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 講述歷史老城:北京城的明朝往事   》 舊事重提袁崇煥(1)      萬明 Mo Ming    張兆裕 Zhang Zhaoyu

  在北京崇文區東花市斜街有一處明末抗清名將袁崇煥的墓和祠堂。與一般墓葬、祠堂由直係後人祭祀維護不同,袁崇煥的墓、祠是由與之既不沾親也不帶故的佘姓人傢守護,而且歷經17代,從明崇禎三年(1630)開始至今374年從未間斷。這其中的典故何來呢
  袁崇煥(1584—1630),廣東東莞人,字元素,號自如,明末抗擊後金(清)著名將領。與其他英雄人物不同,在370多年前,這位捨身為國的大英雄卻在朝野、百姓的一片痛駡中被處以寸磔酷刑,含冤而逝,直到150多年以後,纔由他昔日的敵人為他平反。教訓極為慘痛。
  明朝自嘉靖年間開始,北方邊患日漸嚴重,對明朝重文輕武的社會風氣有很大衝擊,大批知識分子開始走出書齋,研讀兵學,關心實事發展。袁崇煥亦然,《明史·袁崇煥傳》稱他“為人慷慨負膽略,好談兵,遇老校退卒,輒與論塞上事,曉其阨塞情形,以邊纔自許”。
  萬歷四十七年(1618),他考中進士,斯時東北後金勢力已經很強大,明朝接連失地損兵,形勢極為被動。天啓二年(1622),袁崇煥被提拔為兵部主事,開始有了一展大志的機會。當年, 遼東廣寧戰役,明朝3萬大軍全軍覆沒,40餘座城池落入了敵人手中,明軍士氣低落到了極點。袁崇煥挺身而出,投筆從戎,不顧個人安危單騎出關巡察遼東。回京後毛遂自薦,被破格提升為寧前兵備僉事,在大學士孫承宗的支持下修築寧遠城,作為守遼前哨。不久又在外圍構建修繕錦州、鬆山等城池,完善了寧(遠)錦(州)防綫。
  孫承宗後來在與閻黨的鬥爭中失敗罷職,繼任者高第主張放棄關外。袁崇煥拒不從命,孤軍鎮守寧遠。天啓六年(1626),後金努爾哈赤興兵進犯,袁崇煥堅守寧遠,大敗敵軍,努爾哈赤被紅夷大炮擊傷,不久鬱鬱而死。這是後金建國以來最慘重的一次失敗,是明軍的第一次大勝。次年,皇太極為報父仇,親自統率八旗中的精銳——正黃、鑲黃、正白、鑲白四旗,圍攻寧遠、錦州,結果屢攻不下,損兵折將,被迫連夜北撤。明軍再獲大捷。可是當時的明朝政府一片混亂,大太監魏忠賢擅權亂政,袁崇煥不僅沒有得到實質性的奬賞,反而受到排擠,被迫辭職還傢。
  1627年,崇禎皇帝即位,平反冤獄,袁崇煥被召回,以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的身份,督師薊遼、登萊、天津,總理抗金軍務。袁崇煥在獲得皇帝的大力支持後大刀闊斧的展開工作,使遼東防綫日趨穩固。後金軍無奈,决定避重就輕,於崇禎二年(1629年)十月繞過袁崇煥防區,從喜峰口竄入長城,攻陷遵化。袁崇煥以國事為重,未經宣召,即率兵入援,逐路置防,逐城設守,計劃截斷後金兵的歸路。
  袁軍在薊州與敵軍遭遇,後金軍不敢戰,越過薊州,直逼北京。袁崇煥率兵急速追趕,在廣渠門外以九千軍士大戰十萬金兵,迫使後金軍撤退。袁崇煥鑒於本部兵力太少,對崇禎皇帝追擊後金軍的命令不予接受,而是在城外駐守,等待各路勤王軍隊。皇太極硬攻不利,退兵又不甘心,於是改用反間計,詐稱袁崇煥和自己有秘密約定,崇禎皇帝中計,逮捕了袁崇煥。袁部得知後,軍心頓散,自行撤退。袁崇煥秉着愛國赤誠,含冤忍屈,在監獄中緻信部屬,召回兵將抵抗後金軍。但在解圍後,崇禎皇帝還是以謀反的罪名把他處死。更為令人痛心的是,京城百姓在輿論的誤導下也認為他是反賊,爭食他的血肉,竟至“骨肉俱盡,止剩一首”,鑄成千古奇冤!
  袁崇煥被殺,皇太極的反間計是一個原因,但並不是關鍵。崇禎皇帝生性多疑,對袁崇煥當初錯誤的未經申報即擅殺大將毛文竜,致使毛部將士大批投降後金等事早有不滿,後來他又頓兵北京城外,拒不乘勝追擊後金兵,的確會讓皇帝懷疑他的真實動機。急於退敵的朱由檢在皇太極的刺激下短時間內相信袁崇煥反叛是可能的。
  崇禎皇帝雖然多疑,可並不傻。袁崇煥在獄中還寫信給部屬,勸他們回師救駕,天下哪有這樣的叛賊?袁崇煥從被抓到被殺歷時八個多月,固然有後金軍尚未撤退,袁部還有利用價值的因素,但也說明皇帝自己也一時下不了决心。袁崇煥被殺的真實原因在於他堅持和後金議和。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山東畫報出版社
揮師北平憶徐達(1)揮師北平憶徐達(2)揮師北平憶徐達(3)遷都定鼎說朱棣(1)遷都定鼎說朱棣(2)入世異僧姚廣孝(1)
入世異僧姚廣孝(2)朱能地下猶護主(1)朱能地下猶護主(2)朱能地下猶護主(3)朱能地下猶護主(4)風華當年尋鄭和(1)
風華當年尋鄭和(2)黑山迷霧辨剛鐵(1)黑山迷霧辨剛鐵(2)黑山迷霧辨剛鐵(3)法海壁畫探李童(1)法海壁畫探李童(2)
法海壁畫探李童(3)名祠滄桑祭於謙(1)名祠滄桑祭於謙(2)名祠滄桑祭於謙(3)夢裏登城話阮安(1)夢裏登城話阮安(2)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