋夜,公園裏衹有我們老兩口子。這兩年人開始多起來,也大多是上了一些年歲的人,我真想打聽一下,他們都是些什麽人,為什麽在這月圓之夜不跟傢人團圓,要到公園裏來?
  妻子說何必去問別人,問問你自己還沒有答案嗎?不錯,我們在傢裏無非是守着電話機子,等着它響起來聽到兒女們的問候,卻不知道它什麽時候纔會響?如果它不主動響,你想用它找到兒女們卻並不容易,即便你找到了他們也往往不能多說上幾句。所以,我不如揣上手機到公園裏來尋找中秋節古典的味道,人與月遙迢相望,寄托情懷,凝神而思,獲得一種難得的明澈和寧靜。
  而公園外面的月亮太鬧了。城市裏提前幾個月就開始鬧月餅,將中秋節變成了月餅推銷節、跑關係節。而現在的月餅又千奇百怪,有純金造的,有純銀做的,有直徑六米的,有高度十三層的,總之就是不讓人好好吃的。可是,中秋的神粹是“月”,不是“餅”呀!光在“餅”上鬧騰,出奇製勝,賺錢第一,超女促銷,模特當道……熱鬧是足夠了,可人們卻覺得中秋節的味道變了,似乎缺少了一點什麽,缺了什麽呢?
  一種靜,一種情,一種思,就是古人說的“每逢佳節倍思親”。
  人間無非兩種境界:團圓有團圓的祥和,不團圓有不團圓的思念。“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怎麽可能一味地鬧呢?過節不可不鬧,不可光鬧,光鬧就把節味兒鬧沒了。這味道就是中秋節所藴含的文化情懷。現代人怎麽就變得沒有惦念、沒有鄉思,“每逢佳節不思親”了呢?過年變成狂歡節,國慶節是“旅遊黃金周”,節節都是賺錢節,節節都想日進鬥金……
  難道當今全球一體化的世界已經人月兩圓,不需要也沒有必要“每逢佳節倍思親”了嗎?事實是今天的世界仍然流動太多,不團圓太多,往往“求名為骨肉,骨肉萬餘裏”。有的大學不得不開展督促學生給傢裏寫信或打電話的活動,因為現在的大學生不願意寫信,衹有在缺錢的時候纔會給父母打電話。這樣的學生喜歡以自我為中心,親情淡泊,沒有責任心,自然也不會成為受歡迎的人。
  過去是“父母在不遠遊”,現在是有本事的有專長的有關係的有錢的和有權的誰不想出去?以前“絶戶”一詞是令人恐懼的,甚至是一種詛咒,而今“絶戶”就是“空巢”,是一種時尚,甚至還能令某些人豔羨……現代人的情感就是這樣被一個個五花八門的“現代觀念”給稀釋了。親情本來是最沒有條件的,而現在的人卻在親情上有着太多的算計:是不是影響自己賺錢,影響自己的升遷,影響自己的學業,甚至是不是影響自己的約會、出遊……等等。
  公利心攙和進來,親情還能不打折扣?古人講孝子侍親不可有“八態”:沉靜態、莊肅態、枯淡態、豪雄態、勞倦態、疾病態、愁苦態、怨怒態。現在衹要還有點孝心,即便有這“八態”也還算是好的。就怕孝心全無,除這“八態”之外再加上兇惡態、殺態,家庭暴力已不新鮮,甚至像孫子殺死奶奶,兒子殺死母親,或兒女殺死自己、讓老人絶戶絶望得生不如死。現代人為什麽得抑鬱癥的特別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缺少親情。
  沒有親情,人就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將要到哪裏去。是親情溫暖着人的心智,缺少了這份溫暖,人必然會感到冷寂和孤獨。廣州的謝洪均老人死在傢裏兩年多,一個大活人變成一堆白骨之後纔被人發現。(《南方都市報》2005、9、15)這就是所謂的信息時代、網絡社會,對遠在天邊的事情可以誇誇其談,對身邊該管的事情卻漠不關心。這也是現代人感情稀釋的典型表現:防着離自己最近的人,越對身邊的人和事越冷漠。這還不是過去人們所批評的“娶了媳婦忘了娘”,如今不娶媳婦也可以忘了娘,而且也不衹是忘了娘,娶了媳婦的也可以忘了媳婦,或忘了丈夫。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碎語嘮叨說隨筆第2節:序第3節:徵服和被徵服(1)
第4節:徵服和被徵服(2)第5節:徵服和被徵服(3)第6節:再讀嶽飛(1)
第7節:再讀嶽飛(2)第8節:再讀嶽飛(3)第9節:腌菜何以成“王”(1)
第10節:腌菜何以成“王”(2)第11節:腌菜何以成“王”(3)第12節:腌菜何以成“王”(4)
第13節:2004年的語錄(1)第14節:2004年的語錄(2)第15節:2005年的語錄(1)
第16節:2005年的語錄(2)第17節:2005年的語錄(3)第18節:評2006流行語(1)
第19節:評2006流行語(2)第20節:評2006流行語(3)第21節:評2006流行語(4)
第22節:評2006流行語(5)第23節:評2006流行語(6)第24節:穎影(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