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隋唐五代的另類歷史:帝國的正午   》 九重城闕煙塵生(10)      梅毅 Mei Yi

  史思明軍隊到偃師,李光弼全軍趕赴河陽。雙方在石橋相遇,時值黃昏,李光弼令軍士持火炬慢慢行進,堅甲利矛,叛軍忌憚李光弼威名,沒有人馬敢突前進犯。史思明軍駐紮於白馬寺,南不出百裏,西不敢犯宮闕,衹敢在河陽南築月型城,挖戰壕與唐軍相持。十月,賊軍攻城,李光弼指揮得當,斬千餘人,生俘五千多人,叛軍掉入河中又淹死好多。
  南城方面,唐將李抱玉也使“詐降計”,忽然出兵擊襲,又殺傷不少賊兵。唐將荔非元禮在羊馬坡大破賊軍。各路賊軍雖潰敗,畢竟是燕山銳卒,很快又整合在一起,勁兵三萬,全力進攻北城,很有决一死戰的氣勢。唐軍城內兵少得可憐,全賴李光弼指揮得當,或給五百兵,或給三百鐵騎,或給幾十匹戰馬,又臨陣重賞英勇之士,殺掉幾個退兵敗卒,使得唐軍有必死之心,望旗而進,一舉斬敵萬餘,生擒八千,俘獲敵軍大將三人。
  戰事正酣其間,還有一個小插麯。李光弼手下大將荔非元禮守羊馬城。戰事膠着之時,李光弼命令荔非元禮悉兵出戰。賊將周摯指揮八道兵馬,一邊填平壕塹,一面瘋狂進攻。荔非元禮乍開城門一衝,敵兵小卻。畢竟賊兵人多勢衆,攻意正盛,荔非元禮認為此時不是派精騎突陣的時機,就搖旗令步兵回陣,示弱誘敵。李光弼大怒,派人召荔非元禮回師營,想當衆殺掉以明軍法。荔非元禮對傳令兵說:“我正在戰鬥中,來不及見主師,請回稟一聲,破賊後我馬上去1在柵後望着賊軍越來越近,荔非元禮對手下將士說:“李公剛纔派人召我,是以為我們剛纔怯戰,要斬我以示衆。現在應該拼死一奮,戰死有名,以免因無功而受戮於軍營之內。”說完,荔非元禮下馬持刀,身先士卒,瞋目衝前,身後將士感奮,左右砍刺,無不以一當十,斬殺數百敵人,勢不可當。賊將周摯見勢不妙,慌忙遁走。(荔非元禮的兄弟荔非守瑜也是英雄。安祿山大兵初起,一路鋒銳無比,所嚮皆捷,惟獨行至嬰子𠔌,荔非守瑜衹身一人,蹲地而射,竟射殺數百賊兵,還有幾支箭從安祿山乘坐的大軍車窗旁嗖嗖飛過,嚇得安祿山率從人繞道而行。荔非守瑜箭盡,又不願被叛賊生擒,投河而死,十足血性。)南城的史思明仍不知北城軍敗,還在指揮叛兵猛攻。李光弼驅趕八千多俘虜臨河“展覽”,當衆殺掉數十人恐嚇敵軍。剩下的俘虜大懼,紛紛跳入河中往南岸遊,唐軍刀砍箭射,幾乎一個不剩全部報銷。見此,史思明又率軍敗走。
  每次大戰前,李光弼都插一鋒利短刀於靴中,有必死之心,對屬下講:“我位居三公,絶不會活着被賊軍俘虜,誓死報效朝廷1至此,見敵軍退敗,李光弼西嚮天子所居方向拜舞,“三軍感動”,歡聲震地。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唐廷又加封李光弼太尉、中書令。李光弼率軍進圍懷州。史思明率兵來救,再三為唐軍所敗。史思明揚言要渡黃河斷絶唐軍糧道。李光弼駐軍野水度一帶平地,四周竪立木柵為營壘。白天時,李光弼率兵巡營。當晚,他卒隨從馳還大本營。臨行前,他留牙將雍希顥留守,囑咐說:“賊將高暉、李日越都有萬夫不當之勇,今夜史思明一定會派他們來此劫營。你留守此地,切勿與他們交兵。敵人如果投降,就和他們一起來見我。”聽此一席話,李光弼屬下都摸不着頭腦,以為主師操勞過度,語無倫次。
  史思明聽諜報說李光弼在野水度,忙派人把李日越叫至面前,下死命令說:“李光弼駐守平地,你以五百重甲騎兵今夜進襲把他擒來。否則,別來見我1
  李日越得到命令後,乘夜急馳,進攻唐軍營壘之前,他高聲喝問:“李太尉在嗎?”唐軍守兵回答:“已經走了。”又問:“你們有多少兵在營中?”回答:“一千人左右。”又問:“誰為主將?”答:“雍希顥。”李日越頓時來個透心涼,良久,他對屬下說:“今夜下死命令派我來擒獲李光弼,現在衝進去,最多抓住個雍希顥,回營也會被處死1於是李日越一箭未發,下馬請降。雍希顥喜出望外,忙帶領這位勇聞三軍的敵將回營,受到李光弼熱情接待,朝廷馬上授以金吾大將軍之職。史思明賬下大將高暉得知此訊,也帶人歸降唐軍。
  衆將佩服之餘,也很不解,就問李光弼,“您降附這兩個敵軍大將怎這麽容易?”李光弼說:“史思明屢次攻城失敗,就想與我軍平地野戰。他聽說我當天紮營在外,覺得我正中其計,連夜派李日越來襲擒我,肯定下死命令給李日越。雍希顥無名之將,李日越抓他回去肯定不免一死。人情懼死,李日越不得不降;高暉勇鬥名聲一直在李日越之上,聽說李日越獲授大將軍之號,他怎能不動心來降呢1衆人大悟。
  唐朝諸軍畢集懷州城下後,决開丹水倒灌入城。賊軍頑抗,久攻不下。李光弼又使“地道戰”,派人挖洞偷偷入城,得到敵軍口令,潛上城樓,然後站在城墻上大呼,大開城門。唐軍一涌而入,立剋懷州,擒俘安太清等三位賊軍大將。
  對唐肅宗有擁立之功的大太監、觀軍容使魚朝恩輕信史思明散布的假消息,認為賊軍思鄉厭戰,想要李光弼等人立刻收復東都洛陽。李光弼賬下大將僕固懷恩也暗中嫉恨主師之功,對魚朝恩大加附合,數次上表說賊軍可一舉攻滅。李光弼對形勢十分清醒,上奏說:“賊鋒尚銳,請候時而動,不可輕進。”朝廷不聽,派中使督戰,催促進軍。李光弼不得已,蒼猝設陣於北邙山下。賊軍一直窩火不能平地决戰,傾軍而來,拼死進攻。唐軍大敗,軍資器械喪失無數。賊軍乘勝又攻占申州、興州等十三州。李光弼上書請罪,唐肅宗此時也知道不是他的過錯,優詔不罪。不久,又下製李光弼掌管河南、淮南東西、山南東、荊南丘道節度行營事,出鎮泗州。臨行前,皇帝親自賦詩送別。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黃金時代的凋零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2)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3)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4)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5)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6)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7)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8)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9)
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0)那個姓“普六茹”的漢人(11)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1)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2)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3)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4)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5)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6)
寒鴉飛數點 流水繞孤村(7)時來天地皆同力(1)
時來天地皆同力(2)時來天地皆同力(3)
時來天地皆同力(4)時來天地皆同力(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