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心灵体操   》 第84节:喜欢一种桌子      刘心武 Liu Xinwu

  还是不想马上说出来。
  人类之间,免不了冲突。处理冲突之道,以我年轻时受的教育,敌我矛盾是"你死我活",即一个阶级消灭另一个阶级,具体到白刃战,讲究刺刀见红,也就是有你无我,我必活而你必死,在很特殊的情况下,可能采取一点同归于尽的方式,比如董存瑞的炸碉堡,但那也是为了我军之活及敌军之死。此外,像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应尽可能不殃及平民,不杀也不虐待俘虏等等,都是最基本的常识。
  我还没到壮年的时候,人类处理冲突之道,已有"你活我也活"之说。那还是所谓"冷战"时期,"你活我也活"被我们这边宣布为"修正主义",是一种有悖于"你死我活"的"活命哲学"。话虽这么说,但那时中、美两敌国驻波兰华沙的大使却已经开始秘密接触,后来更加以公开,叫"中、美大使级定期会谈",这种会谈进行了许许多多次,似乎永远谈不拢。但到1972年,忽有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与毛泽东言谈极欢,毛说他喜欢美国的共和党而不喜欢民主党,此话传出,令我这样的懵懂之辈惊诧莫名,后来中、美正式建交,到了今天,光是满大街的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就让我们从"你吃我也吃"的实践中深切地体味到"你活我也活"的甜头,如今更把这五个字的意蕴用两个字概括得更有神韵:"双赢"。
  上世纪末,在美国混事由的日裔学者福山宣布"历史终结"。依他的意思,"冷战"结束,全球价值标准划一为西方履行多年的那一套,人类从此进入一种活法。另一位美国学者亨廷顿则发表了"文明冲突论",说是原有的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虽消失,不同的精神信仰圈之间的冲突又将勃兴。是亨廷顿"不幸而言中"?未必,他自己也不承认眼下的事态都能装进"文明冲突"的框架里。他举出的各种文明里都有人道因素,都能找到相互间的融会点。但各种信仰里的极端一翼,就都派生麻烦。"9·11事件"后,一种处理人类冲突的手段甚嚣尘上,就是"我死你也死",用中国古话说就是"与汝偕亡"。现在几乎每周都能从传媒上看到"自杀性袭击"的报道。"肉弹"袭击的对象往往又并非武装的敌人,而是平民、游客,包括妇孺。我对"恐怖主义"没有研究,不敢多说多道,但觉得没有什么"主义"的"干脆一块儿死"的戾气,似乎也已经弥散到了我们身边的日常存在中,翻翻报纸上的地方新闻版,充斥着这类的市井悲剧: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纠纷,却非闹得两败俱伤甚至同归于尽。
  人类这是怎么了?
  依我拙见,人类处理利益冲突之道,"你死我活"、"我死你死"、"我活你也活"三种之中,还是最后一种可取。而要达到"你活我也活"的目的,各利益冲突方就应该接触、对话、谈判、互做妥协、互相宽容、各有退让,最后也就各得其所。
  于是你也就知道,我喜欢的是什么桌子了。对,就是谈判桌。这种桌子一般地方还不多见,但电视新闻里常露面。多半是一长条,利益冲突或虽无大冲突但各自仍需维护己方利益的谈判者,各坐桌子一边,桌上每位谈判者身前必有一份饮料。我仔细观察过,似乎没有什么谈判者真动用过那些饮料,但那些饮料绝对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道具,是一种人类文明相处的象征,万万不可省略。有时谈判桌很大,呈"O"字形而中空,那中间便一定摆着盆栽鲜花或硕大的艺术花插,鲜花(偶尔也会是绿色观叶植物)更是一种"你我皆活"的象征。有的时候利益需要协调的不止是两方,那谈判桌的样式就会很特别,当年美国结束越战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和谈,那谈判桌的摆法就格外有趣。关于朝核问题的六方会谈,第一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完事后那谈判厅对外开放参观,我虽没去,却对向公众开放这一措施十分赞赏,我希望参观者不要把注意力仅仅放在厅堂的华丽气派上,最好能围着那谈判桌多绕几圈,想想人跟人能沟通,能互让,能令世界和平,生灵不遭战火特别是核火,永离恐怖,该有多好。
  我小时候,常玩打仗的游戏,当然是"你死我活"的玩法,遇到"饮弹而亡",模仿电影里的套路,如扮"我军"定是英雄无悔的壮烈牺牲相,如扮"匪军"则满脸怪相哇哇乱叫最后麻袋般倒地。现在的孩子很少做这种游戏了。那天听一位中学教师说,她班上的一些孩子有天放学后忽然把课桌并成一长条桌,居然玩起了"谈判桌边两边坐,各自都把条件摆"的游戏,有扮"主谈"的,有扮"副手"、"随员"的,有扮"翻译"的,更有扮"记者"拍照录像后被扮"保卫"的请出"谈判厅"的,噫,似模似样地从坚持与让步的磨合中"寻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幕!人类进步的"青萍之末",此之谓夫!
  贵的停顿
  报载北京、上海的几个演出团体都将演出安东·契诃夫的剧作。我觉得这是一道福音。浮躁的世风需要清新的艺术帮助廓清。契诃夫的全部作品,包括小说和剧作,贯穿着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反庸俗。在庸俗招摇过市、膨胀无度的当下,契诃夫作品绝对是宝贵的精神资源。
  契诃夫的作品大体上都属于现实主义的范畴,他的剧作设定的舞台节奏就是生活本身的自然节奏,但他那现实主义又超越了古典现实主义,拿他剧作的设定节奏来说,有点像后来的现代派艺术家把马桶搬到展览厅里,实际上已经具有对传统戏剧的颠覆性,骨子里是相当前卫的。
  契诃夫的剧本文字优美,仿佛散文诗,可读性很强;可演性呢,稍微知道一点他那个时代戏剧史的就都记得,因为缺乏他以前那些舞台演出中惯有的"戏剧性冲突",又没有什么怪异的场景、角色,表现的就是最常态的生活和人物,因此,他的剧作首演往往都是大失败。像《海鸥》的首演,还没演完观众就不耐烦地发出嘘声,躲在剧院角落里观看的契诃夫溜出剧院后,在冷风里沿着河岸悻悻地踽踽独行许久,从此加重了肺部疾患。有史家说他的英年早逝,与此次失败的打击有直接关系。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我的心理保健操第2节:皱皮苹果第3节:譬如朝露第4节:春水浴心
第5节:心灵百叶窗第6节:一把米有多少粒第7节:这朵花儿叫喜欢第8节:云锦满心湖
第9节:镟出自己的小木梨第10节:长吻蜂第11节:别临时摆动舌尖第12节:香槟玫瑰
第13节:淡黄的银杏第14节:亲近牛筋草第15节:康熙开心果第16节:碰头食
第17节:勇对平淡第18节:从今不怵这只杯第19节:顾影自赏第20节:栽棵自己的树
第21节:装满自己的碗第22节:半拉西瓜第23节:迈过本命年的“坎儿”第24节:我的绿宝石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