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杂家 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文化藝術   》 第84節:“舞蹈的活化石”——儺舞      何躍青 He Yueqing

  “舞蹈的活化石”——儺舞
    儺舞被稱為“舞蹈的活化石”。它對於今天的舞蹈有很大的啓發作用。挖掘舞蹈原型和對於舞蹈活化石的發掘和整理工作也必將是我們更好的進行創造的基礎。因此,儺舞這一歷史文化遺産,應該引起重視。
  儺舞又稱“走成悵”,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舞蹈,大約在唐宋時期從中原流傳到雷州。在雷州農村,每年農歷正月十二至十五都舉行一次“大攤”活動。是日,儺隊輪流到各傢各戶的庭院中跳儺舞,演員6~8人,手足係上小銀鈴,清脆悅耳,鑼鼓伴奏,鞭炮齊鳴,場面非常熱鬧。整套舞蹈表現出一“耀武揚威”、“移山倒海”、“升天入地”、“驅邪捉鬼”等情節。舞蹈動作簡樸威武、豪放粗擴,富有地方特色,儘管猙獰恐怖,但也深受群衆喜愛。
  據考證,儺舞,起源於大禹治水所演創,至今已數千年之久。史稱黃帝命蒼頡造文字,天地昏黯,鬼神狂泣,就是指儺流落人間。考古工作者在湖北荊州一座戰國楚墓中,發掘出一件精美的玉雕面具。據考古專傢研究,這件我國迄今首次發現的玉雕面具,質地為青玉,極像南豐儺舞中刑夭面具。
    在遠古“仰韶文化”和“竜山文化”中,就産生了原始儺舞蹈。它直接産生於勞動過程,與音樂、舞蹈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可以說是人們勞動過程中動作和調節勞動步調的聲音再現。
  殷虛中出土的甲骨文卜辭,代表着古代舞儺表演者面帶着假面具行舞,多半還是阿圖騰崇拜舉行的巫術禮儀活動聯繫在一起的,籠罩着原始宗教氣氛,其特點是神性強於人性,而形象基本上則是人禽(獸)合體,幻想、色彩極為濃烈。表現一些部落宗族所崇奉的天帝之間的聯盟或戰爭,對領袖的歌頌和對英雄人物的崇拜,也有對祖先的神化,起舞者一般為各國巫史之流。 流坑是有名的千年古村,被譽為藏着華夏耕讀文明的最後孤本,諸多的民俗文化在這裏得到了保留,而民俗文化裏最值得一提的是流坑儺。
  關於流坑儺的起源,有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傳說。據說,流坑儺是北宋年間流坑村進士董逸罷官回鄉時帶回故鄉的,返鄉時他讓書童把儺舞行頭都放在擔中,可在渡河時,書童不小心把擔子掉入水中,一些儺面具漂到了南豐,另一些儺面具流到流坑,儺從此便在董逸的故鄉紮根了。南豐儺面具形象粗獷樸拙,而流坑的儺面具形象則更為人性化。
    村民們的日子過得散漫悠然,他們的儺舞也就少了莊嚴肅穆,而多了許多世俗的歡娛。全村有八條大巷,在流坑有“八房八儺班”的說法。如今的儺班是由各房中抽調而來組合而成,演出的劇目多是百姓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表演時所有演員衹跳不說,熱鬧詼諧。儺班最後的劇目是“搶羅漢”,所有演員突然取掉面具,各自動作,打拳、踢腿、翻斤鬥、跳桌子,盡其能力地亂蹦亂跳,煽動了全場情緒,點燃了表演的高潮。
  跳儺舞的人從頭至尾玩的就是戴着令人生畏的猙獰面具做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當地但凡有添丁、娶妻、嫁女等喜事,都要去儺神廟請來儺神和儺班。儺班先要給喜傢“走報”,娶親的“走報”送上個祝其早生貴子的泥娃娃;考上大學的“走報”送“狀元及第”紅匾或賀詞對聯……然後在喜傢的廳堂裏表演一番儺舞,演完要焚香祭拜儺面具,一個時辰後再到村中戲臺為全村人演。
  流坑儺表演細膩傳神,動作誇張詼諧,服飾考究精美,伴奏也是管弦樂和打擊樂齊上,很富戲劇性。看流坑的儺戲,舉手投足間散發着幽默、滑稽、歡快,令人有衝上臺與之共演的衝動。
  但是流坑儺戲的現狀令人擔憂。表演儺舞的無一例外地全是老人。儺舞表演對老人來說,是不小的體力活。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年輕人幾乎都外出打工了。表演完儺舞的老人們,會在戲臺旁的空地上,擺下一張藤椅或直接靠在墻根,除了聊天,就是曬太陽了。他們的表情似乎仍停留在儺舞的悲歡離合中。當外人來問及儺班情況時,便難掩失意與落寞。他們擔心,年輕人都出外打工了,儺戲就會後繼無人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地震出版社
第1節:前言第2節:老子與《道德經》第3節:千古儒聖孔子
第4節: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第5節:中國法之源《韓非子》第6節:新詩體楚辭
第7節:司馬遷與《史記》第8節:斷代史巨著《漢書》第9節:唐詩泰鬥李白
第10節:史詩寫安史——詩聖杜甫第11節:白居易與《琵琶行》《長恨歌》第12節:山水遊記巨著《永州八記》
第13節: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第14節:女詞人李清照第15節:理學大師朱熹
第16節:愛國詩人陸遊第17節:施耐庵與《水滸傳》第18節:羅貫中與《三國演義》
第19節:吳承恩與《西遊記》第20節:蒲鬆齡與《聊齋志異》第21節:諷刺文學的典範《儒林外史》
第22節:文學奇葩《紅樓夢》第23節:紀昀與《四庫全書》第24節:魏源與《海國圖志》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