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 歧路燈   》 第八十二回 王象藎主僕誼重 巫翠姐夫婦情乖      李緑園 Li Luyuan

  卻說次日正是清明佳節,傢傢插柳。王氏坐在堂樓,紹聞請安已畢,王氏便叫王象藎來樓上說話。這王象藎怎肯怠慢,急上堂樓,站在門邊。王氏道:“前話一句兒休提。衹是當下哩過不得。王中,你是個正經老誠人,打算事體是最細的。如今咱傢是該怎麽的辦法呢?你一傢三口兒,都回來罷。”王象藎道:“論咱傢的日子,是過的跌倒了,原難翻身。但小的時常獨自想來,咱傢是有根柢人傢,靈寶爺是個清正廉明官,如今靈寶百姓,還年年在祠堂裏唱戲燒香。難說靈寶爺把一縣人待的輩輩念佛,自己的子孫後代,就該到苦死的地位麽?靈寶爺以後纍代的爺們,俱是以孝傳傢的,到如今這街上老年人,還說譚傢是一輩傳一輩的孝道。我大爺在世,走一步審一步腳印兒,一絲兒邪事沒有,至死像一個守學規的學生。別人不知道,奶奶是知道的,小人是知道的。大相公聽着,如今日子,原是自己跌倒,不算遲也算遲了;若立一個不磨的志氣,那個坑坎跌倒由那個坑坎爬起,算遲了也算不遲。”王氏道:“王中,你這話我信。你大爺在世,休說白日做事,就是夜間做個夢兒,發句囈語,也沒有一點歪星兒。或有哭醒之時,我問他是怎的了。你大爺說,是夢見老太爺、老太太說話。或有狠的一聲醒了時節,我問他,你大爺笑道,方纔夢見某人有遭厄的事,‘我急的生法救他,把我急醒了。’真是你大爺是好人。爭乃大相公不遵他的教訓,也吃虧我見兒子太親。誰知是慣壞坑了他。連我今日也坑了。王中你衹管設法子,說長就長,說短就短,隨你怎的說我都依,不怕大相公不依。”這正是:無藥可醫後悔病,急而求之莫相推。
  卻說王氏,一嚮知識介半精細半糊塗之間,怎的前十年,恁的個護短,如今忽然閃出點亮兒來?原來婦人性情,全跟着娘傢為依歸。二十年閨閣,養成拘墟篤時之見,牢不可破,堅不可摧。若嫁與同等人傢,這婆子傢兌上半斤,娘傢配上八兩,便不分低昂。若嫁與名門盛第,樣樣都看為怪事,如何不扭拗起來。這王氏若不是近日受了難過,如何能知王象藎是個好人。
  這也是俗話說的好,“餓出來的見識,窮出來的聰明”。況且王春宇是個伶俐生意人,一嚮與姐姐說話,總是推崇譚孝移,不曾奉承自己姊妹。所以今日王氏,纔微有個悔而知轉的意思。
  倘若王春宇是個倚親靠故的人,就不能做這宗小小發財的生意。
  到那門戶支持不住時,這富厚姊丈,就有些千不是萬不是了;這自己姐姐,就女中丈夫,閨閣須眉起來。聯成一氣打成一塊,這譚紹聞傢私,王隆吉早領作本錢,並不待王紫泥、張繩祖擺弄,即夏鼎有尋縫覓璺的手段,早已疏不間親矣。
  閑中旁論,暫且擱過。王氏要叫王象藎、趙大兒母女仍舊進來。王象藎道:“小的還該在那邊祝”王氏道:“我今日已知道你是好人,叫你當傢,為甚的你不進來?”王象藎道:“小的進來,那菜園子就荒了,鞋鋪子生意,也沒人照看。”
  王氏道:“你那意兒,怕這兩宗我有撤回之意?”王象藎道:“小人從來沒有把這當成是賞小人的。如今我若把這宗帶進宅來,這一碗水,也潑不下放荒之火。我存留一點兒,後來自有用處。回想我大爺臨死時,說我沒他慮事深遠。今日看來,我大爺原是為我王中的意思。今奶奶沒我慮事深遠,我王中又何嘗是為我自己。”這王象藎口中說着,眼中早已流下淚來。
  從來至誠可以感人,這王氏也不肯再強了。衹說:“吃了飯,你回去。閑了就來,何如?”王象藎道:“少閑就來,住下商量辦事。小的如何肯不來的。”王氏道:“你叫他娘兒兩個來住住,我心裏也想他們。”王象藎道:“原說過幾日來送韭菜萵苣來,既奶奶想他們,明日早晨就到。”王氏道:“你吃了飯回去,把上墳花糕捎一籃子與閨女吃。”王象藎道:“是。”及王象藎飯後走時,王氏又把來的酒壺,灌了一壺醋。
  王象藎手提一籃花糕,酒壺中陳醋,又喜又悲。賢哉王中,真不愧“象藎”兩字也!
  卻說王象藎與主母說話,紹聞為甚的一聲也不言語?總因自己做了薅毛子孫,一心衹怕母親與王象藎提起墳樹兩個字,所以一辭不敢輕發。這巫氏在東樓聽的明白。紹聞到自己住樓,巫氏道:“你又不是趙氏孤兒,為甚的叫王中在樓上唱了一出子《程嬰保孤》?”紹聞道:“偏你看戲多!”巫氏道:“看的戲多,有甚短處?”紹聞道:“像您這些小戶人傢,專一信口開合。”巫氏道:“你傢是大傢子,若曉得‘斷機教子’,你也到不了這個地位。”紹聞笑道:“你不鬍說罷。”巫氏道:“我鬍說的?我何嘗鬍說?”紹聞有了惱意,厲聲道:“小傢妮子,少體沒面,專在廟裏看戲,學的滿嘴鬍柴。”這巫氏粉面通紅道:“俺傢沒體面,你傢有體面,為甚的墳裏樹一棵也沒了,衹落了幾通‘李陵碑’?”
  諺雲:“打人休打臉,駡人休揭短。”這一句墳樹,恰中紹聞之所忌,伸手嚮巫氏臉上指了一指頭。這巫氏把頭一擺,發都散了,大哭大鬧。紹聞心有別故,怒從羞起,惡嚮膽生,腳踢拳毆,打將起來。王氏急忙吆喝道:“小福兒,你要打下禍麽?”這紹聞一聲喊道:“我是不要命了!”王氏急勸道:“您小兩口子,從來不各氣,為甚的這一遭兒,就如仇人一般?”
  看官有所不知:大凡人之喜怒,莫不各守分寸。如事有三分可惱,就惱到三分,旁人視之,亦不為怪。若可惱衹應三分,卻惱到十分不可解,這其中就有別故,對人難以明言之處。紹聞與巫氏雖非佳偶,卻是少年夫婦,你貪我愛之時,況且素無嫌隙,為甚的有了“我不要命”這等狠話?這個緣故,一筆寫明,便恍然了。巫氏原生於小戶,所以甘做填房者,不過熱戀譚宅是個舊傢,且是富戶。如今窮了,巫氏一嚮也就有“蘇秦妻不下機”的影子。這紹聞今賣墳樹,是他午夜心中不安的事,對人本說不出,自問又欺心不得,如熱鍋中螞蟻,是極難過的。
  所以小兩口子一言不合,就如殺人冤仇一般,這個既不認少體沒面四個字,那個就不要命。這是人情所必至,卻為旁觀所不解。自此譚巫夫婦反目難以重好。
  巫氏嚷道:“你就辦我個老女婦宗。”紹聞怒道:“我就休了你。咱兩個誰改口,就不算人養的!我如今叫一頂轎子,你就起身,再不用上我傢來。”巫氏道:“不來你傢幫體面,省的死了埋大光地裏。”紹聞道:“我傢光地,還不埋你哩。”
  火上澆油,即去街上雇了一頂轎子,說:“轎來了,咱們各人散罷。”
  巫氏果然輓了頭髮,罩了首帕,即便起身。轎夫道:“這樣惹氣的事,俺們也不敢擡的。”卻是王氏說:“到娘傢住幾天消消氣,我在傢裏擘畫這一個。你們衹管擡罷。”巫氏果然含怒而去。
  卻說巫氏每日看戲,也曾見戲上夫唱婦隨,為甚的這樣激烈?這也有個緣故。從來傲雖兇德,必有所恃。翠姐未出閨之時,本有百數十金積蓄。迨出嫁後,母親巴氏代為營運,放債收息,目今已有二百餘兩。所以巫氏在譚宅,飲食漸漸清減,衣服也少添補,不如回傢照料自己銀錢,將來發個大財,也是有的。所可慮者,閨女在娘傢積私財,銀錢少時,這兄弟子侄們說是某姐姐幾姑姑的,替他出放長利錢;但積聚漸多之後,將來兄弟子侄,必有“我傢怎得替別人做生意,你傢銀錢是何年何月何日,同誰立約交與我的?”等話,姊妹翻臉,姑侄角口,此勢之所必至。從來《女訓》上,不曾列此一條,就是“生旦醜末”上,也沒做過一宗完本。巫氏何由知後來落空?
  衹憑着當下一點忿氣,便把“三從”中間一從抹煞。這後悔也不必為之先述的。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後一章回 >>   
第一回 念先澤千裏伸孝思 慮後裔一掌寓慈情
第二回 譚孝移文靖祠訪友 婁潛齋碧草軒授徒第三回 王春宇盛饌延客 宋隆吉鮮衣拜師
第四回 孔譚二姓聯姻好 周陳兩學表賢良第五回 慎選舉悉心品士 包文移巧詞漁金
第六回 婁潛齋正論勸友 譚介軒要言叮妻第七回 讀畫軒守候翻子史 玉衡堂膺薦試經書
第八回 王經紀糊塗薦師長 侯教讀偷惰縱學徒第九回 柏永齡明君臣大義 譚孝移動父子至情
第十回 譚忠弼覲君北面 婁潛齋偕友南歸第十一回 盲醫生亂投藥劑 王妗奶勸請巫婆
第十二回 譚孝移病榻囑兒 孔耘軒正論匡婿第十三回 薛婆巧言鬻婢女 王中屈心挂畫眉
第十四回 碧草軒父執讜論 崇有齋小友巽言第十五回 盛希僑過市遇好友 王隆吉夜飲訂盟期
第十六回 地藏庵公子占兄位 內省齋書生試賭盆第十七回 盛希僑酒鬧童年友 譚紹聞醉哄孀婦娘
第十八回 王隆吉細籌悅富友 夏逢若猛上側新盟第十九回 紹聞詭謀狎婢女 王中危言杜匪朋
第二十回 孔耘軒暗沉腹中淚 盛希僑明聽耳旁風第二十一回 夏逢若酒後騰邪說 茅拔茹席間炫豔童
第二十二回 王中片言遭虐斥 紹聞一諾受梨園第二十三回 閻楷思父歸故裏 紹聞愚母比頑童
第   [I]   [II]   III   [IV]   [V]   頁

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