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我当代表十年   》 第86节:第八章 把脉"药价虚高"(9)      赵咏秋 Zhao Yongqiu

  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
  1. 企业自主定价类药品价格大幅上涨,冲消了政府降价的效果。依据我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列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之外的垄断性生产、经营的药品,实行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其他药品实行市场调节价。由于一药多名,按2003年统计数据,国家已经批准的总药品品种(包括没有进入国家基本药品目录的)有6400多个,进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常用品种只有2000多个,仅占国家总药品品种的32%。其他药品价格完全由企业自主定价,近年来,在没有建立和完善鉴定制约机制的情况下,价格突然大量放开,这类自主定价药品趁机大幅涨价,冲消了政府定价类的降价效果。
  2.?价格鉴定体系不规范,导致部分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存在虚高。虽然我国建立了药品鉴定中心,对药品价格与性状进行评估,但由于缺乏科学、严格、规范、系统的价格评价机制,药品生产的成本首先由企业自报,导致成本价的估算虚高,我国的政府定价或指导价实际上是规定的最高零售价。在实际成本与政府确定的最高零售价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利润空间,有的高达十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在参与医疗机构药品招标投标过程中,只要不超出政府定价的范围就合法。药品经销商仍然可以利用巨大的利润空间给医务人员回扣,进行贿赂促销。
  此外,由于考虑新产品的科技含量,或产品组成非常昂贵,给新产品的定价往往很高。随着技术的发展进步,有的药品成分可以合成,成本大大降低,但是物价部门对于药品的生产成本缺乏规范系统的跟踪机制,仅依靠各厂家自报信息,不能对成本下降的药品及时进行价格调整,使之仍然保持虚高的价格。
  3.?新产品鉴定机制不规范,导致药品频繁改变包装和剂量,冒充新产品提高价格。目前,我国长期使用质量稳定的传统药品价格是低廉和稳定的。被列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必须进入招标。例如青霉素等。但是由于这些价格低廉的产品利润空间小,生产商不愿生产,经销商不热衷于推销,医生也拿不到回扣,因此也不愿意开这类药品的处方。所谓药品进入招标一招就死,就是基本医疗保险目录的药品遭到淘汰,在医院开不到这类药品。由于我国药品鉴定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规范、严格、统一的操作机制和管理机制,行政干预或关系后门严重,使生产厂家很容易通过改变包装、名称成为原来传统药品的衍生品或替代品,作为新产品价格可以提高几十倍乃至上百倍。还有的通过减少剂量来变相涨价。医生开的高价药大处方基本属于这类药。这种频繁改变包装、名称和剂量的行为还导致医生临床经验的失效,影响用药安全有效。还存在医生乱搭配高价药的情况。这就是几百元上千元看不好感冒的重要原因。
  4.?政府对医疗事业投入不足,促使医院追求营利。目前对医院的评价标准比较重医疗设备等硬件指标,在政府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医院为了生存与竞争,不得不通过销售高价药、拿高回扣获取利润筹集资金,对于医生开大处方现象处于默认庇护状态。使医院成为高价药品的垄断经营场所,不能像电器等其他商品一样通过市场竞争来降低药价。
  鉴于上述原因,为了从源头治理药价虚高,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国家要着力建设科学、规范、严格、统一的价格评估体系和产品鉴定体系。要确立专家鉴定的地位和科学先进的鉴定程序,严禁行政干预和审批过程中的腐败行为。鉴定过程要深入生产厂家跟踪研究生产工艺和取样分析,严禁生产厂家自送样品或自报价格。控制成本价和最高零售价虚高。同时严格鉴定新产品的成分、工艺、剂量与疗效,确保廉价、质量可靠的医保用药不遭淘汰,遏止频繁改头换面冒充新产品涨价的行为。
  2.?国家要着力推进医疗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同时推进医药分家。由于我国人口多,经济实力不足,要坚持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国家资金要重点投入公立非营利性平民医院。建议将社区简易医院作为平民医院来建设,让百姓一般小病在社区平民医院得到治疗,确保能使用到进入基本医保目录的廉价、安全、有效的药品。对于级别较高,硬件设备较好,收费昂贵、具有竞争力的医院,要尽快实行体制改革,转变身份,进入市场竞争。同时要着力推进医药分家,除急救药和不常用药品外,禁止医院经营药品。将药品真正推向市场,通过市场竞争来抑制药品价格。
  3.?建立企业自主定价和药品营销定价的行业规则和监督机制。要制定违反规则的行政惩处办法和刑事惩处依据,管理部门要深入药品生产企业和营销市场进行经常性抽样检查。对于采取虚假新产品和虚报成本进行药品价格欺诈、哄抬价格、贿赂促销等坑害百姓行为,一经发现依法依规严厉打击。
  建议完成了,心中感到一阵轻松。
  近几年来,看病贵的问题成为国家领导人心头大事。每年全国人大会议,总理的工作报告都要提及"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纪委监察部更是将其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的重中之重来纠正。
  切实解决问题的措施是什么?中央在思考,专家在研究,代表们都在积极建言献策。看病贵、看病难是历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之一,相关议案、建议、提案数量多、言辞尖锐。
  媒体也在积极跟踪报道。我的这份建议在正式递交到大会之前,人民网记者常红捷足先登对我进行了采访。
  2005年3月人民网报道:"赵咏秋代表详解药价虚高,为规范市场开处方",详细报道了我建议中的内容。网易、搜狐、新浪网等各网站相继进行了转登。
  人民网报道:赵咏秋详解药价虚高,为规范市场开处方,
  图中记者常红与赵咏秋代表在一起
  面对媒体的大量宣传,我很感谢,但处于一种司空见惯的心态,没有产生浓烈的喜悦感。因为我不知道这个建议又会转到哪个部门,能办理到什么程度。我后悔没有对吴仪总理当面说。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自序第2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1)
第3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2)第4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3)
第5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4)第6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5)
第7节:第一章 初担重任(6)第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
第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2)第1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3)
第1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4)第1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5)
第13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6)第14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7)
第15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8)第16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9)
第17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0)第18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1)
第19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2)第20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3)
第21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4)第22节:第二章 探寻国企脱困之路(15)
第23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1)第24节:第三章 促进老工业基地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