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曠世纔女魂歸何處:張愛玲傳   》 《流言》(2)      餘斌 Yu Bin

  然而班公對張愛玲散文下的斷語仍然值得註意,而且看來不難達成共識。
  新文學作傢中散文高手不在少數。第一個十年散文被稱為諸文學樣式中成就最高的,既有周氏兄弟那樣的大師,更有朱自清、俞平伯、鬱達夫、陳源、冰心等衆多的名傢,不僅打破白話文不能為文學的神話,而且對後來者有示範的意義。30年代,小說、戲劇等樣式漸趨成熟,而散文的光輝仍不為其所掩,豐子愷、梁遇春、蕭紅、吳組緗、瀋從文等人的散文均自成一傢。以何其芳《畫夢錄》為代表的精緻濃麗、低吟個人幽緒遐思的散文隱然造成一時的風氣。林語堂先後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三大雜志,高唱“閑適”、“性靈”,有人反對,有人應和,雜文小品文雜志紛紛出現,以至文壇上將1934年、1935年稱做“雜志年”、“小品文年”。抗戰軍興,報告文學因緣際會,一時成為最得寵的文學樣式,散文這種個人化的文體暫時沉寂,可是寂寞中也還有新人佳作出現,而一些學者也加入散文作者行列,王了一(王力)的《竜蟲並雕齋瑣語》、梁實秋的《雅捨小品》、錢鐘書的《寫在人生邊上》,或針砭時弊陋習,或戲語人生,嬉笑怒駡,皆成文章,構成散文創作的特異景觀。至於此時的淪陷區,由於日偽統治下的一種特殊氣氛,散文反倒有一種畸形的繁榮,各種散文小品雜志數量之多,別時別地少見,又因有一些汪偽頭面人物資助或加入筆陣,聲勢更壯,雖然並未出現多少可以自成一傢的作者,卻是熱鬧非常,儼然是又一個散文興盛的時期。
  無需詳盡的描述,僅以三言兩語的勾畫,我們也可知道現代文學史上散文創作的興旺和名傢的衆多。儘管如此,張愛玲以她薄薄的一册《流言》,仍然能於衆多的名傢之中獨樹一幟,卓然而立。
  張愛玲的散文在淪陷區的文壇上一出現,立時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也許最初使人稱奇的,是文中煥發的才氣(最早同讀者見面的是《洋人看京戲及其它》、《更衣記》等篇)。其時的風氣,大致可以從《古今》、《天地》見其端緒。《天地》上的一些文章與生活較為貼近,亦較多感情色彩,但許多作者述身邊瑣事而缺少見識才氣,常給人單薄瑣碎的感覺。《天地》因為由蘇青主持,頗多女性色彩,所登文章多拾掇身邊瑣事,沒有《古今》的書捲氣,而生活氣息較濃。真正左右文壇風氣的當然還是《古今》,圍繞在《古今》周圍的作者顯然遙奉周作人為旗幟。如前所述,該雜志的編輯都是林語堂的舊部,而林語堂標榜“閑適”、“性靈”,也供奉過周作人這尊菩薩,衹是他麾下的雜志另有他帶來的一些洋派的才子氣紳士氣,《古今》則更有國粹色彩,更追隨周作人的路嚮。
  畫虎不成反類犬,這些作者拾摭來周作人文章最容易被人效仿又最不易模仿的兩個特徵,一是抄書,一是所謂“衝淡”。於是雜志上見到的盡是些抄書連綴成的長文,或是做出“衝淡”模樣的“性靈”文章;文抄公以學養掩飾其才情的不足,號“衝淡”者適見其性情的索然寡味。灰撲撲的陳言、無話找話的做作、不死不活的書捲氣、假古董、小擺設,構成一個沒有生命躍動的蒼白世界。時風所趨,連蘇青這樣有自己風格的作傢偶或也被其誘惑,要讓自己的文章染上點古氣,而一些文思枯窘、搜腸颳肚的末流作手也都“衝淡”起來。
  張愛玲自出手眼,自鑄新詞,她的文章在一派雍容揖讓的沉沉暮氣中吹進的是一股清風。所謂“衝淡”,大略也就是含蓄,含蓄的一大要義,便是不露纔,不露纔往往成為掩飾無纔的冠冕堂皇的藉口。張愛玲偏是逞纔使氣,並不收斂鋒芒,其雋永的諷刺、尖新的造語、顧盼生姿的行文,使其文章顯得分外妖嬈俊俏。氣盛言宜,她的文章議論風生,神采飛揚,從頭到尾,一氣呵成,毫無阻滯,正是傅雷贊嘆的,是“色彩鮮明,收得住,潑得出的文章”。
  另一顯才氣的是她的煉字煉句。《流言》的讀者誰也不會放過文中處處散落的警句,《洋人看京戲及其它》中說:“但凡有一句適當的成語可用,中國人是不肯直截地說話的。而仔細地想來,幾乎每一種可能的情形都有一句合適的成語來相配。替人傢寫篇序就是‘佛頭着糞’,寫篇跋就是‘狗尾續貂’。我國近年來流傳的雋語,百分之九十就是成語的巧妙的運用。”她則自出機杼,陳言務去,本其聰慧,釀造出地道的張愛玲式的警句。凡此皆與流行的文風形成鮮明的對照--時尚絲毫影響不到她,她仿佛是從另一個世界帶來了一支筆。若說她與當時的散文有何對話關係,那就是她有些短文對時下文風微露調侃之意。《話說鬍蘿蔔》寫道: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資料來源】南京大學出版社
引言1引言(1)引言(2)從前(1)
從前(2)從前(3)從前(4)家庭生活場景(1)
家庭生活場景(2)家庭生活場景(3)家庭生活場景(4)家庭生活場景(5)
家庭生活場景(6)“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1)“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2)“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3)
“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4)“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5)“赤裸裸地站在天底下”(6)讀書歲月(1)
讀書歲月(2)讀書歲月(3)讀書歲月(4)讀書歲月(5)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