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 兩晉南北朝的另類歷史:華麗血時代   》 “王與馬,共天下”      梅毅 Mei Yi

  江東地區,在司馬睿到來之前,地方勢力(江東原有的世傢大族)仍舊非常強大。晉惠帝、晉懷帝時期,陳敏、錢璯等人相繼叛亂,江東大姓周玘動員世傢大族,出錢出力出人,配合西晉政府軍隊,接連平定了這些人的謀亂,時稱“三定江南”。雖然周玘等人的初衷完全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傢族利益,但客觀上也為東晉後來在江東的統治營造了一個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
  當初,在東海王司馬越和太尉王衍掌權期間,王氏家庭重要成員就已經被派入江南地區擔任關鍵職務。王澄是太尉王衍的弟弟,王敦是王衍的族弟。晉懷帝永嘉元年,王澄被委派為荊州都督。懷帝永嘉三年(309),王敦獲任為揚州刺史。由此,可以明顯見出以王衍為首的琅琊王氏早就有南渡的心理和物質準備。司馬越病死後,王衍本人雖被石勒殺掉,但王氏傢族在江東已經握有實權和重兵。
  王氏傢族最重要的人物當屬王導。王導是太尉王衍的族弟,王敦的堂弟。司馬睿初到江東,當地的世族大姓對這幫北來“傖父”甚為不屑,“人情不附”。北來諸人移鎮建康一個多月,也沒有多少當地人來投附。憂心忡忡之餘,王導率先想出一個主意:趁着秋季“禊祭”日,司馬睿本人坐在肩輿之上,大擺王傢堂皇儀衛,王敦、王導等北方大族名流皆騎馬跟從,儀勢威嚴,表情肅穆,使堂堂大晉的威儀展現於江南土著面前。
  “吳人紀瞻、顧榮,皆江南之望,竊視之,見其如此,鹹驚懼,乃相率拜於道左”。以風度、排場降服人心,這也衹是能在魏晉時代可以做到的事情。這出戲導演得很成功,加之對當地土著大姓代表加以高官厚爵後,“由是吳會風靡,百姓歸心焉”。司馬睿終於在江南得到當地人的擁戴,立穩了腳跟。因此,司馬睿傾心依賴王氏,不僅僅由於王氏是他先前當琅琊王時自己封地內的望族高門,也有過江後王氏對他極力推戴的原因。
  洛陽陷落後,面對滾滾而至的中州難民潮,王導又勸諭司馬睿大收人心,選擇其中的“賢人君子”加以任用,於是“荊、揚晏安,戶口殷實”。眼見擁戴自己的呼聲越來越高,司馬睿對王導倍加信任,情好日隆,號為“仲父”,並比之為“蕭何”(司馬睿自己就是“劉邦”了)。
  王導本人,也是一片純臣之心,常良言諫勸司馬睿剋己勵節,寬容撫衆,優禮吳人。王業草創之際,君臣互信互愛,成就了當時的一段佳話。
  司馬睿登基之日,百官陪列,樂聲清揚,儀式莊嚴。司馬睿開始還沒找到皇帝的感覺,出於真心的感激之情,他竟招手要站在殿上的王導“升禦床共坐”。王導固辭,司馬睿又連連呼喚,“至於三四”。最後,王導推辭說:“若太陽下同萬物,蒼生何由仰照?”
  司馬睿給王導這一點撥,纔忽然感覺自己是“太陽”了,終於忽悠着大屁股安坐帝位,成為東晉的第一任國君。
  王敦方面,司馬睿初即位,便任命他為荊州牧,從此坐鎮荊州上流之地,手握強兵,掌統軍政實權。由此,當時人稱“王與馬(指司馬氏),共天下”,絶非虛言。
  左思有詩:“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似乎世傢大族都是“公門有公,卿門有卿”吃白飯的主兒。其實,在東晉之初,正是王、謝這樣的大族在國傢民族危亡關頭挺身而出,風神秀徹之餘,慨然渡江,身為士先,冒死而進,確實起到了勇於承擔的帶頭作用。這些,對於他們門第的進一步提升,也起到了至為關鍵的作用。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中華盛事的胎動期(1)中華盛事的胎動期(2)三分一統晉業興
大好江山誰承繼(1)大好江山誰承繼(2)大好江山誰承繼(3)
“牝雞司晨”朝綱紊(1)“牝雞司晨”朝綱紊(2)“牝雞司晨”朝綱紊(3)
樹欲靜而風不止(1)樹欲靜而風不止(2)樹欲靜而風不止(3)
血肉橫飛殺戮始(1)血肉橫飛殺戮始(2)血肉橫飛殺戮始(3)
血肉橫飛殺戮始(4)攻伐大亂滿京城(1)攻伐大亂滿京城(2)
攻伐大亂滿京城(3)你方唱罷我登場(1)你方唱罷我登場(2)
你方唱罷我登場(3)你方唱罷我登場(4)你方唱罷我登場(5)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