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断代 》 大宋帝國的滄海桑田:宋朝那些事兒 》
主編司馬光
周膺 Zhou Ying
治平三年(1066年),47歲的司馬光把他寫的八捲《通志》獻給宋英宗。英宗非常賞識,請他繼續寫下去。在此之前,司馬光先修《歷年圖》七捲,這是一部大事年表,再進而寫成《通志》,記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事,花了三年多時間。司馬光從中深感治史任務之沉重,獨力難支,便請求朝廷給予人力與物力的支持。英宗答應了這個請求,設立專門的修史機構“書局”,並增派協修人員,撥給經費。司馬光開始了他宏大的計劃。第二年英宗去世,他的兒子神宗繼位。這位20歲的小皇帝英銳精明,年少有大志,非常看重司馬光的工作,當年十月便面賜“令候書成日寫入”的禦序一篇,其中說:“《詩》雲:‘商鑒不遠,在夏後之世。’故賜其書名曰《資治通鑒》。”於是有了個好書名。當時司馬光精力正旺,心情又好,再加上學識廣、閱歷深,開頭五年進展很快,迅速完成了周、秦、漢、魏四朝76捲。王安石變法開始後,由於政見不合,他在政治上失意,便一再乞請辭去政務。神宗於熙寧四年(1071年)封他個“西京留司御史臺兼舉嵩山崇福宮”的虛銜,同意他遷書局於洛陽專事修史。其後15年,除熙寧七年(1074年)應詔上了《言朝政闕失》的奏章,絶口不論政事。元豐七年十二月初三(1085年元旦),《資治通鑒》經19個春秋的修纂告成。共294捲,加上它的副産品《通鑒目錄》、《通鑒考異》各30捲,總計354捲,300餘萬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訖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記載了16個王朝、共1362年的重大史實。全書內容廣泛,考證精當,文筆生動,以編年體敘述,其所徵引的書籍,除正史19種近2000捲外,另有雜史、筆記、文集等有名可循的300多種。
《資治通鑒》問世後,不僅震動了整個史學界,而且廣為讀書人所喜愛,迄今如此。翦伯贊曾這樣評價過:“《通鑒》……敘事則提要鈎元,行文則刪繁就簡,疏而不漏,簡而扼要;言必有據,沒有空話;事皆可徵,沒有臆說;文字精練,沒有費辭。”(翦伯贊:《翦伯贊歷史論文選集》,371頁,人民出版社,1980)這一點是《資治通鑒》所做到的,也是司馬光本來力求的意旨。司馬光這個主編不光詳細地規劃修史的步驟,物色人選,分配任務,自己主筆,而且親自核實材料,特別是刪節、潤色文字。翦伯贊所說的這些優點,全出自司馬光本人的手工。司馬光物色的劉刷劉攽、范祖禹三位主筆本來就是有名的文史專傢。劉恕熟覽上下數千年史,各類史料相當熟悉,尤其精於魏晉史。劉攽著書百捲,於史學特別擅長。范祖禹曾著《唐鑒》12捲,號稱“唐鑒公”。就是這些高手,司馬光還要求他們“寧煩勿略”,以免漏掉重要的史料。這樣一來,開始編出來的長編篇幅有點兒嚇人。比如范祖禹的唐紀長編達700餘捲,經司馬光剪裁、提煉、綜合、概括,編定為81捲,減掉了600多捲。司馬光在給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宋敏求的信中言及此事:“自前秋始刪,到今已二百餘捲,至大歷末年耳。嚮後捲數又須倍此,共計不減六七百捲。更須三年,方可粗成編。又須細刪,所存不過數十捲而已。”劉恕的兒子劉羲仲曾說,他父親在書局時衹是排比事實編成長編,最終取材成型全由司馬光筆削。初稿完成以後,當年又組織專人進行校訂,除司馬光、范祖禹外,加入名士劉安世、黃庭堅、孔武仲、張舜民諸人。司馬光從47歲起編撰《資治通鑒》而至於近70歲完稿,在這漫長的歲月裏,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研精極慮,窮竭所有,日力不足,繼之以夜”,以致“骸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目前所為,旋踵遺忘。臣之精力,盡於此書”(《〈資治通鑒〉進書表》)。成書不到兩年,他便積勞而逝。一部《資治通鑒》,字字是司馬光的血汗凝鑄成的。有如此學識之人,再加如此工作態度,《資治通鑒》纔如此好看,纔不能不好看。
翦伯贊還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說如果主編不管事,集體成員不管怎麽強,寫出來的書也不過是百衲被。司馬光做了個好主編、模範主編,他把一床百衲被縫得連針綫的痕跡都看不出來,變成錦綉文章。自中國有正統國史以來,衹有《左傳》、《史記》、《漢書》這類個體編纂的史書登峰造極。但是隨着歷史的推移,時限不斷增加,史料不斷增多,特別是五代之際發明了印刷,史料增量有了突變,這時候個體修史已變得力不從心。莫說通史,即便斷代史,也勢必要集體創作。集體創作往往各打各的鼓、各吹各的調,各代史書除《資治通鑒》外,都是如此。司馬光的才能不光在他的史學底子,還在於他當主編的組織協調才能,在於他創造了以長編刪節的特殊方法、他敏銳的史識眼光和操縱削刪文字的功夫。還有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有個人修史的興趣和志嚮,他先做了一回司馬遷修《通志》,像司馬遷那樣於修史有生命上的觀照。司馬光在朝中做官,其思考問題的習慣,全都是歷史學的。惟其如此,他會謝絶當官,他會消耗生命,全身心地去當主編。他的《資治通鑒》就像他的生命史,是活的藝術品。因而它當然不會是破碎的百衲被。
可惜的是,這部著作於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在杭州雕版印成時,司馬光已不在人世了。然而這部書卻成了他鮮活生命的延續,像《史記》那樣,讓一代又一代的人想看。數百年間,註釋、續補、刪節、改編、辨誤著作層出不窮。多少人在追隨《資治通鑒》,追隨主編司馬光。被認為註釋成就最大的鬍三省,是宋理宗寶祐年間(1253—1258年)進士,歷任縣令、府學教授,他先遵父命為《資治通鑒》作註,完成了《通鑒廣註》97捲、《通論》10篇以及《校讎凡例》等,但毀於元軍入侵戰亂中。宋亡後,他隱居不仕,又買書發奮重來,這時傢境已十分貧睏。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鼕纔完成,定名為《〈資治通鑒〉音註》。鬍氏撰此書前後歷時29年,三易其稿。這部著名的“鬍註”涉獵範圍極廣,凡與正文有關的典章制度、郡縣沿革、民族變遷、域外概況,甚至草木蟲魚的名狀,都一一註明,並指出了原書前後的照應和某些錯誤。今天我們讀《資治通鑒》註釋本的底本就是鬍註本。鬍三省是又一個《通鑒》魂。他好像是一個《資治通鑒》註釋的主編了。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目錄 | 序言蝴蝶夢裏傢國(1) | 序言蝴蝶夢裏傢國(2) | 900年前的現代化問題 | 《救荒活民書》 | 紙幣與信用 | 奇璞與良儈(1) | 奇璞與良儈(2) | 開肆三萬傢(1) | 開肆三萬傢(2) | 粘在地上的商業 | 皇傢外貿 | 官辦“公司” | 專業戶 | 《耕織圖》 | 畫金刺綉滿羅衣 | 南宋官窯 | 竜井問茶(1) | 竜井問茶(2) | 宋學精神 | 理學為誰用 | 官學私學(1) | 官學私學(2) | 選人考什麽纔(1)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