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评传 跌宕起伏的一生:悲情曹雪芹   》 第五章 寒山失翠(18)      徐淦生 Xu Gansheng

  “那怎么办?”
  就在这个时候,听李煦在院子里喊:“你赶快给我孙女找大夫来,治好我孙女的腿,不然的话,过堂时候,我就说你找我要一千两银子,你就能卖放朝廷钦犯。狗奴才,你别忘了:‘贼咬一口入骨三分’,我要不把你弄进大牢里来,我这七十岁就算白活啦,治死你个小小的牢头,就碾死一个臭虫!”
  “你听见了没有?”禁婆子说:“狗急跳墙,兔子急了可也咬人。那孙女是老头子的命根子,他说得出来,未必办不出来。他可是多年的老公事了,出哪门,进哪门,比你我门儿清得多。怎么样?请大夫吧?”
  “好好好,请请请!”
  “唉——”禁婆子长出了一口气儿:“要是刚才给她点儿鸡爪子、鸡脑袋什么的,也就没有这场气啦!”
  “去你妈的吧!刚才你还让她滚哪,这会儿说你娘的风凉话儿来啦!”牢头扬手“啪”的一声,一个嘴巴打在禁婆子的脸上。
  “哎哟!你个兔崽子怎么还打人哪!”
  牢头举起鞭子:“滚,请大夫去。要不我抽烂了你!”
  “哎,哎,我去!我去!”
  大夫被请来了。他姓魏,五十上下,文绉绉的,一望而知是个很有经验的医生,他摸了摸阿梅的腿,又转动了转动踝骨和膝盖。然后跟李煦父子说:“孩子是小腿骨折。这病对于小孩来说,没什么大的关碍,养的好也不会落下残疾。不过,常言说得好:‘伤筋动骨一百天。’在这种地方,就不太合适啦。”
  “嗻嗻。”李煦说:“可如今这孩子别无去处,而且吃的也不堪下咽。”
  “是啊,医外伤饮食也很重要,将养的好,才能调治得快。”
  李煦想了想,问李鼎:“咱们还有多少银子?”
  “正好一百两。”
  “魏大夫,这样行不行?您把阿梅带走,我手边这一百两银子,您也带上,不够用,我再想办法,孩子的伤调养好,您再把她送回来。我李煦在难处,别无良策,只求魏大夫济世活人吧。”李煦言罢深深一揖,表示自己的一片虔诚。
  李鼎已将两锭官银放在了魏大夫面前。
  “好吧。”魏大夫为人很爽快,“幸喜寒舍只有我们老两口儿,只要不怕姑娘受委屈,倒有一席安身之地。”
  就这样,小阿梅被安置在魏大夫家,跟魏老太太在里间屋炕上同宿。魏大夫自己在外间屋搭了板铺。
  老夫妻俩把阿梅待如亲生的孙女一样。魏大夫给阿梅敷上药膏,绑上竹子夹板,还亲自为孩子煎汤熬药。
  老太太更是精心调理饮食,干稀搭配、荤素间容,没到三个月阿梅的腿伤果然复旧如初,而且没落下任何残疾。
  这一天,魏大夫领着又白又胖、蹦跳活泼的阿梅来探监。李煦看见孙女,真像从天上掉下来的一样,一把抱住,悲喜交加、老泪纵横。
  李鼎屈膝跪在魏大夫面前:“大恩大德口不言谢,魏大夫我给您磕头啦。”
  “使不得!使不得!”魏大夫扶起李鼎:“我还带来点儿吃食,你们爷儿俩搭配着吃吧。孩子我还得带回去。”说到这儿他向李煦父子使了个眼色:“因为她的病还没有全好。”
  李煦父子会意,魏大夫是怕阿梅再回大牢来受委屈,因而频频点头,恭手称谢。
  刑部大牢有固定的日子探监,一般都定在初二和十六。每逢探监的日子,魏大夫准带阿梅来,让他们祖孙相会、伯侄相见,还总带来许多吃食。
  阿梅继续留在魏大夫家里,白天没有病人来看病的时候,魏大夫就教阿梅读《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三本小书,从描红练字、直到读书临帖,再有空闲的时候,魏大夫就教阿梅做画。原来魏大夫画得好一手工笔花鸟和仕女图。到了晚上,魏奶奶跟阿梅这一老一小,躺在暖乎乎的被窝里,讲故事、说笑话、猜灯谜。有的时候阿梅也给魏奶奶讲述自己在苏州的家,家里被抄时的可怕情景,一家人跪在街上插标售首的样子,说得老奶奶一把鼻涕一把泪,竟哭得呜呜咽咽,抱着阿梅“心肝宝贝”的叫着,亲了又亲……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选集】红楼一春梦

【资料来源】中国华侨出版社
惟大磨难铸就大英才(1)惟大磨难铸就大英才(2)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1)
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2)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3)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4)
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5)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6)第一章 霑天之雨露(7)
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1)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2)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3)
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4)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5)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6)
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7)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8)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9)
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10)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11)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12)
第二章 滴漏声催秋雨急(13)第三章 燕雀齐飞残月天(1)第三章 燕雀齐飞残月天(2)
第   [I]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10]   [XI]   [XII]   [XIII]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