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 第八十六回 旌孝子瞞天撒大謊 洞世故透底論人情      吳趼人 Wu Jianren

  我連忙問道:“出了甚麽事?你怎生得知?”端甫道:“席上可有個褚迭三?”我道:“有的。”端甫道:“可有個道臺的少爺?”我道:“也有的。”端甫道:“那褚迭三最是一個不堪的下流東西!從前在城裏充醫生,甚麽婦科、兒科、眼科、痘科,嘴裏說得天花亂墜。有一回,不知怎樣,把人傢的一個小孩子醫死了。人傢請了上海縣官醫來,評論他的醫方,指出他藥不對癥的憑據,便要去告他;嚇得他請了人出來求情,情願受罰。那傢人傢是有錢的,罰錢,人傢並不要。後來旁人定了個調停之法,要他披麻帶孝,扮了孝子去送殯。
  前頭擡的棺材不滿三尺長,後頭送的孝子倒是昂昂七尺的,路上的人沒有不稱奇道怪的。及至問出情由,又都好笑起來。自從那回之後,他便收了醫生招牌,搜羅些方書,照方合了幾種藥,賣起藥來。後來藥品越弄越多了,又不知在那裏弄了幾個房藥的方子,合起來,堂哉皇哉,挂起招牌,專賣這種東西。叫一個姓蘇的,代他做幾個仿單。那姓蘇的本來是個無賴文人,便代他作得淋漓盡致,他就喜歡的了不得,拿出去用起來。那姓蘇的就藉端常常嚮他借錢。久而久之,他有點厭煩了,拒絶了兩回。姓蘇的就恨起來,做了一個稟帖,夾了他的房藥仿單,嚮地方衙門一告。恰好那位官兒有個兒子,是在外頭濫嫖,新近脫陽死的,看了稟帖,疑心到自己兒子也是誤用他的藥所致。即刻批準了,出差去把迭三提了來,說他敗壞人心風俗,偽藥害人,把他當堂的打了五百小板子,打得他皮開肉綻;枷號了三個月,還把他遞解回籍。那雜種也不知他是那裏人,他到堂上時供的是湖北人,就把他遞解到湖北。不多幾時,他又逃回上海,不敢再住城裏,就在租界上混。又不知弄了個甚麽方子,熬了些藥膏,挂了招牌,上了告白,賣戒煙藥。大凡吸鴉片煙的人,勸他戒煙,他未嘗不肯戒;多半是為的從上癮之後,每日有幾點鐘是吃煙的,成了個日常功課,一旦叫他丟了煙槍,未免無所事事,因此就因循下去了。迭三這寶貨,他揣摩到了這一層,卻異想天開,誇說他的藥膏,可以在槍上戒煙:譬如吃一錢煙的,衹要秤出九分煙,加一分藥膏在煙裏,如此逐漸減煙加膏,至將煙減盡為止,自然斷癮。一班吃煙的人,信了他這句話,去買來試戒。他那藥膏要賣四塊洋錢一兩,比鴉片煙貴了三倍多。大凡買來試的,等試到煙藥各半之後,纔覺得越吃越貴了,看看那情形,又不象可以戒脫的,便不用他的藥了。誰知煙癮並未戒脫絲毫,卻又上了他的藥癮了,從此之後,非用他的藥攙在煙裏,不能過癮。你道他的心計毒麽!”
  我聽到這裏,笑道:“你說了半天,還不曾到題。這些閑話,與昨夜吃花酒的事,有甚干涉?”端甫道:“本是沒干涉,不過我先談談迭三的行徑罷了。他近年這戒煙藥一層弄穿了,人傢都知道他是賣假藥的了,他卻又賣起外國藥來了,店裏弄得不中不西,樣樣都有點。這回衹怕陳稚農又把他的牛尾巴當血片鹿茸買了,請他吃起花酒來,卻鬧出這件事。他叫的那個局,名字叫林蜚卿,相識了有兩三年的了。後來那樣少大人到了上海,也看上了蜚卿,他便有點醋意,要想設法收拾人傢,可巧碰了昨天那個機會。祥雲甫所帶的那個戒指,並不是自己的東西,是他老子的。”我道:“他老子不是現任的道臺麽?”端甫道:“那還用說。這位道臺,和現在的江蘇撫臺是換過帖的。那位撫臺,從前放過一任外國欽差,從外國買了這戒指回來,送給老把弟。這戒指上面,還雇了巧匠來,刻了細如牛毛的上下款的。
  他少爺見了歡喜,便嚮老子求了來帶上。昨夜吃酒的時候,被蜚卿鬧着頑,要了去帶在手上,這本是常有之事。誰知蜚卿卻被迭三騙了去,今天他要寫信嚮祥雲甫藉三千銀子呢。”
  我道:“他騙了人傢的戒指,還要嚮人傢藉銀子,這是甚麽說話?”端甫道:“須知雲甫沒了這個戒指,不能見他老子,這明明是訛詐,還是借錢麽!”我笑道:“你又是那裏來的耳報神?我昨夜當面的還沒有知道,你倒知的這麽詳細?”端甫道:“這也是應該的。我因為天氣冷了,買了點心來傢吃,往往冷了;今天早起,剛剛又來了個朋友,便同到館子裏吃點心。我們剛到了,恰好他也和了兩三個人同來,在那裏高談闊論,商量這件事,被我盡情聽了。”我道:“原來你也認得他?”端甫道:“我和他並不招呼,不過認得他那副尊容罷了。”我道:“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廣衆之下喧揚起來?”端甫道:“他正要鬧的通國皆知,纔得雲甫怕他呢。我今日來是專誠奉托一件事,請你對稚農說一聲,叫他不要請我罷。他現在的病情,去死期還有幾天,又不便回絶他,何苦叫我白賺他的醫金呢。”我道:“你放心。他那種人有甚長性,吃過你兩服藥不見效,他自然就不請你了。”
  端甫又談了一會,自去了。
  到了晚上,我想起端甫何以說得稚農的病如此利害,我看他不過身子弱點罷了,不免再去看看他是何情景。想罷出門,走到林慧卿傢,與稚農周旋了一會,問他的病如何,吃了端甫的藥怎樣。稚農道:“總是那樣不好不壞的。此刻除非有個神仙來醫我,或者就好了。”
  慧卿在旁邊插嘴道:“鬍說!不過身子弱點罷了,將息幾天,自然會好的。你總是這種鬍思亂想,那病更難好了。稚農道:“方纔又請了端甫來,他還是勸我早點回去,說上海水土寒。”慧卿又插嘴說道:“郎中嘴是口(吳人稱醫生為郎中),說到那裏是那裏。據他說上海水土寒,上海住的人,早就一個個寒的死完了。你的病不好,我第一個不放你走。已經有病的人,再在輪船上去受幾天顛播,還了得麽!”說罷,又回頭對我道:“老爺,你說是不是?”我衹含笑點點頭。稚農又道:“便是我也怕到這一層。早年進京會試,走過兩次海
  船,暈船暈的了不得。”我故意嚮慧卿看了一眼,對稚農道:“我看暫時回天保棧去調養幾時也好。”慧卿搶着道:“老爺,你不要疑心我們怎樣。我不過看見他用的都是男底下人,笨手笨腳,伏伺得不稱心,所以留他在這裏住下。這是我一片好心,難道怎樣了他麽!”我笑道:“我也不過說說罷了,難道我不知道他離不了你。”慧卿笑道:“我說你不過。”
  正說話時,外面報客來,大傢定神一看,卻是祥雲甫。招呼坐定,便走近稚農身邊,附着耳要說話。我見此情形,便走到西面房裏,去看繆、計二人。衹見另有一個人,拿了許多裙門、裙花、輓袖之類,在那裏議價,旁邊還堆了好幾匹綢縐之類。我坐了一會,也不驚動稚農,就從這邊走了。從此我三天五天,總來看看他。此時他早已轉了醫生,大劑參、茸、鎖陽、肉蓯蓉專服下去。確見他精神好了許多,衹是比從前更瘦了,兩顴上現了點緋紅顔色。如此,又過了半個多月。
  一天,我下午無事,又走到慧卿處,卻不見了稚農。我問時,慧卿道:“回棧房去了。”我道:“為甚麽忽然回去了呢?”慧卿道:“他今天早起,病的太重了!他兩個朋友說在這裏不便當,便用轎子擡回去了。”我心中暗想,莫非端甫的說話應驗了。我回號裏,左右要走過大馬路,便順到天保棧一看。他已經不住在樓上了,因為扶他上樓不便,就在底下開了個房間。房間裏齊集了七八個醫生,繆、計二人忙做一團。稚農仰躺在床上,一個傢人在那裏用銀匙灌他吃參湯。我走過去望他,他看了我一眼,微微點了點頭。衆醫生在那裏七張八嘴,有說用參的,有說用桂的。我問法人道:“我前天看他還好好的,怎麽變動起來?”法人道:“今天早起,天還沒亮,忽然那邊慧卿怪叫起來。我兩個衣服也來不及披,跑過去一看,衹見他直挺挺的躺在地下。連忙扶他起來,躺在醉翁椅上,話也不會說了。我們問慧卿是怎生的。他說:‘起來小便,立腳不穩,栽了一交,並沒甚事。近來常常如此的,不過一攙他就起來,今天攙了半天攙他不動纔叫的。’我們沒了主意,薑湯、參湯,胡亂灌救。到天色大亮時,他能說話了,自己說是冷得很。我們要和他加一床被窩,他說不是,是肚子裏冷。我伸手到他口邊一摸,誰知他噴出來的氣,都是冷的。我纔慌了,叫人背了他下樓,用轎子擡了回來。”我道:“請過幾個醫生?吃過甚麽藥了?”法人道:“今天的醫生,衹怕不下三四十個了。吃了五錢肉桂下去,噴出氣來和暖些。此刻又是一個醫生的主意,用乾薑煎了參湯在那裏吃着。”說話時,又來了兩個醫生,嚮法人查問病情。我便到床前再看看,衹見他兩顴的紅色,格外利害,纔悟到前幾天見他的顔色是個病容。因問他道:“此刻可好點?”稚農道:“稍為好點。”我便說了聲“保重”,走了回去。和繼之說起,果然不出端甫所料,陳稚農大約是不中用的了。
  到了明天早起,他的報喪條已經到了,我便循着俗例,送點蠟燭、長錠過去。又過了十來天,忽然又送來一份訃帖,封面上刻着“幕設壽聖庵”的字樣。便抽出來一看,訃帖當
  中,還夾了一扣哀啓。及至仔細看時,卻不是哀啓,是個知啓。此時繼之在旁邊見了道:“這倒是個創見。誰代他出面?又‘知’些甚麽呢?”我便攤開了,先看是甚麽人具名的,誰知竟是本地印委各員,用了全銜姓名同具的,不禁更覺奇怪。及至看那文字時,衹看得我和繼之兩個,幾乎笑破了肚子!你道那知啓當中,說些甚麽?且待我將原文照寫出來,大傢看看,其文如下:稚農孝廉,某某方伯之公子也。生而聰穎,從幼即得父母歡;稍長,即知孝父母,敬兄愛弟。以故孝弟之聲,聞於閭裏。方伯歷仕各省,孝廉均隨任,服勞奉養無稍間,以故未得預童子試。某科,方伯方任某省監司,為之援例入監,令回籍應鄉試。孝廉雅不欲曰:“科名事小,事親事大,兒不欲暫違色笑也。”方伯責以大義,始勉強首塗。榜發,登賢書。孝廉泣曰:“科名雖僥幸,然違色笑已半年餘矣。”其真摯之情如此。越歲,入都應禮闈試,沿途作《思親詩》八十章,一時傳誦遍都下,故又有才子之目。及報罷,即馳驛返署,問安侍膳,較之夙昔,益加敬謹。語人曰:“將以補前此之闕於萬一也。”
  以故數年來,非有事故,未嘗離寢門一步。去秋,其母某夫人示疾,孝廉侍奉湯藥,衣不解帶,目不交睫者三閱月。及鼕,遭大故。孝廉慟絶者屢矣,賴救得蘇,哀毀骨立。潛告其兄曰:“弟當以身殉母,兄宜善自珍衛,以奉嚴親。”兄大驚,以告方伯,方伯復責以大義,始不敢言,然其殉母之心已决矣。故今年稟於方伯,獨任奉喪歸裏,沿途哀泣,路人為之動容。甫抵上海,已哀毀成病,不剋前進。奉母夫人柩,暫厝於某某山莊。己則暫寓旅捨,仍朝夕扶病,親至厝所哭奠,風雨無間,傢人苦勸力阻不聽也。至某月某日,竟遂其殉母之志矣!臨終遺言,以衰絰殮。嗚呼!如孝廉者,誠可謂孝思不匱矣!查例載:孝子順孫,果有環行奇節,得詳具事略,奏請旌表。某等躬預斯事,不便湮沒,除具詳督、撫、學憲外,謹草具事略,伏望海內文壇,俯賜鴻文巨製,以彰風化,無論詩文詞誄,將來匯刻成書,共垂不朽。無任盼切!
  繼之看了還好,我已是笑得伏在桌上,差不多腸都笑斷了!繼之道:“你衹管笑甚麽?”我道:“大哥沒有親見他在妓院裏那個情形,對了這一篇知啓,自然沒得好笑。”繼之道:“我雖沒有看見,也聽你說的不少了。其實並不可笑。照你這種笑法,把天下事都揭穿了,你一輩子也笑不完呢。何況他所重的,就是一個‘殉’字。古人有個成例,‘醇酒婦人’也是一個殉法。”我聽了,又笑起來道:“這個代他辯的好得很。但可惜他不曾變做人蝦;如果也變了人蝦,就沒有這段公案了。”繼之道:“人傢說少見多怪,你多見了還是那麽多怪。你可記得那年你從廣東回來說的,有個甚麽淫婦建牌坊的事,同這個不是恰成一對麽。依我看,不止這兩件事,大凡天下事,沒有一件不是這樣的。總而言之,世界上無非一個騙局。你看到了妓院裏,他們應酬你起來,何等情殷誼摯;你問他的心裏,都是假的。我們打破了這個關子,是知道他是假的;至於那當局者迷一流,他卻偏要信是真的。你須知妓院的關子容易打破,至於世界上的關子就不容易破了。惟其不能破,所以世界上的人還那麽熙來攘往。若是都破了,那就沒了世界了。”
  我道:“這一說,衹能比人情上的情偽,與這行事上不相幹。”繼之道:“行事與人情,有甚麽兩樣。你不想想:南京那塊血跡碑,當年慎而重之的,說是方孝孺的血蔭成的;特為造一座亭子嵌起來。其實還不是紅紋大理石,那有血跡可以蔭透石頭的道理。不過他們要如此說,我們也衹好如此說,萬不宜揭破他;揭破他,就叫做煞風景;煞風景,就討人嫌;處處討了人嫌,就不能在世界上混:如此而已。這血跡碑是一件死物,我還說一件活人做的笑話給你聽。有一個鄉下人極怕官。他看見官出來總是袍、褂、靴、帽、翎子、頂子,以為那做官的也和廟裏菩薩一般,無晝無夜,都是這樣打扮起來的。有一回,這鄉下人犯了點小事,捉到官裏去,提到案下聽審。他擡頭一看,衹見那官果然是袍兒、褂兒、翎子、頂子,不曾缺了一樣;高高的坐在上面,把驚堂一拍,喝他招拱。旁邊的差役,也幫着一陣叱喝。他心中暗想,果然不差,做老爺的在傢裏,也打扮得這麽光鮮。正在鬍思亂想的時候,忽然一陣旋風,把公案的桌帷吹開了,那鄉下人仔細往裏一看,原來老爺脫了一隻靴子,腳上沒有穿襪,一隻手在那裏摳腳丫呢。”說得我不覺笑了,旁邊德泉、子安等,都一齊笑起來。繼之道:“統共是他一個人,同在一個時候,看他的外面何等威嚴,揭起桌帷一看原來如此。可見得天下事,沒有一件不如此的了。不過我是揭起桌帷看過的,你們都還隔着一幅桌帷罷了。”
  我們談天是在廂房裏,正說話之間,忽見門外跨進一個人,直嚮客堂裏去。我一眼瞥見這個人,十分面善,卻一時想不起來。正要問繼之,衹見一個茶房走進來道:“苟大人來了。”我聽得這話,不覺恍然大悟,這個是許多年前見過的苟纔。繼之當時即到外面去招呼他。
  正是:座中方論欺天事,戶外何來闊別人?不知苟纔來有何事,且待下回再記。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楔子第二回 守常經不使疏逾戚 睹怪狀幾疑賊是官
第三回 走窮途忽遇良朋 談仁路初聞怪狀第四回 吳繼之正言規好友 苟觀察致敬送嘉賓
第五回 珠寶店巨金騙去 州縣官實價開來第六回 徹底尋根表明騙子 窮形極相畫出旗人
第七回 代謀差營兵受殊禮 吃倒帳錢儈大遭殃第八回 隔紙窗偷覷騙子形 接傢書暗落思親淚
第九回 詩翁畫客狼狽為姦 怨女癡男鴛鴦並命第十回 老伯母強作周旋話 惡洋奴欺凌同族人
第十一回 紗窗外潛身窺賊跡 房門前瞥眼睹奇形第十二回 查私貨關員被纍 行酒令席上生風
第十三回 擬禁煙痛陳快論 睹贓物暗尾佳人第十四回 宦海茫茫窮官自縊 烽煙渺渺兵艦先瀋
第十五回 論善士微言議賑捐 見招貼書生談會黨第十六回 觀演水雷書生論戰事 接來電信遊子忽心驚
第十七回 整歸裝遊子走長途 抵傢門慈親喜無恙第十八回 恣瘋狂家庭現怪狀 避險惡母子議離鄉
第十九回 具酒食博來滿座歡聲 變田産惹出一場惡氣第二十回 神出鬼沒母子動身 冷嘲熱謔世伯受窘
第二十一回 作引綫官場通賭棍 嗔直言巡撫報黃堂第二十二回 論狂士撩起憂國心 接電信再驚遊子魄
第二十三回 老伯母遺言囑兼祧 師兄弟挑燈談換帖第二十四回 臧獲私逃釀出三條性命 翰林伸手裝成八面威風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