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文集 蘇軾集   》 捲八十三      蘇軾 Su Shi

  ◎尺牘一百十一首
  【與大覺禪師璉公二首(杭州)(之一)】
  奉別二十五年,幾一世矣,會見無時,此懷可知。到此日欲奉書,因循至今。
  辱書,具審起居安隱。南方耆舊雕落,惟明有老師,杭有辯纔,道俗所共依仰,
  蓋一時盛事。比來,時得從辯纔遊,老病昏塞,頗有所警發,恨不得一見老師,
  更與鑽磨也。歲暮,山中苦寒,千萬為衆自重。
  【與大覺禪師璉公二首(之二)】
  要作《宸奎閣碑》,謹以撰成。衰朽廢學,不知堪上石否?見參寥說,禪師
  出京日,英廟賜手詔,其略雲“任性住持”者,不知果有否?如有,竊請錄示全
  文,欲添入此一節,切望仔細錄到,即便添入。仍大字寫一本付侍者賫歸上石也。
  惟速為妙。碑上別作一碑首,如唐以前制度。刻字額十五字,仍刻二竜夾之。碑
  身上更不寫題,自古製如此。最後方寫年月撰人銜位姓名,更不用著立石人及在
  任人名銜。此乃近世俗氣,極不典也。下為龜趺承之。請令知事僧依此。
  【與大別纔老三首(之一)】
  專人來,辱書,伏承法體清勝,甚慰想望。山門虛寂,長夏安隱,燕坐湛然,
  得無所得?無緣面話,惟萬萬自重。
  【與大別纔老三首(之二)】
  昨日辱訪,冗迫,未遑詣謝。領手教,具審法履勝常,為慰。語錄蒙藉,開
  發蒙鄙,為惠甚厚。
  【與大別纔老三首(之三)】
  衰疾無狀,衆所鄙遠。禪師超然絶俗,乃肯惠顧,此意之厚,如何可忘。還
  山以來,道體何如,相見杳未有期。日深馳仰,寒凝,為衆自重。
  【與承天明老五首(之一)】
  近辱臨訪,紛冗不遂款接,愧企無量。比日道體何如?法涌赴闕,道俗一意,
  皆欲公嗣此道場。緣契已定,想便臨屈,副此誠仰。餘非面莫究。
  【與承天明老五首(之二)】
  人還,承書,蒙峻拒,不識道眼有何揀擇,深所未諭也。衆意甚堅,雖百卻
  不已。幸早戒途。比日起居何如?即見,不復覼縷。
  【與承天明老五首(之三)】
  衆詣漕臺敦請,已許為行下。相次新太守過此,當力求之,想亦必勸行,吾
  師豈能盡違之耶?至時,不免來此,不如今日赴衰病之請,卻非世情也。
  【與承天明老五首(之四)】
  法涌始者甚不欲赴法雲,而張尉之請既堅,遂不能違,亦云緣契在彼,非力
  辭之可免。法涌既不得免,則吾師今者亦必無緣辭避。幸便副衆心,毋煩再三也。
  欽企!欽企!
  【與承天明老五首(之五)】
  適辱書,知不違衆,願即當西渡,喜慰之至。比日法履康勝。某雖被旨去郡,
  猶能少留,及見升堂聞第一義也。
  【與佛印禪師三首(之一)】
  治行草草,不復上問,忽奉手筆,曠若發蒙。且審比日戒體輕安,又承退席
  雲臥,尤仰高風也。未緣展晤,引跂尤劇。
  【與佛印禪師三首(之二)】
  久不奉書,忽辱惠教,具審徂暑戒體輕安。承有金山之召,應便領徒東來,
  叢林法席,得公臨之,與長蘆對峙,名壓淮右,豈不盛哉!渴聞至論,當復咨叩。
  惟早趣裝,途中善愛。
  【與佛印禪師三首(之三)】
  塵勞袞袞,忽得來書,讀之如蓬蒿藜藋之逕而聞謦欬之音,可勝慰悅。且審
  即日法履輕安,又重以慰也。某蒙恩擢置詞林,進陪經幄,是為儒者之極榮,實
  出禪師之善禱也。餘熱,千萬自重。
  【與孫正孺二首(之一)】
  數日前,因來人奉書必達。比日,伏想履茲餘熱,起居佳勝。某已八上章乞
  郡,旦夕必有指麾,且輟忙。為公作得送行詩跋尾,以先祖諱故,不欲作冠篇。
  未由會合,千萬保愛。
  【與孫正孺二首(之二)】
  某頑健稍勝。老兄眠食不衰否?闊遠無他囑,惟倍萬保嗇而已。勿將作泛泛
  常語過耳也,千萬!千萬!入石時,莫用邊花欄界之類。古碑惟石上有書字耳,
  少着花草欄界,便俗狀也。不罪!不罪!萬與子由飲半盞酒,便大醉,不成字。
  【與王元直】
  別久思詠,春深,不審起居佳否。眷愛各康勝。某與二十七娘甚安。小添、
  寄叔並無恙。新珠必甚長成,諸親各安。旅宦寡忭,思歸未由,豈勝恨恨。某為
  權幸所疾久矣,然捃摭無獲,徒勞掀攪,取笑四方耳。不煩遠憂,未緣會聚,惟
  冀以時珍衛。
  【答王聖美】
  昨日庭中望見,喜慰久渴。辱教,伏承尊體佳勝。無緣造門,尚冀邂逅,
  少須臾。人還,布謝草草。
  【答青州張秘校】
  承攜長箋下訪,不剋迎奉為愧,經宿,伏惟尊履佳勝。示諭,乃宰物者之事,
  非不肖所能緻也。幸賜亮。
  【與王慶源之子】
  某自去歲聞宣義叔丈傾逝,尋遞中奉慰疏,必已聞達。爾後紛冗少暇,繼以
  行役不定,久闕書問,愧悚不已。叔丈昔以文行著稱鄉閭,於場屋晚乃少遂,終
  不振顯。惟望昆仲力學砥礪。以顯揚不墜為心,乃末戚區區之望也。因信,惠一
  二字。
  【與王正夫朝奉三首(之一)】
  遞中辱書,人至,復枉手示,並增感慰。即日起居如宜。襄事薄遽,哀苦至
  矣。無由助執紼。臨紙惋嘆,尚冀寬中毋毀,以就遠業。
  【與王正夫朝奉三首(之二)】
  大年哀詞,恨拙訥不盡盛德,聊塞孝心萬一。何日西行,傾想之極。曹子方
  因會,緻區區。
  【與王正夫朝奉三首(之三)】
  惠示志文,伏讀感嘆。拙詞何足刻石,愧愧。子方見過,聞動止為慰。餘非
  面莫究。
  【答楊禮先三首(之一)】
  新歲,日欲往見,紛紛未由。辱簡,承尊體已安復,感慰兼集。厚貺狨皮、
  石硯、蠟燭,物意兩重,不敢違命,但有愧灼。
  【答楊禮先三首(之二)】
  話別草草,惘然不已。信宿起居佳勝,明日果成行否?拙詩,聊發一笑。
  【答楊禮先三首(之三)】
  久闊暫聚,喜慰不可言。但苦都下紛紛,不盡款意。別來思仰增劇。亟辱手
  教,承已到郡,起居康福,眷愛各無恙。寄示石刻,暴揚鄙拙,極為悚怍。衰病
  懷歸,又復歲暮,牢落可知。切想坐潁之餘,日與知舊往還,此樂可羨也。
  【與潮守王朝請滌二首(之一)】
  承寄示士民所投牒及韓公廟圖,此古之賢守留意於教化者所為,非簿書俗吏
  之所及也。顧不肖何足以記此。公意既爾,衆復過聽,亦不敢固辭。但迫行冗甚,
  未暇成之,願稍寬假,遞中附往也。子野誠有過人,公能禮之,甚善。嚮蒙寵惠
  高文,欽味不已,但老懶廢學,無以塞盛意,悚怍而已。
  【與潮守王朝請滌二首(之二)】
  承諭欲撰韓公廟碑,萬裏遠意,不敢復以淺陋為詞。謹以撰成,付來價,其
  一已先遁矣。捲中者,乃某手書碑樣,止令書史錄去,請依碑樣,止摹刻手書。
  碑首既有大書十字,碑中不用再寫題目,及碑中既有太守姓名,碑後更不用寫諸
  官銜位。此古碑制度,不須徇流俗之意也。但一切依此樣,仍不用周回及碑首花
  草欄界之類,衹於淨石上模字,不着一物為佳也。若公已替,即告封此簡與吳道
  人勾當也。
  【與吳子野】
  《文公廟碑》,近已寄去。潮州自文公未到,則已有文行之士如趙德者,蓋
  風俗之美,久矣。先伯父與陳文惠公相知,公在政府,未嘗一日忘潮也。雲潮人
  雖小民,亦知禮義,信如子野言也,碑中已具論矣。然謂瓦屋始於文者,則恐不
  然。嘗見文惠公與伯父書云:嶺外瓦屋始於宋廣平,自爾延及支郡,而潮尤盛。
  魚鱗鳥翼,信如張燕公之言也。以文惠書考之,則文公前已有瓦屋矣。傳莫若實,
  故碑中不欲書此也。察之。
  【答龜山長老四首(之一)】
  忽辱書,感慰無量。此日法履佳否?名為實賓,學者之意,師何用此。重煩
  示諭,過當。未緣展晤,千萬為衆自重。
  【答龜山長老四首(之二)】
  張君予都尉,聞是舊檀越。為奏海照之號,今託林承議附納敕牒,請作一書
  緻君子,貴知到也。本欲為書海照堂大字,作牌納去,屢寫皆不佳,不可用。非
  久,待告文安國為作篆字也。
  【答龜山長老四首(之三)】
  奉別忽半年,思仰無窮。比日履茲餘寒,法體何如?側聞居山漸久,道俗嚮
  服。新命即下,想慰衆意。未瞻奉間,千萬以時自重。
  【答龜山長老四首(之四)】
  前者過謁,雖不款留,然開慰已多矣。辱書,審聞別後法履清勝。山門久墮,
  經始為勞,然竜象所在,淮山已自改觀矣。未期會集,幸為衆自愛。
  【與佛印禪師二首(之一)】
  阻闊,忽復歲暮。忽枉教翰,具審法履佳勝。久不至京,衹衰疾倦於遊從,
  無有會晤之日,惟冀良食自愛。煩置白挂,甚愧厚意。賜茶五角,聊以將意。
  冀倍萬保練。
  【與佛印禪師二首(之二)】
  人至,承誨示,知俶裝取道,會見不遠,豈勝欣慰。嚮冷,跋涉自愛。
  【答王定國二首(潁州)(之一)】
  辱書,感慰。謗焰已熄,端居委命,甚善。然所云百念灰滅,萬事懶作,則
  亦過矣。丈夫功名在晚節者甚多,定國豈愧古人哉!某未嘗求事,但事來,即不
  以大小為之。在杭所施,亦何足道,但無所愧怍而已。過蒙示諭,慚汗。若使定
  國居此,所為當更驚人,亦豈特止此而已。本州職官董華,密人,能具道政事,
  嘆服不已,但恨公命未通爾。靜以待之,勿令中途齟齬,自然獲濟。如國手棋,
  不煩大段用意,終局便須贏也。
  【答王定國二首(之二)】
  張公臥病,不勝憂懸。急要文集,不敢不付去。在杭二年,到京數月,無頃
  刻暇時。公屬我,文集當有所刪潤,雖不肖豈敢如此。然公知我之深,舉世無比,
  安敢復有形跡,實願傾副公意萬一,故不敢草草編錄。到潁,方有少暇,正欲編
  次,而遽索之,且乞定國一言,檢閱既了,仍以相付,幸也。
  【與趙德麟二首(之一)】
  數日不接,思渴之至。衝冒風雪,起居何如,端居者知愧矣。佛陀波利之虐,
  一至此耶?乃知退之排斥,不為無理也。呵呵。酒二壺迎勞,唯加鞭!
  【與趙德麟二首(之二)】
  昨日幸接笑語。今日知舉挂,聞之後時,不及往慰,悚息!悚息!三日臂痛,
  今日幸減,錄舊詩一篇奉呈。聞公亦欲藉示詩稿,幸付去人。上清宮成而有德音,
  意謂守臣當有賀表,如何?如何?謀之於公,幸略垂示。
  【與辯纔禪師】
  別來思仰日深,比來道體何如?某幸於鬧中抽頭,得此閑郡,雖未能超然遠
  引,亦退老之漸也。思企吳越諸道友及江山之勝,不去心。或更送老請會稽一次,
  老師必能為此一郡道俗少留山中,勿便歸安養,不肖更得少接清遊,何幸如之。
  惟千萬保愛。
  【答參寥二首(之一)】
  兩得手書,具審法體佳勝。辯纔遂化去,雖來去本無,而情鐘我輩,不免凄
  愴也。今有奠文一首,並銀二兩,託為緻茶果一奠之。潁師得書,且喜進道。紙
  尾待得閑寫去。餘惟萬萬自重。
  【答參寥二首(之二)】
  某在潁,一味適其自得也。承惠傢園新茗,珍感之至。紫衣腳色已付錢,今
  鼕必得。已託王晉卿取附遞至智果也。四公子亭他輩非吝,但近日人言尤可畏,
  薄惡之甚,故未可也。必深悉此。潁上人道業必進,託為傳語。聰公病懶不寫書,
  不訝!不訝!邁已赴河間,來書續附去次。少遊近緻一場鬧,皆群小忌其超拔也。
  今且無事,閑知之。
  【與汪道濟二首(之一)】
  專使至,辱書,感服存記。且審比來起居佳勝,甚慰馳仰。未卜會見,惟祈
  保練。
  【與汪道濟二首(之二)】
  某見報移汶上,而敕未下,老病不堪寄任,方欲力辭,未知得免否?令子日
  夕相見,甚安,知之。
  【與範純父侍郎二首(之一)】
  到潁半年,始此上問,懶慢之罪,踧躇無地。中間辱書及承拜命貳卿,亦深
  慶慰。然公議望公在禁林,想即有此拜也。春暖,起居何如?某移廣陵,甚幸。
  捨弟欲某一到都下乞見,而行路既稍迂,而老病務省事,且自潁入淮矣。不剋一
  別,臨書惘惘。
  【與範純父侍郎二首(之二)】
  某衰病日侵,而使客旁午,高麗復至,公私勞弊,殆不能堪。但以連歲災傷,
  不敢別乞小郡。然來年闕食之憂,未知攸濟,日俟罪譴而已。李唐夫一宅甚安,
  沉酣江山,旬日忘歸,非久赴任也。
  【與明父權府提刑】
  到官半歲,依庇德宇,獲遂解去,感服深矣。臨行寵餞再三,益愧眷厚。
  後,切想起居佳勝。某已達泗上,迎送人等謹遣還府。今日留一飯,晚遂發去。
  逾遠左右,回望悵然。尚冀保練,以須顯拜。
  【與孔毅父二首(之一)】
  到揚吏事清暇,而人事十倍於杭,甚非老拙所堪也。熟觀所歷數路,民皆積
  欠為大患。仁聖撫養八年,而民未蘇者,正坐此事耳。方欲出力理會,誰肯少助
  我者乎?此間去公咫尺耳,而過往妄造言語者,或云公欲括田而招兵,近聞得皆
  虛,想出於欲邀功賞而不願公來者乎?事之濟否,皆天也,君子盡心而已。無由
  面見,臨紙惘惘。
  【與孔毅父二首(之二)】
  到此得所賜書,即於遞中上謝,豈不達耶?續蒙示諭《王景尋文集》,某猶
  及從其人遊,當依所教。然近日士大夫以某不作銘志,故變文為集引耳。已屢辭
  之,今恐未可遽作也。不罪!不罪!前日得捨弟書報,志公婢偶傷火湯,初甚驚
  惋,連得書,已全安無痕矣。恐要知。在京數日,見其慧利長進,無病,後母撫
  之如己出也。除夜紛紛,奉啓不謹。
  【與範純夫四首(之一)】
  別後不一奉書,懶慢之罪,未有以解,然別時亦先自陳矣。比日履茲初鼕,
  起居佳勝。切聞屢進拜,喜抃無量。與子功同侍邇英,此最縉紳之所榮慕。又聞
  有旨許講罷奏事,想日有補正也。未緣會合,千萬自重。
  【與範純夫四首(之二)】
  奉書不數,愧仰可知。辱手數,且審起居佳勝為慰。某凡百粗遣,聞天官之
  除,老病有加,那復堪此。即當力辭,乞閑郡爾。側聆大用,以快群望。未間,
  千萬以時自重。不宣。
  【與範純夫四首(之三)】
  《忠文公碑》,固所願託附,但平生本不為此,中間數公蓋不得已,不欲卒
  負初心。自出都後,更不作不寫,已辭數傢矣。如大觀其一也。今不可復寫,
  萬亮察。魯直日會,且緻區區。兩辱書皆未答。直懶爾,別無說。然魯直不容我,
  誰復能容我者?
  【與範純夫四首(之四)】
  前日見報,知新拜,即欲奉書為賀。又恐草草,念行投間迫猝,未能便如禮,
  故不免發數字,想不深訝。不寐之喜,豈獨以樂正好善之故耶?更不必盡談。公
  議所屬,想公有以處之矣。私意但望公不力辭,若又力辭,乃似辭難矣。餘亦見
  子由書中。乍熱,起居如何?乍遠,千萬為道自愛。
  【答趙德麟二首(之一)】
  人來,辱書。伏審履茲畏暑,起居佳勝,為慰。見念之深,正如懷仰之意。
  不肖獨賴晁無咎在此,方憂其去,若果得德麟為代,真天假老拙也。既未欲來此
  寄居,常令為於高郵尋安下處,續當馳報也。未問,萬萬自重。
  【答趙德麟二首(之二)】
  別後思仰不可言。竊計起居佳勝。得捨弟書,奉太夫人久服藥,近已康復,
  伏惟歡慶。到郡兩月,公私勞冗,有稽上問,想未深責。會合未期,惟冀侍奉外,
  千萬保重。
  【與人三首(之一)】
  欽服下風,為日久矣,遲暮相從,傾蓋如故。非氣類自然,抑宿昔緣契也。
  人來,辱手教。得聞起居勝常,堂上康福,感慰深矣。某凡百如故。又得無咎切
  磨,知幸
  【與人三首(之二)】
  久別,思詠日深,衰疾多故,人事馳廢。過蒙手書存錄,益用愧負。比日起
  居佳勝。如聞已有召命,想即超用,以慰公論。未間,萬萬為國自重。
  【與人三首(之三)】
  出守幸獲相聚,每得見,翛然忘懷,為益多矣。別來起居何如?到揚,人事
  紛紛,坐想清遊,可復得哉!乍熱,千萬保重。
  【與範子功四首(之一)】
  見捨弟說,知得雍信,幼孫夭逝,聞之坦然。便欲往見,從者已散去。竊想
  慈念之深,不能無動,然竟亦何益。惟千萬以理照遣,旦夕面究。
  【與範子功四首(之二)】
  辱教,承晚來起居佳勝,團茶及匣子香藥夾等已領,珍感!珍感!慄子之求,
  不太廉乎?便不得更送一個篦籬耶?呵呵。
  【與範子功四首(之三)】
  宿來起居佳勝。已馳簡邀伯揚,來日會啓聖,公能枉轡,甚幸。子由明日奠
  酹後,便往啓聖,公可到彼早食也。某略到押賜處,便往。
  【與範子功四首(之四)】
  廣嚴之會,謹如教,計必請陳四也。分惠佳茅,感感。獨飲一杯,遂醉,書
  不成字。
  【答李方叔六首(之一)】
  別後,音問缺然。忽承惠教,愧仰何勝。秋暑未過,起居何如?未由會見,
  萬萬順時珍重。
  【答李方叔六首(之二)】
  專人辱啓事長書,及手簡纍幅,意貺甚厚,非所敢當。又蒙教以不逮,非君
  子直亮,期人之遠,何以及此。然衰病之餘,豈任此責,愧悚之極。比日起居佳
  勝。惠示狨皮等物,皆所不敢當,禮曹之傳,蓋妄也。信{奄}元不發,卻付來
  人。蓋近日親知所寄示,一切辭之,非獨於左右也。千萬恕察。知非久入京,見
  訪,幸甚。未間,千萬珍重。不宣。
  【答李方叔六首(之三)】
  前日所貺高文,極為奇麗。但過相粉飾,深非所望,殆是益其病耳。無由往
  謝,悚汗不已。
  【答李方叔六首(之四)】
  近者雖獲屢見,迫於多故,不盡區區。別來辱書,且喜體中佳勝。某方杜門
  請郡,章四上未允,方更請耳。會見未可期,惟千萬順時自愛。至禱。
  【答李方叔六首(之五)】
  前日辱訪,客衆,不及款話,兩三日又無緣接奉,思念不可言。手教為貺,
  慚感無量。苦寒,諸況如何?常日不獨以禁令不得瞻奉,又以差館伴,紛紛殊不
  暇也。衰病疲曳,欲脫而不可得,可勝嘆耶?人還,不一。
  【答李方叔六首(之六)】
  連日殿門祗候,不果緻問。辱簡,承起居佳勝。來日行香罷,又須一吊康公,
  晚乃歸。方叔能枉訪夜話為別,甚幸。餘留面話。
  【答潘彥明】
  辱書,感慰無量。比日起居何如?別來不覺九年,衰病有加,歸休何日?來
  紛紛,徒有愧嘆。知東坡甚葺治,故人仍復往還其間否?會合無期,臨紙悵惘。
  【與鞠持正二首(之一)】
  兩日薄有秋氣,伏想起居佳勝。蜀人蒲永升臨孫知微《水圖》,四面頗為雄
  爽。杜子美所謂“白波吹素壁”者,願挂公齋中,真可以一洗殘暑也。近晚,上
  謁次。
  【與鞠持正二首(之二)】
  知腹疾微作,想即平愈。文登雖稍遠,百事可樂。島中出一藥名白石芝者,
  香味初若嚼茶,久之甚美,聞甚益人,不可不白公知也。白石芝狀如石耳,而有
  香味,惟此為辨,秘之!秘之!
  【答趙德麟三首(還朝)(之一)】
  纍辱手教,感慰無量。比日起居佳勝。大禮日近,隨分冗迫,未得即見賢者,
  深增悵惘也。乍寒,萬萬以時自重。
  【答趙德麟三首(之二)】
  紛紛尚未暇往見,思企之極。陰寒,起居佳勝否?甘釀佳貺,輒踐前言,作
  賦,可轉呈安定否?無事見臨,幸甚。
  【答趙德麟三首(之三)】
  辱教,承臺候佳勝。拙疾猶未退,尚潮熱惡寒也。來日必赴盛會,未得,
  日猶恐當謁告也。辱意甚寵,適會如此,非所願。幸千萬加恕。子由固當馳赴也。
  穆公且喜漸安。臥病,書此不謹。
  【與人三首(之一)】
  吏役往還,得見風采,為幸已多。重承存錄,延顧極厚,感佩無量。自別來,
  一嚮冗迫,不即裁謝,慚負可知。令子齋郎至,領手教,且審起居佳勝。乍此暌
  隔,翹想日深。尚冀珍調,少慰鄙願。
  【與人三首(之二)】
  辱示長箋,詞旨過重。適少冗迫,來使不敢久稽,未及占詞為答,想知照未
  甚訝也。惶恐!惶恐!疊蒙惠長鬆以扶老病,感佩不可言。天覺臨別時,亦許寄
  來,因到彼,可為督之。藥名品,方狀精詳之極,非故人留意之深,何以及此。
  未有以答厚意,但積悲感。都下委,示及,餘面究。
  【與人三首(之三)】
  疊辱臨訪,欲少款奉。多事因循,繼以臥病,負愧深矣。知明日啓行,無緣
  面別,尚冀保練。
  【與王賢良】
  近辱臨訪,連日紛冗,不及款奉。竊惟起居佳勝。寵示新作,感服至意。
  【答楊濟甫】
  久以私撓不作書,纍蒙惠問,且審起居佳勝,為慰。衰年責咎,移殃傢室。
  此月一日以疾不起,痛悼之深,非老人所堪,奈何!奈何!又以受命出帥定武,
  纍辭不獲,須至勉強北行。傢事寥落,懷抱可知。因見青神王十六秀纔,亦為道
  此。會合何時,臨書凄斷。惟千萬順時自愛。
  【與子安兄四首(之一)】
  十九郎兄弟還至,特蒙手誨,恭審比來尊體佳勝,甚慰係望。骨肉久別,乍
  聚,問訊親舊,但有感嘆。知兄杜門守道,為鄉裏推愛。弟久客倦遊,情懷常不
  佳。日望歸掃墳墓,陪侍左右耳。方暑,敢冀以時自重。
  【與子安兄四首(之二)】
  往蒙示先伯父事跡,但有感涕,專在卑懷。重承誨諭,惶悚之至。正冗迫中,
  不敢久留來使。未暇寫諸親知書,乞為致意,非久遍發也。
  【與子安兄四首(之三)】
  墓表又於行狀外尋訪得好事,皆參驗的實。石上除字外,幸不用花草及欄界
  之類。纔著欄界,便不古,花草尤俗狀也。唐以前碑文皆無。告照管模刻仔細為
  佳。不罪!不罪!
  【與子安兄四首(之四)】
  每聞鄉人言,四九、五九兩侄,為學勤謹,事舉業尤有功,審如此,吾兄不
  亡矣。惟深念負荷之重,益自修飭,乃是顔、閔之孝,賢於毀頓遠矣。此間五郎、
  六郎乍失母,毀痛難堪。亦以此戒之矣。吾兄清貧,遭此,固不易處。某亦為一
  年兩喪,睏於醫藥殯斂,未有以相助,且衹令楊濟甫送二千為一奠,餘俟少暇也。
  【與聖用弟三首(之一)】
  聖用小二秀纔弟。別後冗迫,不即奉書,想未訝也。比日體中佳安。今日榜
  出,且喜小十捷解,喜慰之極。此郎君為學勤至,文詞成就,來春必殊等也。前
  賀無疑。嚮聞弟當復入來,想必成行也。小十甚安健,日夕相見,不用憂。未相
  會間,千萬保愛。子由為朝陵去,未及奉書。
  【與聖用弟三首(之二)】
  十郎司理不及別作書。初官,但事事遵稟小二叔教誨。官事勿苟簡,公勤靜
  恕,勿急求舉主,曹事辦集,上官必不汝遺。劉漕行父,叔與之契舊,因見,但
  道此意,俟到定州款麯作書也。餘惟侍奉外多愛。夜中,目昏不成字,勿訝!勿
  訝!
  【與聖用弟三首(之三)】
  方叔兄未及拜書,且為致意。子安三哥近有書,未及再上狀,因見,亦為緻
  懇。
  【與子由(赴定州)】
  某為迫行事冗,不及作孫子發書,乞為致意。近者奏闢,吏部胥子初妄執言,
  本官係合入遠人,礙辟舉條,及反覆詰之,乃始伏雲。若今年九月二十七日本官
  成資後別無遺闕,即不該入遠,可以奏闢。某尋有公文申部,乞會問本州,即見
  得成資已前有無遺闕。凡爭數日,乃肯據狀會問,請與孫子發言,略說與本州官
  員,言早與果决分明,回一成資無遺闕文字來,免為猾胥妄生枝節。或更孫宣德
  與一願就及本州官員及所填替非有服親一狀,尤佳。京師,大抵官不事事而吏橫
  也。
  【與參寥】
  吳子野至,出潁沙彌行草書,蕭然有塵外意,决知不日脫穎而出,不可復沒
  矣。可喜!可喜!近遞中附呂丞相所奏妙總師號牒去,必已披受訖。即日起居何
  如?某來日出城赴定州,南北當又暌隔。然請會稽之意,終未已也。更當俟年歲
  間耳。未會見間,千萬善愛。
  【答範純父】
  所示連日入問聖候,極是!極是!見說執政逐日入問,宗室亦逐日問候也。
  已將簡報錢尹,令府中差人遍報諸公矣。
  【與孫子發二首(之一)】
  專人來辱書,承近日尊體佳勝。蒙許就闢,慰浣深矣。奏檢附呈已發訖。某
  行期不過九月半間,會見不遠,更祈順時自重。
  【與孫子發二首(之二)】
  貴眷各計安勝,公宇已令粗葺,什物粗陋,然亦粗足。更有幹,示喻。途中
  幸不滯留,早到慰勤遲,幸也。
  【與錢濟明二首(之一)】
  別後至今,遂不上問,想察其傢私憂患也。遠辱專使手書,且審侍奉起居康
  勝,感慰兼集。老妻奄忽,今已半年,衰病豈復以此自纏。但晚景牢落,亦人情
  之不免。重煩慰諭,銘佩至意。然公亦自有愛女之戚初不知,奉疏後時,慚負不
  已。出守中山,謂有緩帶之樂,而邊政頽壞,不堪開眼,頗費鋤治。近日逃軍衰
  止,盜賊皆出疆矣。幕客得李端叔,極有助。聞兩浙連熟,呻吟瘡痍,遂一洗耳。
  何時會合,臨書惘惘。
  【與錢濟明二首(之二)】
  寄惠洞庭珍苞,窮塞所不識,分餉將吏,並戴佳貺也。無以為報,親書《
  醪》一賦為信,想發一笑也。近得單季隱書云:公有一癇藥方,極神奇。某長孫
  有此病,多年不痊,可見傳否?如許,幸遞中示及。
  【與孫子發二首(南遷)(之一)】
  人還,辱教,具審別後起居佳勝,貴眷各康寧,至慰!至慰!某到邢甚健。
  忝鄉且親,平時不為不知公,因此行,觀公舉措,方恨前此知公未盡,勉進此道
  為朋友光寵。餘惟萬萬以時自愛。
  【與孫子發二首(之二)】
  子發以古人自期,信道深篤,雖窮達在天,未可前定,然必有聞於時而傳於
  後也。幸益自愛重,以究遠業。臨行,不盡區區。
  【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一)】
  辱簡,並惠扇碑,及藉示木石等,皆佳妙。但去長物為陸行計,無所置之,
  謹留筆一束,以領雅意。餘回納,不訝!不訝!
  【與開元明師二首(之二)】
  辱書,具審法履佳勝。且知從者嘗至符離見待久之,感愧深矣。藉示跋尾石
  刻,足見存誠篤至,卻附來人納上元本。未會集間,千萬珍重。
  【與任德翁】
  半月不面,思仰深劇。辱書,承孝履如宜。金陵雖久駐,奉伺不至,知亦滯
  留如此。某在慈湖夾阻風已纍日,今日風亦不苦順,且寸進前去,恐亦未能遠也。
  不知德翁今晚能到此否?傾渴之至。
  【與張元明二首(之一)】
  前日承追餞南都,又送子由至筠,風義之厚,益增感慨。比日,具審起居佳
  勝。萬裏之別,後會杳未有期。伏乞善加保練。
  【與張元明二首(之二)】
  遠辱專人惠書,輔以藥物,極濟所乏,衰疾有賴矣。感刻!感刻!不知何時
  還蜀中,自此音問遂隔,曷勝惘惘。
  【與黃元翁】
  垂老投荒,衆所鄙遠,見孫提點言,獨有存恤孤旅之意,感激不已。到治下
  當作陸行,必留數日款見也。
  【答劉無言】
  此行但有感恩知罪,省分絶欲。守此四言,行之終身,庶保餘年得還田畝,
  但未知有無後命爾。
  【與孫子發二首(之一)】
  別來思企不可言。比日尊體何如?某蒙庇粗遣,旦夕離南都,如聞言者尚紛
  紛,英州之命,未保無改也?凡百委順而已。幸不深慮。愈遠,萬萬以時自重。
  【與孫子發二首(之二)】
  郡中諸公,未能一一奉狀,因見,各為致意。過真定,見楊采朝議。此人有
  實學隱德,河朔似此者,以一二數矣。其子迪簡亦善吏,軾已舉之矣。欲告提刑
  大夫來年一京削,敢煩子發為道此懇,或持此簡呈憲使,又幸。一起寫書十六七
  封,不能復謹,勿罪!勿罪!
  【與程德孺】
  在定辱書,未裁答間,倉猝南來,遂以至今。比日竊惟起居佳勝。老兄罪大
  責薄,未塞公議,再有此命,兄弟俱竄,傢屬流離,汙辱親舊。然業已如此,但
  隨緣委命而已。任德翁同行月餘,其見老兄處憂患,次第可具問,更不詳書也。
  懿叔赴闕今何在?因書道區區。後會無期,臨書惘惘。餘熱,萬萬以時珍重。
  【答錢濟明三首(惠州)(之一)】
  專人遠辱書,存問加厚,感悚無已。比日,郡事餘暇,起居何如?某到貶所,
  闔門省愆之外,無一事也。瘴鄉風土,不問可知,少年或可久居,老者殊畏之。
  惟絶嗜欲、節飲食,可以不死,此言已書之紳矣。餘則信命而已。近來親舊書問
  已絶,理勢應爾。濟明獨加厚於舊,高義凜然,固出天資。但愧不肖何以得此。
  會合無期,臨紙愴恨。
  【答錢濟明三首(之二)】
  近在吳子野處領來教,尚稽答謝,悚息之至。遠蒙差人,固佩荷契義,而卓
  契順者,又可奇也。無以答其意,與寫數紙,公可取一閱也。寄惠白朮,極所欲
  得也。箋格甚高,想見風裁,回信惟有紫團參一枝,疑可雙奉親故,不以微
  鮮為愧也。兩兒子曾拜見否?凡百想有以訓之。幼子過相隨,甚幹事,且不廢學。
  蒙令子惠書,回答簡率,一一封納,必不罪也。
  【答錢濟明三首(之三)】
  嶺南傢傢造酒,近得一桂酒法,釀成不減王晉卿傢碧香,亦謫居一喜事也。
  有一頌,親作小字錄呈,切勿示人,千萬!千萬!
  【答張嘉父】
  久不奉書,過辱不遺,遠枉教尺,且審起居佳勝,感慰交集。著述想日益富。
  示諭治《春秋》學,此儒者本務,又何疑焉。然此書自有妙用,學者罕能領會,
  若求之繩約中。乃近法傢者流,苛細繳繞,竟益何用。惟丘明識其妙用,然不肯
  盡談,微見端兆,欲使學者自見之,故僕以為難,蓋嘗悔少作矣,未敢輕論也。
  凡人為文,至老,多有所悔。僕嘗悔其少矣,然著成一傢之言,則不容有所悔。
  當且博觀而約取,如富人之築大第,儲其材用,既足而後成之,然後為得也。愚
  意如此,不知是否?夜寒,筆凍眼昏,不罪!不罪!
  【答徐得之二首(之一)】
  張君來,辱書存問周至,感激不已。即日哀慕之餘,孝履如宜。某到惠已半
  年,凡百粗遣,既習其水土風氣,絶欲息念之外,浩然無疑,殊覺安健也。兒子
  過頗了事。寢食之餘,百不知管。亦頗力學長進也。子由頻得書,甚安。一傢今
  作四處,住惠、筠、許、常也,然皆無恙。得之見愛之深,故詳及之,不須語人
  也。瞻企邈然,臨書惘惘。乍熱,惟萬萬節哀,順變自重。
  【答徐得之二首(之二)】
  詹使君,仁厚君子也,極蒙他照管,仍不輟攜具來相就。極與君猷相善,每
  言及,相對凄然。君猷諸子得耗否?十四郎後來修學如何?
  【答吳秀纔】
  人來,領書,且喜尊體佳勝。並示《歸風賦》,興寄遠妙,詞亦清麗,玩味
  爽然。然僕方杜門念咎,不願相知過有粉飾,以重其罪。此賦自別有所寄,則善,
  不肖决不敢當,幸察之!察之!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捲一捲二捲三捲四捲五捲六
捲七捲八捲九捲十捲十一捲十二
捲十三捲十四捲十五捲十六捲十七捲十八
捲十九捲二十捲二十一捲二十二捲二十三捲二十四
第   [I]   [II]   III   [IV]   [V]   [V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