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评传 唐宋才子的真实生活   》 十一、杜牧(6)      Min Zeping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人生短暂,聚合无常,总令人伤感。不过,宣州是个人文荟萃之地,诗人辈出,他又找到了诗人赵嘏“赵依楼”,他的招牌诗句就是“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依楼”。在宣州任职不到两年,他又高升了,重新回到京城,不久迁为膳部、比部员外郎。但此时当政的李党首领李德裕并不喜欢他,据推测是因为小杜与牛僧孺走得太近,而且小杜为人“刚直有奇节”——这是《新唐书》的评语。会昌二年(842)春,他被外放为黄州刺史,然后又迁池州与睦州,做了七年的父母官,这就是小杜所自嘲的“三守僻左,七换星霜”。这期间,小杜的官职虽然没有升迁,但七绝水平突飞猛进。
  大中三年(849),杜牧三度回到长安任职,成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就在这一年,晚唐诗坛上两颗巨星相碰撞,“小李”与“小杜”相逢了。作为后进之士的“小李”表达了自己的景仰之情,而已负盛名的“小杜”则不冷不热,这与“大杜”、“大李”的情况颇为类似。
  因为京官工资不高,家庭负担过重,杜牧多次请求外任,三次上书宰相,终于当上了湖州刺史。至于十三年前在湖州定了那门亲事,专家说它并不可靠。他来到湖州任职,是为了更高的收入,而不为了是爱情,这样的真相颇让人泄气,与小杜风流倜傥的形象不相匹配。临别首都之际,他的心情很灰暗: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将赴吴兴乐游原 》)
  两年后,朝廷认为他是个人才,不应滞留在地方,又把他提拔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次年又升为中书舍人。当时人们重京官而轻外任,削尖脑袋留在首都。而小杜一心想做地方官,看领导偏偏把他挽留在首都,人生失意之事,十之八九。
  杜牧不愿到京城,据说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金华子》一书记载,杜牧曾经做过一个梦,梦里面神仙言之凿凿地说他最后的官位就是紫微郎。杜牧一当上中书舍人,果然重病缠身,他自知不久于人世,写好墓志铭,并把诗稿烧掉了绝大部分。他的外孙裴延翰所收藏的杜牧诗篇,比杜牧自己留存下来的都多上十分之七、八。李贺的诗篇被人扔进厕所,小杜的诗又被自己焚烧,看来,上天也嫉妒我们看到了太多的好唐诗。
  林妹妹焚烧诗稿,是因为失望,是因为诗稿承载着她的情感与生命。杜牧为什么也要焚烧诗稿呢?杜牧曾经批评元稹、白居易写了太多了艳词俗句,认为这些艳体诗严重地败坏了社会风气。宋人刘克庄指责杜牧“风情不浅,青楼薄幸之句,街吏平安之报(即杜牧在扬州时保安人员的工作回报),未知去元、白几何”。可能杜牧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给后世留下光辉形象,他有意识地毁掉了大量诗篇。他没有意识到,后人对这些艳词的兴趣远远超过他的《罪言》等庄言危论。
  杜牧之子杜晦辞,亦有其父风范。《金华子》说他“狂于美色”,路过常州时,在李太守给他举行的宴席上看见营妓朱娘前来言别,竟掩袂痛哭。李太守很不以为然,说道:这是个风尘女子,你倘若喜欢,尽管开口,何必做出这番模样?看来,杜晦辞有其父好色之心,却没有其父好色之胆。更让杜牧哭笑不得的是,听到李太守的承诺,杜晦辞高兴得没有心思喝酒,一等宴会结束,衣服都来不及换,就跑到所住的船上向他夫人请示。他的夫人,按照那时的观点,非常贤惠,点头同意接纳朱娘。杜晦辞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好,乐呵呵地跑去将朱娘接上了船——父亲的颜面都被他丢尽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Source】崇文书局
一、王维(1)一、王维(2)一、王维(3)一、王维(4)一、王维(5)一、王维(6)
二、李白(1)二、李白(2)二、李白(3)二、李白(4)二、李白(5)二、李白(6)
二、李白(7)二、李白(8)二、李白(9)二、李白(10)二、李白(11)二、李白(12)
二、李白(13)二、李白(14)二、李白(15)三、 杜甫(1)三、 杜甫(2)三、 杜甫(3)
No.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Page

Comments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