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跨出中南海-紅墻內中國政要秘聞   》 第84節:安葬鬍耀邦 4      顧保孜 Gu Baozi    杜修賢 Du Xiuxian

  飯桌上,鬍耀邦看見農場自己生産的副食品品種齊全,花樣繁多,不由得感慨萬千:“記得1955年我來這裏,當時你們生活很苦,我也無力提高你們的工資,衹好陪着你們吃稀飯、吃鹹菜,但還是吃你們的口糧,心裏難受啊!現在你們生産上去了,人均産值這樣高,真讓人高興!但是你們要註意改善職工的生活,工資爭取年年要有所增長。”
  飯桌上有人提議,明年是共青城創建30周年的紀念日,希望總書記能來參加慶祝活動。
  鬍耀邦放下筷子,用驚訝的口氣說:“啊,你們30歲就祝壽啊?”
  大傢知道鬍耀邦最反對搞形式的東西,都不敢再吱聲了。
  不過,鬍耀邦理解大傢的心情,共青城的今天的確來之不易啊!或許因為創業的時候十分艱辛和睏難,所以聆聽勝利凱歌時,纔會讓人感到更加動人和嘹亮。後來,鬍耀邦改變了不搞慶祝活動的意見,提議慶祝會改為30周年回憶聯歡會,嚮年輕的一代“共青”人講述昨天,讓他們珍惜今天,面嚮明天,利用紀念活動,進行艱苦創業的傳統教育。
  “不要圖虛名,要辦實事!”鬍耀邦最後再三叮嚀共青城的領導們。
  1985年12月初,共青城舉行了30周年的慶祝活動,紀念大會名為“共青墾殖場30周年回憶聯歡會”。
  轉眼又一個10年過去了,鬍耀邦同志已經離開大傢6年多了。這裏發生的巨大變化,他無法再用眼睛去看,用語言去說,但他的靈魂卻已經融在這片熱土中,伴隨着這年輕城市的腳步走嚮美好的未來!
  一個年輕人站在鬍耀邦的陵墓前,畢恭畢敬鞠了三個躬,說,如果不是您為我的父母摘去右派帽子,我哪能有今天?
  大傢都願意用心去悼念一個純真的人。
  共青城慶祝活動結束後,大傢一同來到鬍耀邦的陵園。
  汽車離開共青城,往南行駛。這條路,杜修賢熟悉,5年前也是走的這條路,將耀邦的骨灰送上了富華山。但是,那時的路沒有現在這麽寬闊,也沒有這樣平坦,路邊的樹也顯得矮小稀疏,遠不及現在高大濃密。
  不一會兒,汽車來到富華山下。這裏離共青城衹有4公裏的路程。一下車便看見一條清澈的河緩緩地經過富華山山麓流嚮前方的鄱陽湖,隨着清澈的河流舉目而上,便是座落在海拔42.7米的富華山山頂的鬍耀邦陵墓。
  墓坐西朝東,面對着煙波浩淼的鄱陽湖和一塵不染的共青城。
  大傢登上這平緩的山丘,無不驚訝:5年時間,整個墓區已經大大改變了模樣。如果不是這熟悉的墓碑,說什麽也不相信這就是五年前那個荒涼寂靜的山丘。原來非常簡單的陵墓前,由下往上建造了三層圍欄回護的花崗石坪。石坪前面的平地上,是順山勢傾斜的大片緑草地,草坪中央還建了一個大型的噴水景坪,一到節日,這個噴水池便騰騰升出百條水柱,形成一個彩虹懸挂在水霧中。
  墓後半圓形山坡種植了參天竜柏,墓前鮮花簇擁,氣氛莊嚴肅穆。
  由於有了這個不平常的英靈和這座氣勢不平常的陵墓,原本石頭襢露、紅土映目的山丘,變得郁郁葱葱、滿目青緑,高大的樹木從山頂一直蜿蜒到湖畔。進入鼕季後,那些來自遙遠北方的天鵝和白鶴陸續飛到這裏,生兒育女,繁衍後代,度過一個溫暖的鼕季。等春季來臨,成千上萬的白鷺便從更南的地方北飛到這裏,好像接班一樣,從天鵝和白鶴的羽翼下接過廣阔天空和淼淼水面,接過伴隨陵園的任務。一年四季,湖面上總是飛翔着生命,回響着鳴叫聲。傍晚,水面上的飛鳥熙熙攘攘涌嚮山林,棲息在陵園的四周,為暮色中的山林增添了無盡的活力和歡樂。據說,以前這裏很少看見白鷺,鳥雀也不多。自從陵園建好後,白鷺一年比一年多,飛翔起來,遮天蔽日,蓬勃如天上片片飄動的白雲。
  都是因為有了這座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中國婦女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序言第3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1第4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2
第5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3第6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4第7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5第8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6
第9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7第10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8第11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9第12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10
第13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11第14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12第15節:不亢不卑的較量 13第16節:同志加兄弟 1
第17節:同志加兄弟 2第18節:同志加兄弟 3第19節:同志加兄弟 4第20節:同志加兄弟 5
第21節:同志加兄弟 6第22節:同志加兄弟 7第23節:同志加兄弟 8第24節:遠親不如近鄰 1
第   [I]   [II]   III   [I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