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 》 老北京的小鬍同 》
第84節:北京城雜憶(7)
蕭乾 Xiao Qian
以前收購廢品的方式靈活多了,並不都是現錢交易。比方說,"換洋取燈兒的"就是用火柴來換破舊衣服和報紙。"換盆兒的"沿街敲着挑子上的新盆吆喊。主婦們可以用舊換新。有時候是兩三個換一個,有時候再貼上點錢。如今倒好,傢裏存了不少啤酒瓶子,就是沒地方收!
說起在北京吃館子難,我就想起當年(包括五十年代 )"挑盒子菜的"。誰傢來了客人,到飯館子言語一聲,到時候就把點的菜裝到兩個籠屜裏,由夥計給挑傢來了。也可以把飯館裏的廚師請到傢裏來掌勺。那時候有錢就好辦事。現在有時候苦惱的是:有錢照樣也幹着急。
我小時門口過的修理行業簡直數不清。現在碟碗砸了,一扔了事。以前可不是。門口老過"鋦盆兒鋦碗兒的",挑子兩頭各有一隻小銅鑼,旁邊拴着小錘兒,走起來就奏出細小的叮當響聲。這種人本事可大啦。隨你把盆碗摔得多麽碎,他都能一塊塊地給對上,並且用黏料粘好,然後拉着弓子就把它鋦上啦。每逢看到考古人員拼補出土文物時,我就想,這正是"鋦盆兒鋦碗兒的"拿手本領。
有一回我跟一位同學和他母親去東四牌樓東 祥買布。同去的還有他的小弟,纔三歲。掌櫃的把我們迎進布鋪之後,夥計就把那小弟弟抱上樓去玩了。買完布,我們上樓一看,店裏有個小徒弟正陪着那小弟弟玩火車哪。原來樓上有各種玩具,都 是 為 小 顧 客 備的。掌櫃的想得多周到!這麽一來,大人就可以安心去挑選布料啦。
去年我在德國參觀一傢市立圖書館。走進一間大屋子,裏面 全 是 三 五 歲 的 娃娃,一個個捧着本畫兒書在亂翻。一問,原來主婦們帶娃娃來看書,可以把孩子暫時撂在那裏同旁的娃娃玩,有專人照看。
日的北京老鬍同人傢,仍帶給你往昔歲月的暢想。
這樣,還早早地就培養起孩子們對書的愛好。想得有多妙!當時我就想起了東 祥來。
現在搬個傢可難啦。有機關的還可以藉輛卡車,來幾位戰友兒幫忙。沒機關的可就苦啦。以前有專門包搬傢的。包,就是事先估好了一共需要多少錢;另外,包也就是保你樣樣安全運到。傢主衹在新居裏指指點點:這張桌子擺這兒,床擺那兒。搬完了,連個花盆也砸不了。
那時候要是不怕費事,走遠點兒可以按批發價錢買點兒便宜貨。我就常蹬車去果子市買水果,比鋪子裏按零售價便宜多了,但稍有不慎也會每逢在國外看到跳蚤市場,我就想北京德勝門曉市。那是個專賣舊貨的地方。據說有些東西是偷來的黑貨。曉市天不亮就開張,所以容易銷贓。我可在那兒上過幾回當。一次買了雙皮鞋,沒花幾個錢還擦得倍兒亮。可買回穿上沒走兩步,就裂口啦。原來裂縫兒是用漿糊或泥巴填平,然後擦上鞋油的!
我最懷念的,當然是舊書攤了。隆福寺、琉璃廠--特別是年下的廠甸。我賣過書、買過書,也站着看過不少書。那是知識分子互通有無的場所。五十年代,巴金到北京,我常陪他逛東安市場舊書店。他傢那七十幾架書(可能大都進了北圖 ) 有很大一部分是那麽買的呢。
我希望有一天北京又有了舊書攤,就是那種不用介紹信,不必拿戶口本就進得去的地方。
七、佈局和街名
世界上像北京設計得這麽方方正正、勻勻稱稱的城市,還沒見過。因為住慣了這樣佈局齊整得幾乎像棋盤似的地方,一去外省,老是迷路轉嚮。瞧,這兒以紫禁城(故宮 ) 為中心,九門對稱,前有天安,後有地安,東西便門就相當於足球場上踢角球的位置。北城有鐘鼓二 樓,四面是天地日月四壇。街道則東單西單、南北池子。全城街道就 沒幾條斜的,所以少數幾條全叫出名來了:櫻桃斜街,李鐵拐斜街,鼓樓旁邊兒有個煙袋斜街。鬍同呢,有些也挨着個兒編號:頭條二條一直到十二條。可又不像紐約那樣,上百條地傻編,北京編到十二條,覺得差不離兒,就不往下編了,給它叫起名字來。什麽香餌鬍同呀,石雀鬍同呀,都起得十分別緻。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資料來源】上海三聯書店 |
|
|
第1節:籬 下(1) | 第2節:籬 下(2) | 第3節:籬 下(3) | 第4節:籬 下(4) | 第5節:落 日(1) | 第6節:落 日(2) | 第7節:落 日(3) | 第8節:一隻受了傷的獵犬(1) | 第9節:一隻受了傷的獵犬(2) | 第10節:慄 子(1) | 第11節:慄 子(2) | 第12節:慄 子(3) | 第13節:慄 子(4) | 第14節:慄 子(5) | 第15節:慄 子(6) | 第16節:慄 子(7) | 第17節:慄 子(8) | 第18節:慄 子(9) | 第19節:慄 子(10) | 第20節:皈 依(1) | 第21節:皈 依(2) | 第22節:皈 依(3) | 第23節:皈 依(4) | 第24節:皈 依(5) | |
| 第 [I] [II] III [IV] [V] 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