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科全书 》 册府元龟 》
卷八百三十八◎总录部·文章第二
王钦若 Wang Qinre
杨亿 Yang Yi
◎总录部·文章第二
晋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在魏为步兵校尉会文帝让九锡公卿将劝进使籍为其辞籍沉醉忘作临诣府使取之见籍方据按醉眠使者告籍便书按使写之无所改窜辞甚清壮为时所重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於是赋豪杰诗陈留王景元四年卒嗣宗能属文初不留思作咏怀诗八十馀篇为世所重著达庄论叙无为之贵文多不录籍尝於苏门山遇孙登遂著大人先生传。
嵇康字叔夜谯人为中散大夫著养生论君子无私论康能属文撰上古以来高士为之传赞欲友其人於千载也。又作太师箴亦足以明帝王之道焉复作声无哀乐论甚有条理康所著诸文论六七万言皆为世所玩。
何劭字敬祖为仆射迁司徒劭博学善属文撰荀粲王弼传及诸奏议文章并行於世。
张华字茂先范阳人学业优博辞藻温丽初未知名著鹪鹩赋以自寄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後为尚书当时诏诰皆所草定惠帝时为侍中中书监华惧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为讽华所著文章并行於世。
傅玄字休奕北地人善属文为司隶校尉卒文集百馀卷行於世傅咸字长虞玄子为司隶校尉好属文论虽绮丽不足而言成规鉴颍川庾纯尝叹曰:长虞之文近乎!诗人之作矣。
傅祗字子庄咸从父弟也。後为司徒著文章论十馀万言。
傅畅祗子也。为秘书丞作晋诸公叙赞二十二卷。又为公卿故事九卷。
乐广字彦辅南阳人为太子中庶子迁侍中河南尹广善清言而不长於笔将让尹请潘岳为表岳曰:当得君意广乃作二百句语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笔时人咸云:若广不假岳之笔岳不取广之旨无以成斯美也。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为游击将军领雍秦凉义兵与贼战被伤卒撰晋诗二十卷。
华谭字令思广陵人为鄄城令过濮水作。《庄子》赞以示功曹而廷掾张延为答教其文甚美。
向秀字子期与嵇康为竹林之游。又共吕安灌园於山阳康被诛秀应本郡计入雒秀自此行作思旧赋後为散骑常侍卒。
阮修字子宣性简狂不修人事所著述甚寡尝作大鹏赞後为太子洗马。
应贞字吉甫少以才闻魏正始中夏侯玄盛有名势贞在玄坐作五言诗玄嘉玩之武帝践祚为给事中帝於华林园宴射贞赋诗最美後迁散骑常侍卒文集行於世。
庾敳字子高为陈留相敳见王室多难终知婴祸乃著意赋以豁情犹贾谊之鸟也。
刘实字子贞为吏部郎参文帝相国军事以多进趋廉逊道缺乃著崇让论以矫之。
潘岳字安仁荣阳中牟人夙以才颖见称辟太尉府举秀才泰始中武帝躬耕藉田岳作赋以美其事後为长安令作。《西征赋》述所经人物山水文清意谐累迁黄门侍郎既仕宦不达乃作闲居赋以歌事遂情焉岳辞藻绝丽尤善为哀诔之文。
皇甫谧字士安安定人沉静寡欲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著礼乐圣真之论其後乡人劝令应辟命谧为释劝论以通志焉武帝咸宁初诏以为太子中庶子。又徵为议郎召补著作郎并不应太康三年卒所著诗赋诔颂论难甚多并重於世。
挚虞字仲治京兆长安人少事皇甫谧才学通博著述不倦郡檄主簿虞尝以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天之所者义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顺所以延福违此而行所以速祸然道长世短祸福舛错怵迫之徒不知所守荡而积忿或迷或放故借之以身假之以事先陈处世不遇之难遂弃彝伦轻举远游以极常人罔惑之情而後引之以正反之以义推神明之应於视听之表重否泰之运於智力之外以明夫仕命之不可违故作思游赋举贤良为太子舍人除闻喜令时天子留心政道。又吴冠新平天下安虞上太康颂以美晋德後为太常卿性爱士人有表荐者常为其辞。
王蔚河东猗氏人世修儒史之学魏中领军曹羲作至公论蔚善之而著至机论辞义甚美官至夏阳侯相。
王接字祖游蔚子也。为临汾公相国尚书令王堪统行台上请接补尚书殿中郎未至卒所著杂论议诗赋碑颂驳难十馀万言丧乱尽失。
束字广微阳平人性沉退不慕荣利作玄居赋以拟客难後为尚书郎卒所著补亡诗文集数十篇行於世云:
卢钦字子。若范阳人为尚书仆射领吏部卒所著诗赋论难数十篇名曰:小道子。
华峤字叔骏才学深博为秘书监加散骑常侍所著论议难驳诗赋之属数十万言。
华畅峤少子也。有才思所著文章数万言遭冠乱避难荆州为贼所害。
孙盛字安国太原人为秘书监给事中造诗赋论难数十篇。
孙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才藻卓绝爽迈不群少所推服惟雅敬同郡王济初楚除妇服作诗以示济济曰: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位至冯翊太守。
孙绰字兴公楚之子博学善属文少居於会稽游於山水十有馀年乃作遂初赋以致其意绰绝重张衡左思之赋每云:三都二京五经之鼓吹也。常作天台山赋辞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荣期云: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荣期曰:恐此金石非中宫商然每至佳句取云:应是我辈语後为廷尉卿领著作绰少以文才推称於时文士绰为其冠温王郄庾诸公之薨必须为碑文然後刊石焉。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大司马抗之少子士衡有异才文章冠世服膺儒术非礼不动抗卒领父兵为牙门将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於江表深慨後王举而弃之乃论大帝所以得後主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辨亡二篇入雒累迁中书郎齐王冏既矜功自伐受爵不让机恶之作豪士赋以刺。又以圣王经国义有封建因采其远指著五等论後成都王[A13C]表为平原内史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常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弟常与。《书》曰:君苗见兄文取欲烧其笔砚後葛洪著书称机犹玄圃之积玉无非夜光焉五河之吐流泉源如一焉其宏丽妍赡英锐飘逸亦一代之绝手其为人所推服如此所著文章凡三百馀篇并行於世。
陆字士龙士衡弟也。清正有才理入雒累迁中书侍郎成都王颖表为清河内史与士衡同遇害所著文章三百四十九篇。又撰新书十篇并行於世。
陆喜字恭仲士衡从父兄在吴为吏部尚书博学有才思常为自叙曰:余读幽通思玄四愁而作娱宾九思。又作西州清论传於世。
文立字广休巴郡人为卫尉卒所著章奏诗赋数十篇行於世。
成公绥字子安少有俊才词赋甚丽默自守不求闻达时有孝乌每集其庐舍绥为有反哺之德以为祥禽乃作赋美之。又以赋者贵能分赋物理敷演无方天地之盛可以致思矣。历观古人未之有赋岂独以至丽无文难以辞赞不然何其阙哉!遂为天地赋。又雅好音律常当暑承风而啸冷然成曲因为啸赋张华推重绥每见其文叹服以为绝伦荐之太常徵为博士历迁中书郎每与华受诏并为诗赋年四十三卒所著赋杂笔十馀卷行於世。
左思字太冲齐国人辞藻壮丽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纸笔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让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达注吴蜀而序之陈留卫。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後盛重於时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馀久而更新,於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雒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雒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邹湛字润甫南阳人为少府卒所著论事议二十五首为时所重。
枣据字道彦颍川人善文辞为太子中庶子卒所著诗赋论四十五首遇乱多亡失子腆字玄方为襄城太守亦以文章显腆弟嵩字台产才艺尤美为散骑常侍。
张载字孟阳安平人父收蜀郡太守载性雅博学有文章太康初至蜀省父道经剑阁载以蜀人恃险好乱因著铭以作诫益州刺史张敏见而奇之乃表上其文武帝遣使镌之於剑阁山。又为摧论及汜赋司隶校尉傅玄见而嗟叹以车迎之言谈尽日为之延誉遂知名起家著作位郎。
张协字景阳载弟也。少有隽才为河间内史弃绝人事屏居草泽守道不竞拟诸文士作七命世以为工永嘉初徵为黄门侍郎不就终於家。
王沉字彦伯少有俊才出於寒素不能随俗浮沉为时豪所抑仕郡文学掾郁郁不得志及作释时论是时王政陵迟官才失实君子多退而穷处遂终於里闾惠帝元康初为松滋令。
吴郡蔡洪字叔开有才名作孤奋论与释时意同读之者莫不叹息焉。
潘尼字正叔岳之从子少有清才与岳俱以文章见知性静退不竞惟以勤学著述为事著安身论以明所守元康初为太子舍人上释奠颂後为著作郎为乘舆箴。
夏侯湛字孝。若谯国人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为郎中累年不调乃作抵疑以自广。又作昆弟论後为散骑常侍卒著论三十馀篇别为一家之言初湛作周诗成以示潘岳岳曰:此文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之性岳因此遂作家风诗。
刘琨字越石中山人年二十六为司隶从事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冠绝时辈引致宾客日以赋诗琨预其间文咏颇为当时所许後为司空都督并幽冀三州诸军事。
欧阳建字坚石为冯翊太守为孙秀所害时人莫不悼惜之临命作诗甚哀楚。
江统字应元陈留人为山阴令时关陇屡为氐羌所扰孟观西讨自擒氐帅齐万年统深惟四夷乱华宜杜其萌乃作徙戎论後为愍怀太子洗马及太子之薨改葬统作诔叙哀为世所重後为散骑常侍领国子博士卒凡所造赋颂表奏皆传於世。
江字道载陈留人为太常病卒著阮籍序赞逸士箴及诗赋奏议数十篇行於世。
李赐字宗石犍为人少能属文尝为玄鸟赋词甚美州辟别驾举秀才未行而终。
李兴字隽石赐弟也。亦有文才为镇南将军刘宏参军宏立诸葛孔明羊叔子碑使兴为之文甚有辞理范坚字子尝博学善属文怀帝永嘉中避乱江东拜著作郎坚子启终於黄门侍郎父子并有文笔传於世。
郭象字子玄少有才理常居以文论自娱後为太傅主簿永嘉末病卒著碑论十二篇张翰字季鹰吴郡人有清才善属文为齐王大司马东曹掾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著首丘赋後卒其文笔数十篇行於世郭璞字景纯河东人好经术博学有高才而讷於言论词赋为中兴之冠著江赋其词甚伟为世所称後复作南郊赋元帝见而嘉之以为著作佐郎璞既好卜筮绅多笑之。又自以才高位卑乃著客傲後为王敦记室参军为敦所害所作诗诔颂赋亦有数万馀言。
王鉴字茂宣高堂邑人也。少以文笔著称中兴为永兴令大将军王敦请为记室参军未就而卒时年四十一文集传於世鉴弟涛及弟子戭并有才笔。
葛洪字稚川丹阳人少好学凡所著撰皆精是非而才章富赡初为王导谘议参军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不就求为句漏令至广州止罗浮山在山积年优游养著述不辍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於班马。又晋陵内史张立曲阿新丰塘溉田每岁丰稔洪为其颂。
庾阐字仲初颍川人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出补零陵太守入湘川以吊贾谊徵为给事中吴国内史虞潭为太伯立碑阐制其文。又作扬都赋为世所重著诗赋铭颂十卷行於世。
曹毗字辅佐谯国人少好文籍善属辞赋郡察孝廉除郎中蔡谟举为著作佐郎後为太学博士时桂阳张硕为神女杜兰香所降毗因以二篇诗嘲之并续兰香歌诗十篇甚有文彩。又著扬都赋亚於庾阐累迁尚书郎镇东大将军从事中郎下邳太守以名位不至著对儒以自释累迁至光禄勋卒凡所著文章十五卷传於世。
李克字宏度江夏人为丞相王导记室参军充幼好刑名之学深抑虚浮之士尝著学箴为中书侍郎为释庄论上下二篇诗赋表颂等杂文二百四十首行於世。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人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後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为贵为散骑常侍卒於官所著文集及启蒙记行於世。
虞预字叔宁徵士喜之弟也。少好学有文章为散骑常侍领著作卒於家所著诗赋碑诔论数十篇。
虞溥字允源高平人为鄱阳内史著文章诗赋数十篇卒於雒。
谢沈字行思山阴人为著作郎卒所著述及诗赋文论皆行於世其才学在虞预之右。
纪瞻字思远丹阳人元帝时为骠骑将军散骑常侍瞻才兼文武好读书凡所著述诗赋笺表数十篇。
嵇含字君道绍从子也。好学能属文为郎中时宏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馆宇甚盛图庄周於室广集朝士使含为之赞含援笔为吊文文不加点。
袁乔字彦叔陈郡人为江夏相龙骧将军乔博学有文才诸文笔皆行於世。
杨方字公回少好学有异才初为郡令少威仪乡邑未之知内史诸葛恢见而器之恢尝遣方为文荐郡功曹主簿虞预称美之送以示贺循报。《书》曰:此子开拔有志意只言异於凡猥耳不图伟才如此其文甚有奇芬。若出其胸臆乃是一国所推岂但牧竖中逸群邪後为司徒参军事出为高梁太守著文笔皆行於世。
王廙字世将丞相导从弟廙少能属文元帝镇江左为宁远将军荆州刺史及帝即位奏中兴颂。
张伉字季阳协弟也。中兴初散骑常侍领著作佐郎述历赞一篇。
谢万字万石安弟也。工言论善属文叙渔父屈原季主贾谊楚老龚胜孙登嵇康四隐四显为八贤论。
蔡谟字道明陈留人为司徒卒所著文笔论议有集行於世。
王坦之字文度湛曾孙也。为侍中领左卫将军坦之有风格尤非时俗放荡不敦儒教颇尚刑名学著废庄论坦之。又尝与殷康子书论公谦之义康子及袁宏并有疑难坦之标章摘句一一申而释之莫不厌服。
孔严著通葛论王坦之与书赞美之位至吴兴太守韩伯字康伯颍川人为侍中王坦之尝著公谦论袁宏作论以难之伯览而美其词旨以为是非既辨谁与正之遂作辨谦论以行於世。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常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於世历宣城泾县令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为右军会稽内史尝与同志宴集於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伸其志,或以潘岳金谷诗序方其文羲之比於石崇羲之闻而甚喜。
王字元琳导孙也。为左仆射领太子詹事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语人曰: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孝武帝哀册谥议皆所草桓秘字子穆温弟也。为中领军免官後起为散骑常侍不应朝命与谢安书及诗十篇辞理可观其文多引简文帝之眄遇。
谢安字安石为吏部尚书中护军作简文帝谥议桓温尝以示坐宾曰:此谢安石碎金也。
袁宏字彦伯侍中猷之孙也。父勖临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绝美曾为咏史诗是其风情所寄少孤贫以运租自业谢尚时镇牛渚秋夜乘月率尔与左右微服泛江会宏在舫中讽咏声既清澈辞。又藻拔遂驻听久之遣问焉答云:是袁临汝郎诵诗即其咏史之作也。累迁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华专综书记後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时伏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谏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後游青山饮归命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显欲为何辞宏答云: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陨宣城之节信义为允温泫然而止宏赋。又不及陶侃侃子湖奴尝於曲室抽刃问宏曰:家公勋迹如此君赋云:何相忽宏窘迫答曰:我已盛述尊公何乃言无因曰:精金百汰在割能断功以济时职思静乱长沙之勋为史所赞湖奴乃止後为三国名臣颂。又从桓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文之高者尝与王伏滔同在桓温坐温令滔读之至闻所传於相传云:获麟於此野诞灵物以瑞德奚授体於虞者疾尼父之洞泣似实恸而非假岂一性之足伤乃至伤於天下其本至此便改韵云:此赋方传千载无容率尔今於天下之後移韵徙事然写送之致似为未尽滔云:得益写韵一句或为小胜温曰:卿思益之宏应声答曰:感不绝於余心流风而独写诵味久之谓滔曰:当今文章之美故当共推此生後自吏部郎出为东阳郡宏见汉时傅毅作显宗颂辞甚典雅乃作颂九章颂简文之德上之於孝武卒於东阳有诗赋诔表等杂文凡三百首传於世。
伏滔字玄度平昌人为大司马桓温参军从桓伐袁真至寿阳以淮南屡叛著论二篇名曰:正淮。
殷仲文少有文藻为东阳太守仲文善属文为世所重谢灵运尝云:若殷仲文读书半袁豹则文才不减班固言其文多而见书少也。
宋陶潜字渊明或云:渊明字元亮浔阳人少有高趣尝著五柳先生传後为彭泽令解印绶赋归去来辞与子书以言其志并为训诫。又为命子诗。
王诞字茂世琅琊人也。少有才藻从叔尚书令为晋孝武哀策文久而未就谓诞曰:犹少序节物一句因出本示诞揽笔便益之接其秋冬代变後云:霜繁广除风回高殿嗟叹清拔因而用之後终吴国内史。
王昙首琅琊人太保宏少弟也。为琅琊王大司马属从高祖至彭城大会戏马台与坐者皆赋诗昙首文先成高祖览读因问宏曰:卿弟何如卿宏答曰:若但如下官门户何寄高祖大笑。
沈林子字敬士为高祖西中郎中兵参军辅国将军卒林子所作赋赞三言箴祭文乐府表笺书记论。《老子》一百二十一首太祖後读林子书集叹息曰:此人作公应继王太保(太保王宏也。)。
谢瞻字通远陈郡人善於文章辞采之美与族叔混弟灵运相抗位至司空长史黄门郎。
范泰字伯伦顺阳人为侍中左光禄大夫国子祭酒博览篇籍好为文章有文集传於世。
谢灵运陈郡人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从叔混特加爱之为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奉使慰劳高祖於彭城作撰征赋後为永嘉太守所至取为诗咏以致其意焉在郡一周称疾去职营别业於会稽每有一首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作山居赋并自注以言其事。又为临川内史以叛逆徙广州弃市所著文章传於世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虽以文义见接每侍帝宴谈赏而已颜延之字延年琅琊人也。少孤贫居负郭室巷甚陋好读书无所不览文章之美冠绝当时为豫章公世子中军行参军晋安帝义熙中宋祖北伐遂有宋公之授府遣一使庆殊命参起居延之与同府王参军俱奉使至雒阳道中作诗二首文辞藻丽为谢晦傅亮所赏後为始安太守延之之郡道经湘潭为湘州刺史张纪祭屈原文以致其意後入为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後出为永嘉太守乃作五君咏刘湛以其辞旨不逊大怒以光禄勋车仲远代之延之屏居里巷不豫人间者七年居无事作庭诰之文後为光禄大夫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采齐名而迟速悬绝文帝尝各敕拟乐府北上篇延之受诏便成灵运久之乃就延之尝问鲍昭已与灵运优劣昭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延之每薄汤慧休诗谓人曰:慧休制作委巷中歌谣耳方当娱後生事是时议者以延之灵运自潘岳陆机之後文士莫及江左称潘陆江右称颜谢焉。
何承天东海剡人儒史百家莫不该览为御史中丞时元魏侵边文帝访群臣威戎御远之略承天撰安边论遂迁廷尉未拜坐事免官卒所著文并行於世。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人为尚书令领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九年致仕於方山著退居赋以明所守。
王韶之字休泰琅琊人好史籍博涉多闻为黄门侍郎领著作郎领西省事凡诸诏奏皆其辞也。後为祠部尚书领给事中守七庙歌辞诏之制也。有文集行於世。
江邃字玄远济阳人颇有文义官至司徒记室参军撰文释传於世袁淑字阳源陈郡人博涉多通好属文辞彩遒艳为太子左卫率为元凶所害有文集传於世。
顾愿字子恭觊之弟子也。好学有文辞觊之尝以秉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惟应恭已守道信天任运而暗者不达妄求侥倖徒亏雅道无关得丧乃以其意命愿著定命论愿终於太子舍人。
谢惠连陈郡人为彭城王义康法曹参军是时义康治东府城城堑中得古蒙为之改葬使惠连为祭文留信待成其文甚美。又为雪赋亦以高丽见奇文章并传於世蚤卒。
鲍昭字明远东海人文辞赡逸尝为古乐府文甚遒丽元嘉中河济俱清当时以为美瑞昭为河清颂其序甚工昭尝谒临川王义庆未见知上诗言志义庆奇之後为中书舍人。又为临海王子顼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
王素字休业琅琊人爱好文义不以人俗累怀累被徵辟不就声誉甚高因山中玄虫声清长听之使人不厌而其形甚鬼素乃为玄赋以自况。
齐刘绘魏使来绘以辞辨敕接魏使事毕当撰语辞绘谓人曰:无论润色未易但得我语亦难矣。绘能书善飞白。
王融字元长琅琊人少而神明警慧博涉有文才为中书郎永明九年武帝幸芳林园禊宴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豫章王薨帝哀痛特至蔬食积旬大官朝送祭奠敕融为铭云:半岳摧峰中河坠月帝流涕曰:此正吾所欲言也。融文辞辨捷尤善缀属有所造作援笔可待为东昏所诛文集行於世。
请欣赏:
请给我换一个看看! 拜托,快把噪音停掉!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
|
《册府元龟》简介 | 卷一◎帝王部·总序·帝系 | 卷二◎帝王部·诞圣 | 卷三◎帝王部·名讳 | 卷四◎帝王部·运历 | 卷五◎帝王部·创业 | 卷六◎帝王部·创业第二 | 卷七◎帝王部·创业第三 | 卷八◎帝王部·创业第四 | 卷九◎帝王部·继统第一 | 卷十◎帝王部·继统第二 | 卷十一◎帝王部·继统部三 | 卷十二◎帝王部·中兴·告功 | 卷十三◎帝王部·都邑 | 卷十四◎帝王部·都邑第二 | 卷十五◎帝王部·年号 | 卷十六◎帝王部·尊号一 | 卷十七◎帝王部·尊号第二 | 卷十八◎帝王部·帝德 | 卷十九◎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帝王部·功业 | 卷二十一◎帝王部·徵应 | 卷二十二◎帝王部·符瑞 | 卷二十三◎帝王部·符瑞第二 | |
|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XIV] [XV] [XVI] [XVII] [XVIII] [IXX] [20] [XXI] [XXII] [XXIII] [XXIV] [XXV] [XXVI] [XXVII] [XXVIII] [XXIX] [30] [XXXI] [XXXII] [XXXIII] XXXIV [XXXV] [XXXVI] [XXXVII] [XXXVIII] [XXXIX] [40] [XLI] [XLII]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