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类 孟子他說   》 84、拋開天,衹談人      熊逸 Xiong Yi

  好了,瞭解過孟子在這節裏的種種引經據典之後,我們再翻回頭來看看。那麽,"天"在孟子的本意中如果不像後儒某些經典解釋那般的話,孟子的着力點就應該是在"人"字上了。不錯,人力的極至就是"仁",所以孟子在這節當頭便說:"仁則榮,不仁則辱"。
  --這個論調照我們現代人看來好像並沒什麽大不了的,甚至還顯得有些迂腐,殊不知這可實在是儒傢知識分子的一個重量級命題,是孔孟之道的重中之重。這是老夫子們拍腦門想出來的麽?未必,我們不妨看看漢朝初年讓知識分子們大感興趣的一個社會科學重點課題:秦朝為什麽會亡國?
  想秦始皇當年滅六國、稱皇帝,何等威風,怎麽眨眼間就完蛋了呢?以前的夏、商、周不管再怎麽樣也都是幾百年的綿延基業,可秦朝怎麽就這麽短命呢?這可是史無前例的啊,值得大大研究!
  這個問題我們現代人可能不覺得怎麽重要,因為我們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上已經看過了太多了短命王朝,不新鮮。可漢朝人當時可不這麽想,在他們的歷史裏還衹有夏、商、周這三大王朝,每一個王朝都有好幾百年的歷史,像秦朝這樣衹傳了兩代就亡國的事情還真是史無前例。這是為什麽呢?
  非常事件肯定有非常原因,如果找不到這個原因,我們漢朝會不會重蹈秦朝的覆轍?好傢夥,真要這樣可不得了!--漢初的知識分子們這樣想着,紛紛加緊了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工作。
  年輕的賈誼博士寫出了重量級的學術論文,為許多人熟悉的《古文觀止》裏選錄的《過秦論》就是賈誼這一論文的節選。賈誼先是歷數了戰國時代裏一連串秦國國君的變法圖強,秦國的國力一代比一代強大,傳到秦始皇這代,滅掉六國已經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及至秦始皇建立秦帝國之後,勢力之大,誰也惹不起他,於是乎"鬍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秦始皇這套做法,套用孟子的觀點,就是"以力服人",完全靠嚴刑峻法來統治國傢。我們要形容一個國傢強盛,都知道一個常用詞叫"國富民強",可秦朝卻是"國強民弱"--賈誼認為,"國強民弱"是秦始皇刻意營造的政治局面,所以,秦朝的老百姓雖然表面看上去是生活在一個強大的帝國之內,但這是驢糞蛋兒外面光,如果切開驢糞蛋兒仔細看看裏面,會發現完全不是那麽回事。秦政府的統治手段並不把老百姓當人:除各類計算機教材之外所有書籍一概燒光,交頭接耳議論朝政的人一概殺光。秦始皇認為,這樣一來,老百姓就全都老實聽話了,秦朝政權也就穩如泰山了。
  --我給賈誼補充兩句:其實呢,秦始皇的這些做法對於原本屬於"戰國七雄"之一的秦國人民來說或許算不得什麽,因為秦國從商鞅變法以來就致力於把國民變成動物。在官方心目中,最理想的人民群衆腦子裏應該衹有兩個字:一個是"耕",一個是"戰",也就是說,秦國人除了吃喝拉撒、生兒育女之外,就衹知道種田和打仗,既不會思考也不會鬧事,政府讓幹什麽就幹什麽;當然,政府對老百姓也不虧待:豐收有奬勵,殺敵有提成。這就是秦國的社會傳統。所以,等秦始皇滅掉六國之後,社會問題就潛伏下來了,因為秦國人有這種社會傳統,而六國人卻沒有。
  賈誼接着說:秦朝看上去國傢富強、江山穩固,可誰知道沒多少年就有陳勝帶頭造反了。回過頭來想一想,秦滅六國的時候,六國之中有得是當時天下數一數二的人才,而且錢不算少,兵不算寡,就這都被秦國給滅了。可陳勝呢,衹不過是個窮人傢的苦孩子,又沒錢、又沒勢,一夥人連像樣的武器都沒有。可就是他們這些人,這一造反,天下人無不聞風影從,沒兩年就把偌大的一個秦帝國給推翻了。哎呀呀,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賈誼為這個問題找原因,找來找去,發現這都是秦政府不行仁義鬧的。
  仁義不施,攻守易位。賈誼博士得出了這個結論以後繼續闡發,數落完了秦始皇,又數落了一通秦二世,認為這二位都是"不仁則辱"的典型代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1、自序梁惠王章句上 2、"禮儀之邦"其實是別的意思
3、河南人惹誰了?4、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
5、中國人也篡改過教科書6、封建社會是個好社會
7、拉大旗,做虎皮,打着紅旗反紅旗8、聖水、清水和髒水
9、人民是可以自由遷徙的10、別把政府失職說成自然災害
11、兩千年前的中國人妖12、孟大俠天下無敵
13、孟子要搞和平演變14、姓陳的沒一個好東西
15、自由主義在齊國16、詠春拳訣
17、孟子的生活作風問題·說實話騙人才是真功夫18、胸有成竹說錯話
19、人人成佛,人人成聖20、草民們的瞎激動
21、書生好談兵22、賣國、亡國全有理
23、親娘、後娘、別人的娘,有奶就是娘24、有奶就是娘,有槍也是娘,有奶有槍更是娘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