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类 》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85节:江汉汤汤,问鼎中原唱大风(14)
刘绪义 Liu Xuyi
但是荀林父不能制约他的副手,只得听任他自领本部人马单打独斗去了。荀首叹息:这一支部队危险了。根据卦象看,先谷必有大难。韩厥对荀林父说:倘若先谷失败,您作为中军主帅的责任就大了。军队不听命令,这是谁的罪过?不如干脆进军。战,如果不能得胜,责任还可以大家分担,与其让你一个人担当责任,还不如六个人一起分担好了。在这种情况下,晋军全部渡过了黄河。
这时,郑国派人来到晋军,解释郑国之所以顺从楚国的原因仅仅是为了保国,对晋国并没有二心。如今楚军出师在久己久,得胜而骄,历久气衰,没有设防,如果晋国攻击他们,我们郑国作为后援,楚师必败。先谷听了,跃跃欲试。但下军副帅栾书不同意。他说:楚自克庸以来,对于百姓,楚君无日不讨国人而训之于民生之不易,祸至无日,戒惧他们不可懈怠。对于军队,无日不讨军实而申儆他们胜利不可能长久,商纣打了一百次胜仗,但没有好结果。又用楚之先祖若敖、蚡冒等革命先烈筚路蓝缕,开山辟林的感人事迹来教育国人。使楚人永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样怎么能称得上骄傲呢?我国先大夫子犯说过,出兵打仗,理直就会气壮,理曲就会气衰,楚军并没有进攻我们,而我们主动去找人家麻烦,我们已经不合于道德了,又结怨于楚,是我们理曲而楚人理直,怎么说他们气衰呢?子良是郑国的精英,师叔是楚国的名人,师叔入郑与盟,子良入楚为质,他们两国关系亲近得很哪,现在反而来劝我出战,如果我们打赢了,他们就来归服;如果我们打输了,他们就会奔楚。这是好比利用我们来占卜一样。郑国的话不可信。
但是赵括和赵同都说:我们领兵以来,就是为了寻找敌人,战胜敌人而得到属国,还等待什么呢?一定要听郑国的,和楚军拼一下。
荀首说:你们两个人的主意,是取祸之道啊。
就在晋国内部争执不休的时候,楚军君臣同心,已打定决心和晋国一搏。战前,楚庄王先后三次派人到晋军中挑战,旨在激怒晋军,扰乱他们的阵脚。第一次派少宰去,说,楚王年轻,不善于辞令,听说诸位先生来训斥郑国,希望你们不要在这呆得太久。士会回答说,以前平王命令我们的先君和郑国一起辅佐周天子,现在郑国不听天子的命令,晋侯派我们来质问郑国,岂敢劳动您的大驾。中军副帅听了,很生气,认为这样的回答是在奉承楚国,就派赵括去更正,说,你这样说不妥,国君命令我们来是要把楚国的足迹挪出郑国,要求我们不要躲避敌人,我们不敢违抗命令。
第二次,楚王再派使者到晋军中求和,晋军答应了,约好了谈和的日子。然而,楚王却又另派人去晋国中挑战。担任挑战任务的是许伯和乐伯。许伯对乐伯说,我听说单车挑战,驾车疾驰而使旌旗偃倒,迫近敌营然后回来。乐伯说,我听说单车挑战,车左用利箭射敌,代替司机执掌马缰,司机下车,整齐马匹,然后回来。摄叔说:我听说单车挑战,车右进入敌营,杀死敌人折取左耳,抓住俘虏,然后回来。这三个人都按照自己所说的做了。晋军追赶他们,乐伯左边射马,右边射人,使晋军不敢前进。箭只剩下一支了,有只麋出现在面前,乐伯一箭射中麋的背部。晋国的鲍癸正跟在后面,乐伯就让摄叔拿着麋献给他。鲍癸只好阻止部下追赶。
晋国一个叫魏锜的曾经要求做公族大夫,晋侯不答应。此时他想报复晋侯,便故意想让晋军失败,于是要求单车挑战,但也没有批准,于是要求出使,这回同意了。魏锜到楚军中请战后回来的路上,楚国人的潘党追赶他,魏锜也射了一只麋献给他。还有一个叫赵旃的曾经请求做卿而没有批准,也很生气,要求领兵出战,没有同意,要求去召楚人来和谈,同意了。郄克说,这两个心怀不满的人去了,一定要加以防备才是。先谷说,领兵没有固定的策略,要防备做什么?士会说,还是防备一下为好。士会就派人埋伏在山前,所以这支部队后来没有失败。
赵旃在夜里到达楚军那里,铺开席子坐在军门之外,派遣他的部下先进楚营。后来,楚庄王乘坐左广的指挥车追赶赵旃,赵旃丢掉车子跑进树林里,晋国人害怕他激怒楚军,就让战车去接他,潘党远望飞起来的尘土,派战车去通报楚王,说晋国的战车来了。楚人也担心楚王孤军进入晋军,也出阵迎战。孙叔敖就命令楚人前进,说,宁可我们迫近敌人,也不能让敌人迫近我们。抢在敌人前面可以夺敌人的斗志。于是,楚军战车飞驰,士卒奔跑,一路掩袭晋军。荀林父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大声宣布,先渡河的有赏。于是中军、下军争相渡河,先了上船的用刀砍那些攀在船舷上的手,"舟中之指可掬也",船中的断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来,那可都是晋军弟兄们的手啊。
到了黄昏,晋国剩余的士兵都溃不成军了。有人建议乘胜追击,楚庄王不肯,他说,这一次大胜,足以洗刷过去的耻辱,晋楚都是大国,迟早会议和的,何苦多杀人呢?于是放晋军逃回。晋国人有战车陷在坑里不能前进,楚人教他们抽去车前横木;晋军有马盘旋不前,楚人又教他们拔掉大旗,扔掉车轭,这样才逃了出去。晋军还有人回过头来调戏楚人说,我们不像大国那样习惯于逃跑,很有经验。邲之战,楚军大获全胜,为楚国问鼎中原廓清了道路。
随后,楚国又降服了宋国,晋国有心想救,但骇于楚军威力不敢相救。此后,中原大多数国家都对楚纳贡称臣,楚国势力所及,东达吴越、齐鲁边境,北至鲁卫郑宋腹地,西至秦邦,南达洞庭,威震中原。楚庄王成就一代霸主,雄霸中原长达23年。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 | 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 | 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 | 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 | 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 | 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 | 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 | 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 | 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 | 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 | 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 | 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 | 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 |
| 第 [I] [II] III [IV] [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