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王敦的憤怒(1)      梅毅 Mei Yi

  王敦,字處仲,是王導的本傢堂兄。此人少有令名,又出身名族,並得娶晉武帝女兒襄城公主為妻,是堂堂正正的駙馬爺。正統史書、《世說新語》等志異類文學作品記載了不少王敦事跡,無不與其豪爽的性格和不羈的個人風格有關。尤其是王敦在石崇傢宴飲,石崇派美人勸酒,王敦死活不給面子,就是不喝。石崇連斬三美人(《晉書》記載故事發生在王愷傢),王敦神色不變。王導嘆息說:“處仲若當世,心懷剛忍,非令終也。”——此則故事,筆者總覺是後人編撰,以訛傳訛。何者?成王敗寇,正統史傢肯定要找些穢行來塗污“亂臣”。
  想當初,王敦官拜太子捨人。晉惠帝太子司馬遹被廢,賈南風黑娘們兒命人把太子押送許昌,並明詔東宮官屬不能相送。王敦冒着殺頭、族誅的危險,與太子洗馬江統等幾個人在路旁涕淚交加,拜送押在囚車裏面的太子。如此義氣之人,應該不會幹出眼見數個美女被殺自己眼都不眨的事情。再說,即使果真有此事,受譴責的也應該是下令殺人的石崇,也不應該是處於被動、做客人傢的王敦。魏晉風度,講究的就是迅雷震而不變色,泰山崩而不搖足。區區殺人之事,即使有之,王大名士顔色自若,也是當時的生活環境和時代積習逼使之然。
  趙王司馬倫篡位時,王敦勸說他時任兗州刺史的叔父王彥起兵,立有大功。晉惠帝復位,拜王敦為左衛將軍、侍中,並出任青州刺史。懷帝繼位,徵王敦為中書監。天下大亂之際,王敦雄武豪爽,把傢中襄成公主隨嫁的美貌侍女百餘人皆許配給軍中將士,金銀寶物也散之於衆,“單車還洛(陽)”。
  東海王司馬越擅權時,拿王敦當“自己人”,任他為揚州刺史。司馬越手下的謀士諫勸,說:“派王敦外任揚州,正可肆其豪強之心,恐有後患。”司馬越不聽。司馬睿繼位後,仍以王敦為揚州刺史,並進左將軍、都督徵討諸軍事。司馬睿在江東之所以能由魚化竜,王敦、王導出力最多,正是由於他們的忠心擁戴,才能有東晉的建立和這些北方流民偏安一時的可能。
  與魏晉世傢大族的清談傢最大的不同,王敦本人是個傑出的軍事傢。在揚州刺史任上,他就運籌幃幄,討滅反叛的江州刺史華軼。蜀人杜弢作亂,王敦坐鎮豫章,指揮得當,由他推薦的陶侃等人大施才華,最終擊滅杜弢。由此,王敦得封漢安侯,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成為東晉最大的軍區司令長官。
  根據人性的、歷史的必然,有了選置用人的權力,王敦“專擅之跡”漸露,不僅私自擢用杜弢降將杜弘,而且還對據險自固的何欽等人授予四品將軍的官職。當然,假如王敦善終,這些小事情均可美稱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但兵敗身死,史傢自然把小事渲染成大事。
  王敦與東晉元帝司馬睿之間産生嫌隙,起因還真不是王敦自己先有什麽不臣之心,而是其堂弟王導在朝中被冷落所致。
  司馬睿坐穩帝座後,漸漸感覺王傢勢力過大,畢竟“王與馬,共天下”的諺謠都傳入自己耳朵裏面,不能不有所抑壓。特別是司馬睿從前做琅琊王時的兩個王府舊人劉隗和刁協,也常常以強化皇權為藉口,不斷慫恿元帝打壓王氏等大族勢力。“及劉隗用事,(王)導漸見疏遠”。
  元帝也不太厚道,剛過河就拆橋。王導生性淡然,又深識謙抑之道,默然居守。
  王敦居上遊之重,又有大功於司馬睿,聞知王氏傢族諸位人員被排斥,心中自然忿忿,便上書朝廷,為王導報不平。王導在建康先收到這份疏奏,見王敦為自己出頭,怕惹出事端,就把這份“報告”封還給王敦。王敦固執,復派人直接送達元帝司馬睿。
  一般的疏奏估計就由大臣處理,王敦的疏奏當然元帝自己親自覽觀。雖然王敦疏中口口聲聲稱“臣非敢苟私親親,惟欲忠於社稷”,元帝仍舊不快。他叫來自己的叔輩宗室譙王司馬承,示之以王敦的疏奏,抱怨說:“王敦過去雖有功勞,現在的官職足以酬報他了。可他仍舊不斷提出過分要求,點評朝政,朕拿他怎麽辦呢?”
  譙王司馬承當然順承元帝之意,嘆息說:“陛下您不早下手,王敦必為後患1
  公元320年,元帝太興三年,湘州刺史一職空缺,王敦又表奏自己的親信、吳地大族瀋充去任湘州刺史之職。劉隗覽奏後當然心急,忙勸元帝司馬睿不要答應王敦。元帝又找來譙王司馬承,對他說:“王敦姦謀漸明,看來想把我當成惠帝那樣的擺設了。湘州據上流之勢,控三州之會(荊州、兗州、廣州),朕想派叔父您去那裏,怎麽樣?”
  譙王老成,回言說:“陛下有詔,臣不敢辭。但湘州經杜弢賊軍蹂躪,民力官力凋弊,恐怕要經營三年以上的時間纔有出兵出力的能力。如果事起倉猝(指有人謀反),恐怕為臣粉身碎骨,也難救大事。”
  譙王司馬承得詔赴任湘州刺史一職。途經武昌,王敦作為地主,款待這位老王爺。席間,王敦大大咧咧地對司馬承說:“大王一直是文雅君子,恐怕非將帥之才。”
  司馬承五十來歲的老王爺,竟也言談慷慨,引用漢朝班超的豪言,回答說:“王公您恐怕不瞭解我,鉛刀豈無一割之用?”
  王敦聞言冷笑,舉觴勸飲。
  回到自己的署衙,王敦對親信錢鳳說:“司馬承這老匹夫不知害怕恐懼,而學古人壯語,足知其不武,此人無能也1於是,王敦未對譙王加以阻攔,聽任這位“忠有餘而纔不足”的老王爺去湘州赴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三分一統晉業興
大好江山誰承繼(1)大好江山誰承繼(2)大好江山誰承繼(3)
“牝雞司晨”朝綱紊(1)“牝雞司晨”朝綱紊(2)“牝雞司晨”朝綱紊(3)
樹欲靜而風不止(1)樹欲靜而風不止(2)樹欲靜而風不止(3)
血肉橫飛殺戮始(1)血肉橫飛殺戮始(2)血肉橫飛殺戮始(3)
血肉橫飛殺戮始(4)攻伐大亂滿京城(1)攻伐大亂滿京城(2)
攻伐大亂滿京城(3)你方唱罷我登場(1)你方唱罷我登場(2)
你方唱罷我登場(3)你方唱罷我登場(4)你方唱罷我登場(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