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天變(中國歷代宮廷政變全景)   》 輔臣難當顧命反成奪命(4)      張惠誠 Zhang Huicheng

  不久,蕭鸞又搜尋徐竜駒、周奉叔、綦母珍之等人的罪狀,請求誅殺他們。蕭昭業見這些人惡行證據確鑿,無法襢護,不得已同意了蕭鸞的意見。
  蕭昭業見自己的親信陸續被殺,便懷疑蕭鸞有異志,想推翻自己的統治,於是便想除掉他。文惠太子生前與鄱陽王蕭鏘(齊高帝子)關係密切,蕭昭業找他來商量此事。但蕭鏘卻不同意,他說:“蕭鸞是宗族中輩分最大、年齡最大的一個人,而且受先帝遺命輔政,臣等年輕,沒有治理國傢的經驗,如今朝廷所能信賴的,衹有蕭鸞一人。願陛下傾心信任,不要橫生枝節。”中書令何胤,是何皇后的堂叔,頗受蕭昭業的信任。蕭昭業找他商量,想除掉蕭鸞後,讓他執掌朝政。何胤也認為此事不可。蕭昭業又想讓蕭鸞出鎮外州,離開朝廷中樞,但計謀未定,政變就發生了。
  蕭鸞受遺詔輔政,本想剋盡職守,勤勞皇室。卻不料嗣君昏暗,荒淫無道,自己屢次諫諍,非但不被采納,反而倍受疑忌。他憤懣之餘,便生廢立之心。行此非常之事,需要呼朋引類,作為自己的同黨。他首先想到的便是蕭衍。
  當年,蕭衍的父親蕭順之功高不賞,卻倍受猜忌,終於鬱鬱而終。父親死時,蕭衍正擔任荊州刺史隨王蕭子隆的恣議參軍。聽到父親去世的噩耗,蕭衍頓時哭絶在地。他草草安排一下,便連夜起身,日夜兼程,疾馳奔赴建康。他本是粗壯之人,由於旅途勞頓,飲食不周,趕到建康時,已是形銷骨立,面目皆非。親戚朋友都有些認不出來他了。辦完父親喪事以後,蕭衍便辭官在傢,杜門謝客,不復出入官場,終日以琴棋書畫為事。過了一段時間,他雖然為竟陵王蕭子良徵用,但心中卻另有算盤。父親的死給他的刺激太大了。他要報復,他要洗清父親的恥辱。既然齊武帝已經死了,報復他已不可能,那就報復他的子孫!蕭衍韜光養晦,把仇恨深深地埋在心裏,時刻等待着報復的機會。
  蕭鸞何等精明,蕭衍的心事早已被他看破。所以,廢立之心一起,他便首先想到了蕭衍。果然,兩人一拍即合。從此,兩人經常策劃於密室,商量廢立大計。
  這天,蕭鸞與蕭衍又在一起密謀廢立之事。蕭鸞問道:“我行廢立,當以何事為先?”
  蕭衍道:“宜先剪其羽翼,以孤立昏君。”
  蕭鸞道:“前些日子不是已將徐竜駒、周奉叔、綦母珍之等人誅除了嗎?”
  蕭衍道:“這些人乃是嬖幸小人,並不足懼。令人擔憂的倒是那些親王宿將。他們統領大郡,手握重兵,一旦起兵,為害甚大。對這些人,可安撫的安撫,不可安撫的就應將其召至京師,控製起來。”
  蕭鸞道:“此言甚合我意。隨王蕭子隆在武帝諸子中最有文才,且體貌壯偉,素有韜略,領有大郡,兵多將廣,為我所忌。我想首先把他召至建康,恐其不從,奈何?”
  蕭衍道:“我在荊州多年,對那裏的情況瞭解不少。依我看,隨王雖有美名,其實乃是庸劣之人。他手下並無智謀之士,所依仗的不過司馬垣歷生、武陵太守卞白竜二人。這兩個人都是唯利是圖之人,如果封他們以高官顯職,他們必然離開隨王,另謀高就。至於隨王,衹需一封書簡,便可召至建康。他離開了荊州,不就是明公的俎上魚肉麽?”
  蕭鸞又道:“會稽太守王敬則,乃是高帝舊臣。此人功勞卓著,驍勇無敵,恐不為我用,亦為我所忌。”
  蕭衍道:“此人本是草野村夫,適逢亂世,忝至大位,並無深謀遠慮。對付這樣的人,衹要多給玉帛,窮其富貴,多選美女,以娛其心,當可無事。”
  蕭鸞道:“我也是這個意思。”
  後來,蕭鸞依計而行,徵垣歷生為太子左衛率、卞白竜為遊擊將軍,二人果然離開了隨王。接着,蕭鸞又召隨王蕭子隆至建康,找個藉口殺掉了他。王敬則見蕭鸞對自己賞賜豐厚,而且自己已年過花甲,也就不願多事,在蕭鸞誅戮高武子孫的過程中沒有什麽舉動。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序言(1)序言(2)
目錄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1)
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2)由一個玩笑引發的政變(3)
毒美人禍亂邦國(1)毒美人禍亂邦國(2)
毒美人禍亂邦國(3)毒美人禍亂邦國(4)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1)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2)
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3)熊掌難熟--楚商臣弒父奪位(4)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1)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2)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3)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4)
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5)魚腹藏劍--公子光謀權奪位刺王僚(6)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1)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2)
移花接木--楚李園獻妹奪權(3)一本萬利--呂不韋竊國始末(1)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