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竜臥紫禁城   》 第83節:第七章 有清盛世太子窩火(11)      李濤 Li Tao    薑曉東 Jiang Xiaodong

  第二年,施琅和鄭芝竜發生了分歧,彼此掣肘。康熙得知此情況後,又果斷地授予施琅專徵的權力,沒有貽誤戰機。施琅沒有辜負康熙的厚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農歷六月十四,在臺風猖狂的季節,施琅率領着三百多艘艦船,雄赳赳地開入了澎湖。在臺灣的鄭氏傢族倉促應戰,怎麽也沒有料到施琅竟然不會害怕臺風。十六日,清軍和鄭軍上演了生死之鬥,施琅不顧個人安危,一馬當先,被火器傷了眼睛還堅持指揮戰鬥。見主帥如此將士們也奮勇殺敵,先鋒藍理銳不可當地衝入鄭軍艦陣,放火燒毀了3艘敵艦,又反過頭來和施琅指揮發炮,擊沉了一艘敵艦。藍理被飛來的彈片擊傷腹部,流出腸子,依然沒有退出殺場。
  打仗也講究勞逸結合,施琅沒有盲目地追討敵軍,在十七日頒布命令,休整部隊,有功的賞,有過的罰,重振士氣。
  5天之後,清軍和鄭軍進行了决戰,施琅將艦隊每50艘左右編排成一組,分若幹組嚮鄭軍進攻。當時南風正盛,清軍戰艦順風而行精神抖擻,以一當十,施琅親自率領着主攻部隊,十六日的那次襲擊,他衹是讓鄭軍見識一下清軍的厲害,現在他要讓鄭軍真正領教下清軍的威力。戰鬥從早上7點開始,一直打到下午4點,炮火紛飛猶如雨點,檣櫓灰飛蔽日,殺聲震天…… 康熙在紫禁城中焦急地等待着臺灣的消息,終於等到了前方的加急文書:清軍大勝。在此次戰役中,清軍擊沉敵艦二百多艘,擊斃敵軍軍官三百餘人,敵軍一萬二千餘人,鄭軍主力盡失,無法再和清軍對抗,殘餘部隊自行散去。鄭氏傢族終於俯首稱臣。
  康熙喜難自禁,心情大好,他連忙派人到福建慰問參戰官兵,並命令福建官員一定要全力幫助施琅,為此福建的官員可以動用任何款項糧食。心情稍稍平靜後,康熙又頒布聖旨告訴那些赴臺的清朝官員,要好生安撫鄭氏傢族,免得他們情急之下投靠了外國勢力。同時,康熙又宣佈,考慮到臺灣一役,百姓多有所纍,對待那些有心歸降大清的臺灣人,官員們切不能怠慢,要好好地為這些降民安排生活。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農歷八月十四,施琅踏上了臺灣的土地,接受鄭氏傢族的投降,幾天之後,施琅又當着臺灣百姓的面,宣讀了康熙的詔書。康熙保證,衹要那些對抗清廷的臺灣人能真心悔過,大清既往不咎,一定會好好安排他們歸降後的生活。
  施琅對康熙的"仁政"思想頗為瞭解,當即率人到鄭成功的廟前進行祭祀,一如康熙到金陵拜遏明孝陵。事實上,施琅的父弟子侄都為鄭氏所殺,鄭氏歸降之初,曾對施琅滿懷戒心,認為施琅定會殺害鄭氏一門,鞭屍泄憤。施琅用實際行動一次次地告訴鄭氏傢族,自己不會為了個人恩怨,不顧大局。在告祭完鄭成功廟後,施琅命人護送鄭氏傢族上船,一路予以優待,同時又禁止官兵騷擾民衆,宣佈免除臺灣人三年徭役,減去十分之四的租𠔌。在施琅的努力下,臺灣的生産很快恢復,施琅不單收復了臺灣,還代表康熙俘獲了臺灣的民心。
  康熙對施琅的工作非常滿意,但紫禁城內又在如何治理臺灣上發生了爭執。有的大臣認為,臺灣面積狹小,沒有讓清朝的版圖擴大多少,不如將臺灣居民遷往內陸,僅將澎湖一地作為東南屏障,派人留守。有的認為臺灣根本不需要下重兵防守,其四周都是大海,大海就是最好的屏障。有的擔心臺灣發展好了,當地人難免萌生夜郎自大之心,割據一方,與其這樣,還不如放棄臺灣。大學士李光地甚至認為,幹脆就把臺灣給荷蘭人算了,讓荷蘭人定時上貢,既能播撒國威,又能收穫好處。
  這些大臣根本不知道17世紀末,歐洲諸國已經走上了殖民擴張的道路,那種世界各國各據一方少有往來的時代即將結束,中國那天朝上國的地位正在發生變化。
  正如力保臺灣的施琅所說,臺灣多山,港道復雜,北連吳會,南接粵嶠,是江浙閩粵的重要屏障,東南地區的安全保障。即使臺灣是不毛之地,大清也必須想辦法保護好它,更何況臺灣人口稠密,農工商賈都相當發達,是十足的寶地。這樣一塊既極具戰略意義,又富庶物博的地方,怎能丟棄不管呢?若放棄臺灣,則勢必助長海患,清朝不重視臺灣不代表那些有心顛覆清朝、侵占清朝領土的賊寇也會忽略臺灣,這些心思不軌之人大可以利用臺灣的地理優勢,養兵蓄將。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1節:前言第2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1)
第3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2)第4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3)
第5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4)第6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5)
第7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6)第8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7)
第9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8)第10節: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樂皇帝北平升京(9)
第11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第12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2)
第13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3)第14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4)
第15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5)第16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6)
第17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7)第18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8)
第19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9)第20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0)
第21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1)第22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2)
第23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3)第24節: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兩登大寶(14)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