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老俗事   》 第84節:民間花會瑣談(1)      周簡段 Zhou Jianduan

  民間花會瑣談
  古老的北京城,廟宇梵宮星羅棋布,佛事活動四季頻繁,幾乎每隔半月便有一次廟會,因此,與廟會息息相關的民間花會,也日趨發展起來。其組織之嚴密,技藝之高超,影響之深遠,均值得一談。
  民間花會源遠流長,早自漢代即有之,彼時稱作"百戲",宋、元時稱"社火",其活動內容多為高蹺、旱船、秧歌、舞獅等等。南宋範成大對它的評論是:"不可悉記,大抵以滑稽取笑。"清代以來,由於滿族統治階級及八旗庶民皆迷信神佛,從而使民間諸般花會披上了一層濃厚的佛教色彩。尤其進入晚清後,由於慈禧太後的賞識與推崇,京城內外的民間花會組織不斷擴大,種類逐年增加,技藝日臻高超,影響日趨深遠。迄今有些會種,依然活躍在北京乃至全國諸多城鎮鄉村。
  絢爛多彩的民間花會,舊京謂之"走會"或"過會"。因其從會首傢出發,前往寺廟朝頂進香,總要穿街過巷,邊走邊練,故曰"走"或"過"。凡名剎開放之日即走會之日,如正月初二廣安門外五顯財神廟祭財神,三月初三東便門裏太平官王母娘娘蟠桃聖會,四月十八日妙峰山碧霞元君誕辰,五月初十宣武不習外都城隍廟城隍出巡,六月二十四日崇文門外關王廟把關(雲長)老爺磨刀,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什剎海廣化寺盂蘭會等等。屆期各會雲集於山門內外,歌之舞之,極一時之盛。
  花會中的領袖曰"會首",內部人則稱這為"把兒頭"或"大督管",非德高望重、有錢有閑者,莫敢就其位。輔佐會首主持會務者謂之"前引",一般由兩位諳於會規、巧舌如簧、精明幹練的中年人充任。會中之成員,統稱為"會友",均係五行八作中的窮苦勞動者與虔誠的佛教徒。
  凡願參加某檔花會者,首先熟習並承認其會規,由充當中人(即介紹人)的老會友口傳心授。其條目甚多,諸如"心有神佛,勿生邪念"、"籠箱自帶,茶飯不擾"、"善事多行,莫與人爭"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帶着神秘與迷信色彩的會規,是促使衆多會友團结共事的一條紐帶。其人際關係就像古代的梁山好漢那樣,"八方共域,異姓一傢……心情肝膽,忠誠信義並無差。"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序(1)第2節:序(2)第3節:'書春'的筆墨生涯
第4節:新春話年畫第5節:北京人買年貨第6節:北京人年關搪賬
第7節:門神挂錢窗戶花兒第8節:平民之傢做年菜第9節:佳餚美酒醉除夕
第10節:爆竹聲中一歲除第11節:迎春福、祿、壽(1)第12節:迎春福、祿、壽(2)
第13節:探親訪友話蒲包第14節:北京人吃餃子第15節:北京"雜拌兒"
第16節:新春逛廠甸(1)第17節:新春逛廠甸(2)第18節:新春逛廠甸(3)
第19節:新春逛廠甸(4)第20節:晚清官場拜年習尚第21節:侗族春節習俗
第22節:春節話青田年糕第23節:漫話"初五開市"第24節:元宵之夜燈如畫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