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人评传 》 解讀蘇東坡:女性情感捲 》
天香國豔:玉雪為骨冰為魂(1)
東方竜吟 Dong Fanglongyin
在論及蘇軾與王弗情感時,我們曾談到每年正月二十,蘇軾都難以在傢中安坐,他總愛出門尋找梅花,並且為之招魂。
蘇軾喜愛梅花,在他的筆下,梅花除了與王弗有關,涉及最多的便是朝雲。在贊頌梅花的過程中,蘇軾既與王弗有通感,也與朝雲心相連,仿佛在嚮人們暗示着,朝雲便是王弗的再現和擴展。
怕愁貪睡獨開遲,
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
尚餘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
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
更看緑葉與青枝。
這是蘇軾著名的《紅梅三首》之一,作於元豐六年(1083)正月底、二月初,梅花將謝、桃李含苞之時。在此之前的正月二十,蘇軾曾獨自出門尋訪梅花,並寫下“長與東風約今日,暗香先返玉梅魂”之詩,十多天後,他看到桃杏都將開放,梅花將要凝結青子,於是又寫下三首詠梅七律。
東坡在上面這首詩下作了如下自註:“石曼卿《紅梅》詩云:‘認桃無緑葉,辨杏有青枝’。”嚮來解讀此詩的人,都認為東坡此詩是針對石介(字曼卿)《紅梅》而發,因此它是一首翻案詩。其實他們已被蘇軾的“狡獪”之語所迷惑,再次淪入“不知廬山真面目,衹緣身在此山中”的境地。
《紅梅三首》,第一首詩裏“尚餘孤瘦雪霜姿”,與他同一時期所作《四時詞》中的“佳人瘦盡雪膚肌”同一機杼。前面我們說過,朝雲的體貌特徵是玉肌冰骨,膚色細白,那麽擅於揚長避短的她,穿着總是恰到好處同。東坡先生為太守、翰林學士時,她的衣着以華麗的紅妝為主,當東坡被貶黃州和嶺南時,她總穿藍緑交雜的碧色,衹有夜晚,纔身着潔淨的縞素,這些特點在蘇軾的詩詞中已經得到展現。如《浣溪沙》詞中的“輕汗微微透碧紈”,就是她於炎熱之際仍穿碧色(藍緑之間)的明證。蘇軾寫《紅梅》三首時,人在黃州,常與新任淮南轉運副使蔡景繁通信,在給蔡氏一封信中,他有這樣的言語:
凡百如常。至後杜門壁觀,雖妻子無幾見,況他人也。然“雲藍小袖”者,近輒生一子,想聞之拊掌也。
——《與蔡景繁》十四首之六
此信寫於鼕至之後,此前九月二十七日,朝雲生下一子,“雲藍小袖”乃引用蔡景繁在信中對朝雲的稱呼,可見朝雲平常衣着,較喜歡青、藍碧色,特別鐘情天空一般的碧藍,這類顔色恰恰能映襯出她的雪膚。不難想像,她的妝扮和自己的姿容一樣,給蔡景繁留下極深的印象,乃至“雲藍小袖”,成了東坡和友人稱呼她的代名。
然而藍碧色的修飾衹是其表,朝雲之美,美在她的冰清玉潔的氣質。而這些,恰恰是蔡景繁等友人所難以看到的。於是乎,“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緑葉與青枝”,這兩句既是對梅花被人誤解的辯白,也是東坡為自己能擁有朝雲、深知朝雲而發自內心的欣慰。當然,這種甜蜜的感受不宜拿出來與人分享,於是纔“狡獪”地將石曼卿的詩句拉過來墊背。
衹要我們細心往下看,就會發現,在這一組詩裏,東坡使用了大量的隱喻:
雪裏開花卻是遲,何如獨占上春時。
也知造物含深意,故與施朱發妙姿。
細雨裛殘千顆淚,輕寒瘦損一分肌。
不應便雜夭桃杏,半點微酸已著枝。
朝雲九月生子,那麽正月底和二月初,正是她懷孕不久之時。“細雨裛殘千顆淚,輕寒瘦損一分肌”,與第一首中的“怕愁貪睡獨開遲”、“尚餘孤瘦雪霜姿”同一用意,這朵梅花不太自在,她正承受着身體的不適:貪睡、不思飲食、容顔也有些“瘦損”,卻又時而擔心、時而高興地不停流淚。這不正是女人懷孕初期的感受和形態嗎?最妙的還在最後一句,“半點微酸已著枝”。梅花分為兩種,一是旋開旋落的觀賞梅,二是能結出酸子兒的青梅。東坡寫此詩的用意更加明顯,他除了譏諷人們衹從青葉、緑枝着眼、並沒看到梅的高格外,他更關心的還有梅的結果,這可是一般吟詠梅花的詩人所不願提及的。
到了第三首,詩人的心跡更是無多掩飾:
幽人自恨探春遲,不見檀心未吐時。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选集】百傢講壇 |
|
|
毋庸回避:少年蘇軾曾逃婚(1) | 毋庸回避:少年蘇軾曾逃婚(2) | 流連山寺:古廟蛇洞存遣蹤 | 逼娶對象:鄰郡太守之好女(1) | 逼娶對象:鄰郡太守之好女(2) | 蘇洵明智:妙語婉轉除婚約(1) | 蘇洵明智:妙語婉轉除婚約(2) | 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1) | 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2) | 晚年追憶:寂寞蓮燈半在亡(3) | 愛妻王弗:自主相戀結姻緣(1) | 愛妻王弗:自主相戀結姻緣(2) | 定情之時:竊竊私語明月夜 | 定情之地:永生難忘短鬆岡(1) | 定情之地:永生難忘短鬆岡(2) | 正月二十:終生夢尋難遺忘(1) | 正月二十:終生夢尋難遺忘(2) | 緑眉未開:好風閑處任人猜 | 關係平等:自主戀愛作根基 | 亡妻之痛:為君哀毀因君衰(1) | 亡妻之痛:為君哀毀因君衰(2) | 賢淑繼室:妻卻差賢勝敬通(1) | 賢淑繼室:妻卻差賢勝敬通(2) | 賢淑繼室:妻卻差賢勝敬通(3)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