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跨出中南海-红墙内中国政要秘闻   》 第86节:走进浏阳河 1      顾保孜 Gu Baozi    杜修贤 Du Xiuxian

  纯朴的乡民用放鞭炮这一传统的欢迎方式,迎接胡耀邦的家人返回故里。
  家家户户在汽车经过的路边,一起点燃鞭炮,顿时“万炮齐发”,惊天动地,汽车淹没在浓浓硝烟中。车窗外,只看见浓雾中闪闪的火光和变得朦朦胧胧的人群。许久,大家才从激动中渐渐安静了下来,有人开玩笑说:
  “好家伙,湖南浏阳的鞭炮真是厉害,我那时打仗,好像枪声也没有这个响!”
  “这就是湖南人的性格,热烈,热闹,像团火一样……”
  李昭的话音未落,又一轮鞭炮在车外猛然响起……
  后面的村庄听见前面鞭炮一响,也接着点燃鞭炮,沿途像接力赛一样,一个村庄一个村庄持续地响了下去,直到车队驶进浏阳市委招待所。
  第二天一早,汽车刚上路,这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一直伴随着车队进入中和乡苍坊村胡耀邦的故居,鞭炮声足足响了好几十公里。
  胡耀邦的家座落在一个青山环抱的山坳里。汽车到达时,天色还很暗淡。可能是山区的缘故,好像阳光来得更迟些,已经8点钟了,脚下石板垒砌的盘山小路还湿漉漉地覆盖着露水,寒意沁人的水汽迎面扑来。
  胡耀邦故居位于南北走向的小山冲中。故居的门前有一条小河,长年清澈如镜。屋后翠竹掩映,山岭气势磅礴。土牌楼上,张爱萍同志亲书的“胡耀邦同志故居”七个大字金光闪烁,一副“祥钟淮海,秀毓苏湖”的大门联雄浑苍劲,门楣上“泮公享堂”四个字庄严肃穆。西厢房内一个小花厅,几扇“万”字花格门,古色古香。
  小天井里阳光四溢,映得壁厢生辉。东上房是胡耀邦父母的住所,也是胡耀邦出生的地方,当年的床铺、书桌、茶几等一应俱全,陈列依旧。
  正厅和东边数间房内陈列着胡耀邦同志各个革命时期的图片和文物。据介绍,为保存和修复这栋故居,浏阳市委、市政府、中和乡党委和乡政府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财力,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恢复了故居原貌。在查找和收集有关胡耀邦同志文物、资料的工作中,乡邻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出生在这简朴的农舍里,1925年便离开养育他的故乡,到外地求学。他15岁参加革命,漫长的60年革命生涯里就回过一次家,对父母、家庭和亲属几乎没有给予任何照顾,甚至连侄子招工进工厂都不允许,一定让侄子回到农村继续务农。家乡的人们总希望身为总书记的胡耀邦能给予家乡一些特殊的照顾,使得家乡的经济早点振兴起来,可是胡耀邦每次都婉言拒绝,语重心长地说:“我不是家乡的总书记,不能为家乡谋特权!家乡建设还要靠党的政策和大家的努力。”这话听起来似乎不近人情,太苛刻。然而,胡耀邦也是有血有肉的男儿,哪能不怀念故土?不思念亲人?他不能给予家乡物质上的照顾,就想法从精神上给予关怀和支持。每次家乡来人,他都想办法抽时间会见,认真听取汇报,然后对家乡建设提出看法,指导他们的工作。
  在胡耀邦当总书记的时候,老家这房屋,从清朝咸丰年间到现在,经历100多年风吹雨打,已经像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时都会倒塌。解放后,胡耀邦的胞兄一直住在家里,看见房屋年久失修,总想积攒点儿钱修修房子,可是终身务农的人哪能有多少积蓄?许多年以后,还是拿不出这笔维修费来。后来,乡里知道了这个情况,想出资帮助维修,没想到让胡耀邦知道了,他立即来电话,不同意乡里拿钱,说:
  “用公款维修祖业房屋,我不能带这个头!”
  这事只好拖了下来。房子没有修成,哥哥先离开了人世,房子空了,显得更加破旧不堪。直到胡耀邦离开人世,浏阳市领导心里总觉得留着遗憾。1995年,他们拨出专款开始维修故居,正好在胡耀邦80周年诞辰之际,故居也修缮一新向社会开放。
  上午9点钟,“胡耀邦同志诞辰80周年暨故居修复竣工典礼”在故居隆重举行。
  故居周围的山坡上已经围拢了许多群众,方圆数十公里的乡亲们都赶来参加故居揭幕仪式。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资料来源】中国妇女出版社
第1节:前言第2节:序言第3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第4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2
第5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3第6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4第7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5第8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6
第9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7第10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8第11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9第12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0
第13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1第14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2第15节:不亢不卑的较量 13第16节:同志加兄弟 1
第17节:同志加兄弟 2第18节:同志加兄弟 3第19节:同志加兄弟 4第20节:同志加兄弟 5
第21节:同志加兄弟 6第22节:同志加兄弟 7第23节:同志加兄弟 8第24节:远亲不如近邻 1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