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类 《诗经》心得   》 第83节:第七章(11)      刘绪义 Liu Xuyi

  后来北戎伐齐,齐国派人到郑国求援,郑国便派太子忽帅军救齐,大获全胜。齐侯便想把女儿文姜嫁给太子忽。没想到,齐侯先后两次提出要求,两次都被太子忽拒绝了。《左传》还记载,有人问太子忽拒绝的缘故,忽前后的理由都不一样。第一次是说,人各有偶,齐是大国,不适合我。太子忽还引用了《诗经》中的一句“自求多福”的诗,意思是,大国是靠不住的,要想求福只有靠自己。第二次又说,就算齐国没有这次战争,我都不敢娶齐国的女儿,更何况我这是奉君命前来解齐国之危,如果我娶了齐女回国,那是靠军队的力量来与齐国通婚的,老百姓会怎么说我呢
  《左传》桓公十一年,郑庄公死,太子忽即位,称昭公。可是不到三个月,他的弟弟公子突与郑相祭仲在宋国的纵容与支持下,把昭公赶到了卫国,公子突即位称厉公。此时,周王室也发生了“王子颓之乱”,把周惠王赶下了台。郑厉公站在惠王一边,在栎地接待了惠王,并协助周惠王平定了“子颓之乱”。周惠王因厉公勤王有功,又把以前收回的虎牢以东地方重新给了郑国。周郑关系随之缓和。郑厉公不愿做祭仲之傀儡,企图谋害祭仲,结果发生了那件著名的“人尽可夫”的泄密事件,被祭仲赶到了蔡国。昭公又被召回当国君。昭公以高渠弥为卿,高渠弥数谏昭公不听,就杀昭公。昭公就是公子忽,他死后,郑国出现了两个国君,厉公与子婴同时存在。直到公元前680年 郑厉公得到当时郑相傅瑕支持,杀子婴,厉公复国,深知权臣祸国,又杀了傅瑕,自己独立执政,至此郑国四公子夺权之争平息下来。
  四公子之乱,国人深受其苦。于是便有人作了这首《有女同车》。意在讽刺昭公即公子忽,当年要是娶了姜家的美女,不就有了大国作靠山,就不至于身死如此之快了。
  公子忽不娶齐女,应该说是合礼的,周礼有规定,君子一娶。在此之前,即《左传》隐公八年,公子忽已经娶了陈国的美女陈妫。但由于婚礼的过程中,是“先配而后祖”,时人认为“非礼,何以能育?”因而,大概没有生育。再娶姜家美女也是可以的。但公子忽偏偏不娶齐女,其中的原因也许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不想借大国之力,有那种自力更生自求多福的男子汉气概。国人的讽刺也许在于同情他的遭遇。但无论如何,公子忽没有迎娶的这个文姜,实实算不上有德,还“德音不忘”。文姜的故事,春秋时代人人皆知。
  文姜是齐僖公之女,齐襄公之妹,然而,两兄妹竟然长达十数年时间通奸,即便后来嫁给了鲁桓公,文姜仍然想尽办法与其兄偷情。这段“艳事”,《诗经》中有诗专门唱过,就是那首齐风中的《载驱》。
  我以为,极有可能是,公子忽在帅军帮助齐国之时,就听说了文姜这两兄妹之间的“艳事”,而不愿意戴绿帽子,故而借口“自求多福”而坚决拒绝了。公子忽不娶文姜,应该是明智的,至少他没有落到鲁桓公的那种下场。
  《有女同车》写的是婚礼的场面。有人认为,这场婚礼前面是写公子忽娶陈女妫氏,“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说陈妫容颜如舜木之华,而走动的时候,身上佩的玉饰发出和谐的鸣音,徒有姿色之美,服饰之盛;下两句“彼美孟姜,洵美且都”,则是写齐女之美且贤。
  这种说法其实是不通的,一则公子忽早多年前就娶了陈妫,娶陈妫之时,根本没有文姜之事,又不是因为公子忽拒绝了文姜之后再娶的陈妫。二则文姜实无美德。
  我以为,《有女同车》写的便是一场虚拟的婚礼。诗人想像公子忽与文姜的婚礼场面,前四句是写文姜的姿色与服饰之美,后两句是写文姜的贤与德。言下之意是说,这样美貌而且贤德的女子你公子忽舍弃不娶,结果害得自己失去了一个好的靠山。可想而知,郑国的国人也是多么势利眼啊。
  有人觉得这个文姜实在称不上有美德,诗人怎么会歌颂她呢?于是提出这里的美女不是文姜,而可能是文姜的妹妹。因为齐国曾两次提出要把女儿嫁给公子忽,第二次提出来的时候没有点明是文姜。这种说法也是不通的,一则从《左传》所载的语境来看,第二次提出“请妻之”的时候虽然没有点明是文姜,倘若换了一个人的话,文中自然应有所交代;二则,是诗确实写的是“孟姜”,即文姜。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前一章回   后一章回 >>   
第1节:第一章(1)第2节:第一章(2)第3节:第一章(3)第4节:第一章(4)
第5节:第一章(5)第6节:第一章(6)第7节:第一章(7)第8节:第二章(1)
第9节:第二章(2)第10节:第二章(3)第11节:第二章(4)第12节:第二章(5)
第13节:第二章(6)第14节:第二章(7)第15节:第二章(8)第16节:第三章(1)
第17节:第三章(2)第18节:第三章(3)第19节:第三章(4)第20节:第三章(5)
第21节:第三章(6)第22节:第三章(7)第23节:第三章(8)第24节:第三章(9)
第   [I]   [II]   III   [IV]   页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