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类 性情解读:刘绪义读春秋   》 第83节:江汉汤汤,问鼎中原唱大风(12)      刘绪义 Liu Xuyi

  这就是著名的问鼎中国。这个典故给楚庄王添了不少的名气。后世把诸侯争霸,群雄逐鹿就称之为问鼎中原。
  二是一鸣惊人的故事。
  楚庄王刚即位之时,晋国见楚国忙于办丧事,便趁机又重新会盟诸侯,将楚国拉过去的陈、郑等国又收编到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这一举动激怒了楚国的贵族大臣们,他们都要求与晋国决战。但是,楚庄王仍无动于衷。三年过去了,楚庄王依然整天打猎、喝酒,不理政事,还在宫门口挂起块大牌子,上边写着:"进谏者,杀毋赦!"这一天,大夫伍举进见楚王。楚庄王手中端着酒杯,口中嚼着鹿肉,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他眯着眼睛问道:"大夫来此,是想喝酒呢,还是要看歌舞?"伍举话中有话地说:"有人让我猜一个谜语,我怎么也猜不出,特此来向您请教。"楚庄王一面喝酒,一边问:"什么谜语,这么难猜?你说说看。"伍举说:"我听说'楚京有大鸟,栖上在朝堂,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我猜了好久都猜不出来,心中犯疑,不鸣也不翔,这究竟是只什么鸟?"楚庄王听了,心中明白伍举的意思,笑着说:"我猜着了。它可不是只普通的乌。这只鸟啊,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你等着瞧吧。"伍举明白了楚庄王的意思,便高兴地退了出来。
  然而,过了几个月,大臣们并没有等来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大鸟。倒是楚庄王这只大鸟依然故我,既不"鸣",也不"飞",照旧打猎。喝酒欣赏歌舞。大夫苏从忍受不住了,便来见庄王。他才进宫门,便大哭起来。楚庄王惊问:"先生,何事这么伤心啊?"苏从回答道:"我为自己就要死了伤心,还为楚国即将灭亡伤心。"楚庄王很吃惊;便问:"你怎么能死呢?楚国又怎么能灭亡呢?"苏从说:"我想劝告您,您一定听不进去,肯定要杀死我。您整天观赏歌舞;游玩打猎,不管朝政,楚国的灭亡不是在眼前了吗?"楚庄王听完大怒,斥责苏从:"你是想死吗?我早已说过,谁来劝谏,我便杀死谁。如今你明知故犯,真是傻极了!"苏从十分痛切地说:"我是傻,可您比我还傻。倘若您将我杀了,我死后将得到忠臣的美名;您若是再这样下去,楚国早晚是要灭亡的,您就当了亡国之君,您不是比我还傻吗?我的话说完了,您要杀便杀吧。"
  楚庄王忽然站起来。动情地说:"大夫的话都是忠言,我必定照你说的办。"随即,他便传令解散了乐队,打发了舞女,决心要大干一番事业。楚庄王首先整顿内政,起用有才能的人,将伍举、苏从提拔到关键的职位上去。当时楚国的令尹和斗越椒野心勃勃,想要篡位。楚庄王便任命了三个大臣去分担令尹工作,削弱了他的权力,防止了斗越椒作乱。
  这就是著名的成语"一鸣惊人"的出典。
  《史记·楚世家》记有此事,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同是《史记》,司马迁又在《滑稽列传》中把这一故事写到了齐威王与淳于髡身上。同一个故事怎么可能发生在两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身上呢?这就是司马迁的不察了。后人一般都倾向于此事发生在齐威王身上。但我不这么认为,司马迁之前韩非子在其书中《喻老》篇就记载有此事,主人公是楚庄王。从故事本身来看,发生在楚国的可能性要比发生在齐国的可能性大得多。
  从这两个故事大致可以看出楚庄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了。第一,他有敢于问鼎的气魄,第二,他沉得住气,又有一鸣惊人的大志。
  周定王二年,也就是楚庄王问鼎之后回来的次年,趁楚庄王不在国内,原来被削职的斗越椒公然造反。庄王知道硬拼于己于国都不利,便首先稳住他,说:"斗氏一家于楚有大功,宁肯使越椒负我,我决不负越椒。"接着派苏从去讲和。斗氏以为庄王怕他,愈发骄横。庄王假意退兵。暗中于途中河边设下埋伏,同时又派一队士兵在附近活动以作诱饵,单等斗氏来追。斗氏果然来追,待过了河,遇上伏兵,方觉上当,正要退回,河上的桥己被人拆了。慌不择路的斗氏只好涉水过河,就在此时,岸上庄王的士兵早已箭如雨下。其中一位神箭手叫养由基的,一箭就把斗越椒射死。斗氏之乱平息。
  斗氏之乱平息后,楚庄王召开庆祝会。六年没有喝酒,六年没有听钟鼓之音的楚庄王高兴之至,把自己最爱的许姬叫来,让她为大臣们献舞敬酒。突然,一阵风把殿上的蜡烛都吹灭了。黑暗中,有人拉住了许姬的袖子,捏她的手。许姬非常生气,顺手把那人帽子上的缨揪了下来,许姬拿着帽缨来到楚庄王跟前,悄悄说了几句。楚庄王一听,立即吩咐正在点蜡烛的佣人停下来,大声对群臣说,今晚难得高兴,君臣之间也不必拘束那么多礼节,大家把帽子及帽缨都摘下来,痛痛快快一醉方休。大臣们都莫明其妙地照其吩咐把帽子摘了下来。因此,大家都不知道到底是谁在黑暗中对许姬非礼这件事了。许姬怪他,楚庄王呵呵一笑,大家都喝醉了,见了你这美人儿,哪个不动心呢?非要查出来,也就没有意思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1)第2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2)
第3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3)第4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4)
第5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5)第6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6)
第7节:为不刊之言,著将来之法(7)第8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1)
第9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2)第10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3)
第11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4)第12节:一个谣言,一个女人,一台烽火(5)
第13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1)第14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2)
第15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3)第16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4)
第17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5)第18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6)
第19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7)第20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8)
第21节:平王东迁,历史不可承受之变(9)第22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1)
第23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2)第24节:莽夫当国,历史不可承受之累(3)
第   [I]   [II]   III   [IV]   [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