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话 》 解析人格触摸灵魂的书:童话人格 》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四(1)
柯云路 Ke Yunlu
渔夫与金鱼的关系,是我们要探究的又一个关系。我们要在这个看来是完全幻想的关系中看到人类现实世界的关系。 当小金鱼在渔夫的网中蹦跳着求饶时,当小金鱼一次又一次在渔夫的呼唤中游出海面聆听渔夫的求诉时,当他一次又一次安慰渔夫:回去吧,老太婆的要求会实现的。我们看到的金鱼其实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 询问许多读者,无论他是男性还是女性,经过回味思想,大都能同意这个说法。 再深入体验,我们发现,渔夫与金鱼的关系像父与子。 这很可能是渔夫救下的一个小男孩,长大成人了;这也可能是渔夫与前妻的儿子,不得不把他放到家庭以外的社会上去;这也可能是渔夫和这个贪得无厌的老太婆共同生养的儿子,母亲十分酷戾而父亲却百般照顾,儿子长大后脱离了家庭,独自到社会上去了;这也可能是渔夫婚外的私生子,他不得不偷偷地照顾他,让他一点点长大,一旦老太婆知道这个关系,便开始了疯狂的勒索。 无论是哪种情况,当渔夫在海边呼唤小金鱼时,当他非常为难地陈述着老太婆的要求,期望得到小金鱼的帮助时,我们看到了典型的“父亲的乞讨”。 这是一个被迫的、无奈的、令人同情的乞讨;又是一个在一定限度内有求必应的乞讨。 细心回味渔夫站在海边与小金鱼的对话,就能够深刻领会“父亲向儿子乞讨”这样一种关系触动人心的力量。父亲衰老了,父亲又亏欠着老婆,他在世上惟一可以乞讨的只有儿子。儿子是父亲的最后一线依靠。 在读者心目中,小金鱼是令人同情的。他似乎神通广大,然而,在这个故事中,他却是一个令人怜爱的幼小形象。 对童话故事的分析,绝不能从任何抽象的概念出发,而要从它触发的阅读情感出发。分析全部阅读情感,我们才能发现童话中一切故事因素的真正象征。 小金鱼其实是令人怜爱的小儿子。 当他最初满足了渔夫要木盆、要房子的要求时,这似乎是容易被人接受的;而当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迫满足着渔夫老婆当国王、当女皇的要求时,我们都感到他被勒索了。 这是一个要报父恩的小男孩。 这是一个在勉为其难中尽全力报父恩的小男孩。 说得更全面一点,小金鱼面对的是渔夫和老太婆两个人。这象征着一个儿子企图以自己一而再、再而三的报恩行动得到父母的满意。他拼尽全力地奉献着。 这是儿子心中隐藏的一个深刻有力的情结。无论这个情结由什么样的原因铸造成,我们都可以把它称为“小金鱼情结”。 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小金鱼情结”的儿子并不是很多;然而,这种情结往往比较强烈。 怀有“小金鱼情结”的儿子们,总是努力在为父母们做着什么,希望获得父母的满意。 从心理根源来看,这可能出于对父母的报恩思想,出于对父母的亏欠心理。 如果更深入考察,我们还会发现一个与此相反同时是更深刻的根源。一个儿子之所以怀有“小金鱼情结”,不是因为父母的恩惠,恰恰可能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忽视乃至遗弃。他之所以长大成人后一直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奉献,不过是想在父母面前争得自己不曾得到的位置。 倘若过去父母不曾喜欢过自己,那么,希望他们今天能够喜欢。倘若父母过去不曾满意过自己,那么,希望他们今天满意。倘若父母曾经忽略过自己,那么,他们今天应该不再忽略。 在那些兄弟姐妹较多的家庭中,倘若一个儿子(或者一个女儿)从小是众多子女中不被父母重视的,倘若他是兄弟姐妹中被父母忽略甚至是遭到厌弃的孩子,那么,在有些情况下,他会在心中种下对父母的怨恨,这种怨恨使他一生都对父母怨气冲冲;而在有些情况下,他却相反地铸成了典型的“小金鱼情结”。这个小男孩(或者小女孩)长大之后,会比他的兄弟姐妹更殷勤地表现对父母的孝顺。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作家出版社 |
|
|
一 为什么活着(1) | 一 为什么活着(2) | 二 人格的概念(1) | 二 人格的概念(2) | 三 童年(1) | 三 童年(2) | 狼来了一 | 狼来了二 | 狼来了三(1) | 狼来了三(2) | 狼来了四 | 狼来了五 | 狼来了六 | 狼来了七 | 俄狄普斯情结一 | 俄狄普斯情结二 | 俄狄普斯情结三(1) | 俄狄普斯情结三(2) | 俄狄普斯情结三(3) | 俄狄普斯情结四(1) | 俄狄普斯情结四(2) | 俄狄普斯情结五(1) | 俄狄普斯情结五(2) | 俄狄普斯情结六(1)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