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景名胜 》 万里长城纵横谈 》
第七编 雄关要隘(9)
董耀会 Dong Yaohui
汉代玉门关遗址是否已找到?
玉门关是汉长城著名的重要关隘,“丝绸之路”的南路和北路都从此关经过。汉代玉门关从汉武帝年间修建,到东汉延光年间的200多年里,曾三次废关。由魏晋南北朝以来,战争频繁,丝绸之路交通阻断,玉门关随之废弃。到唐代,通西域走新北路即经安西通哈密一道,以至汉代玉门关这座赫赫有名的古关的确切所在地,鲜为世人所知,宋以后中国与西方的陆道交通衰落,玉门关遂废圮,逐渐被流沙所侵吞。根据巴黎所藏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唐代写本《沙州都督府图经》残卷,及后晋写本《寿昌县地境》的记载:玉门关在寿昌北80公里,其方位约在今敦煌西北。清道光《敦煌县志》在敦煌西北的小方盘城下注“汉玉门关”,后来许多史学家以此推断玉门在敦煌县西北的小方盘城。但近年来甘肃文物考古工作者在小方盘城的西面11公里的马圈湾烽燧遗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汉简1217枚,考察人员根据新发现的资料推断玉门关应设在马圈湾的西侧。玉门关到底在哪里还待今后考古发掘的新发现才能确定。
高阙塞究竟在狼山的哪一个山口?
高阙是战国时期赵长城西部重要关隘,在今内蒙古杭锦后旗东北,阴山山脉西段——狼山东部的狼山口。北连蒙古高原,南接黄河沿岸丰绕的农业平原,渡过黄河可进入河套地区,军事和交通地位极为重要。
古高阙塞即狼山口一带的长城,是由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北部小佘太乡察右台山的阴坡,进入乌拉特中旗狼山之中的。这里因山中无土,城墙多用石料构筑。长城进入狼山之后,向西延伸,经石哈河、召苏河、乌不浪口、沁达门沟、呼鲁斯太沟到达狼山口;复由狼山口向西,经东乌盖口、西乌盖口、红砂口、哈日格乃口、苏木图沟口,而后又西沿阿贵山入宁夏境内。长城大抵蜿蜒于上述各口之北约5至15公里的地方。
大狼山口以东的呼鲁斯太沟中有一段长城遗迹,遗迹在沟里15公里处。这里的山峦自西面的狼山口过来,然后分成两条支脉,长城就筑在南面那条支脉上。在南北两条支脉之间是一宽阔地带,宽约5公里。站在长城上向北瞭望,只见群山起伏,犹如汹涌澎湃的波涛,形势十分险要。砌筑长城用的大都是紫色和米黄色的人工敲砸而成的片状石块,少数是自然石。经过历年曝晒、风化,表面已呈黑色或黑绿色。砌筑长城的石块,大小薄厚不够规则,宽度一般为30—50厘米,厚度一般为5—20厘米,也有特殊大的和特殊小的。垒砌的方法,为交错叠压式,非常规整。
鸡鹿塞屯戍情况如何?
鸡鹿塞坐落在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沙金套海乡太阳庙山的哈隆格乃峡谷口。对这一长城要塞,史籍多有记载,如《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称:公元前124年“都尉韩说从大将军出窳浑,至匈奴右贤王庭”。按“窳浑”,为公元前121年汉所开朔方郡县之一,鸡鹿塞就属窳浑县,位于县之西北15公里处。《汉书·地理志下》朔山郡窳浑:“有道西北出鸡塞,屠申泽在东。”故出窳浑就是指出“鸡鹿塞”。又据《汉书·匈奴传》载,公元前51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宣帝遣官兵护送呼韩邪等出朔方鸡鹿塞。并调拨边塞谷米三万四千斛作为单于及其部众的粮食。另外,89年汉将窦宪、耿秉也是出鸡鹿塞而进袭北匈奴的。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鸡鹿塞位置十分重要,也是古代贯通阴山南北的咽喉要地。鸡鹿塞可能是在元朔初汉取得河南地后而修筑。
由于鸡鹿塞是汉匈之间交通往来的通道,加以附近又有屠申泽,汉代除筑城设防外,还在鸡鹿塞所在的窳浑县一带发展垦殖业,“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用屯田以济费。据历史气候学家研究,西汉时气候条件较今为优越,其时此处当为一片草原,今已沦为乌兰布和沙漠的一部分。从鸡鹿塞石城往东约10公里处,也有一座石城,但比鸡鹿塞石城小。在这座小石城的西北方约5公里处,又有一座相似的小石城。此外,在这里每隔一二里就有一座石筑烽燧。在鸡鹿塞石城的西南方也有同样的石筑烽燧。这些石城、烽燧在鸡鹿塞外围,形成拱卫鸡鹿塞之势。
唐人诗句中的萧关在哪里?
萧关位于宁夏固原古城东南,是历史上重要的关隘,因关口附近萧蒿茂密而得名。萧关创建于汉文帝时期,在当时是关中与陇东的交通要冲,被古人称为“灵武咽喉,西凉襟带”。西汉前期,由于汉廷无力大规模对匈奴作战,对匈奴的掠扰只能采取守势,但匈奴愈益骄横,连年入犯汉朝边郡,掠掳人口畜产。萧关所在的陇西郡是几个主要受害地区之一,萧关更是首当其冲。公元前166年匈奴攻进萧关之后,长驱陇西,把秦始皇出巡陇西、北地时所建的行宫火烧为灰烬。公元前112年至公元前107年汉武帝两次出巡边塞,都是由此经过。北宋时期,萧关正处北宋和西夏交界地带,为防御西夏进攻,北宋于1105年在今固原地区同心县又新筑了一座萧关,史称北萧关。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王维、岑参、卢纶等都写过很多歌颂萧关的诗作。如王维:“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陶翰:“驱马击长剑,役役至萧关”。卢纶:“今来部曲尽,白首过萧关”。在一些描写萧关一带情景和远征战士戍边生活的诗中,最受人喜爱的还是王昌龄的《塞上曲》:“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这首诗给后人留下了一幅当时萧关金秋胜景的美丽画卷。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资料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
|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 | 第一编 历史沿革(2) | 第一编 历史沿革(3) | 第一编 历史沿革(4) | 第一编 历史沿革(5) | 第一编 历史沿革(6) | 第一编 历史沿革(7) | 第一编 历史沿革(8) | 第一编 历史沿革(9)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0)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1)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2) | 第一编 历史沿革(13)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 | 第二编 建筑遗存(2) | 第二编 建筑遗存(3) | 第二编 建筑遗存(4) | 第二编 建筑遗存(5) | 第二编 建筑遗存(6) | 第二编 建筑遗存(7) | 第二编 建筑遗存(8) | 第二编 建筑遗存(9)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0) | 第二编 建筑遗存(11) | |
| 第 [I] [II] III [IV]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