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老俗事   》 第86节:民间花会琐谈(3)      周简段 Zhou Jianduan

  文会是各大庙会的慷慨赞助者与热情的组织者,但最能烘托庙会气氛的则非武会莫属。旧京大小武会近百种,而最常见且必不可少者,仅十余种而已。
  每次走会,居首位者曰"开路"(亦称耍钢叉或舞钢叉),演练时钢叉上下翻腾,左右旋转,银光四射,响声哗然,大有逢山开路,不可阻挡的雄浑气势。
  紧随其后是"五虎棍",以勇猛、火暴见长,表演赵匡胤等与董家五虎搏斗的故事。因其师承不同又有"少林根"、"跟斗棍"、"五路打虎"及"藤牌少林棍"之别。
  继之是"高跷"。那十四副八十五厘米高的杉木腿子谓之"辖客木",象征着山门前拦路的木栅。踩跷者个个披红挂绿,浓施粉黛,分别扮演渔樵、村妇、文武扇等人物;频击锣鼓,尽情戏逗,翻滚跳跃,无一闪失。
  步"高跷"之后尘者,乃为"中幡"。凡练中幡之会友,皆彪形大汉。其幡高两丈,面质为红缎,上绣"晃动乾坤定太平"七个黑缎字,系于碗口粗的竹竿上,顶部缀以串串铜铃及筒状花伞,总共约四十斤。此物象征庙前之幡杆。按空门旧观,庙前幡杆平素只有木杆耸立,诵经有所"悟"时,立即挂幡于杆上,以告四方。故表演中幡时,总以扔得高,立得稳为准则。尤其是路经牌楼时,必须竭力将中幡扔向半空中,使其逾越牌楼而落下。表演者跑过牌楼后,以肩部或肘部承接;偶有以前额承接者,则更为精彩;至于以双手承接,虽美其名曰"怀中抱月",然实属下乘也。正因其难,故旧京有"中幡怕过牌楼"之俚语。
  中幡之后是"狮子会"。此会所耍之狮子以"太狮"(即大狮子)为主,"少狮"为辅。太狮是娘娘庙山门前左右一对石狮子的象征。旧京狮子会以朝阳门外东坝的"大坝马房堡子北门金铃祖狮"最负盛名,这对自清代乾隆年间传下来的青黄太狮,造型雄伟、凶猛,舞动起来精神抖擞,粗犷有力,节奏明快。它出动时,各路狮子都要闭目颔首,匍匐在地,为其让路,因此而受皇封。
  列于狮子会之后者,依次是"双石头"、"石锁"、"杠子"、"花坛"、"吵子"、"杠箱"、"天平"(又名"莲花落"或"什不闲")、"神胆"(即大鼓)。十三档花会排列有序,督旗迎风招展,锣鼓响彻云天,绵延数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序(1)第2节:序(2)第3节:'书春'的笔墨生涯
第4节:新春话年画第5节:北京人买年货第6节:北京人年关搪账
第7节:门神挂钱窗户花儿第8节:平民之家做年菜第9节:佳肴美酒醉除夕
第10节:爆竹声中一岁除第11节:迎春福、禄、寿(1)第12节:迎春福、禄、寿(2)
第13节:探亲访友话蒲包第14节:北京人吃饺子第15节:北京"杂拌儿"
第16节:新春逛厂甸(1)第17节:新春逛厂甸(2)第18节:新春逛厂甸(3)
第19节:新春逛厂甸(4)第20节:晚清官场拜年习尚第21节:侗族春节习俗
第22节:春节话青田年糕第23节:漫话"初五开市"第24节:元宵之夜灯如画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