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建筑 龙卧紫禁城   》 第83节:第七章 有清盛世太子窝火(11)      Li Tao    Jiang Xiaodong

  第二年,施琅和郑芝龙发生了分歧,彼此掣肘。康熙得知此情况后,又果断地授予施琅专征的权力,没有贻误战机。施琅没有辜负康熙的厚望,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农历六月十四,在台风猖狂的季节,施琅率领着三百多艘舰船,雄赳赳地开入了澎湖。在台湾的郑氏家族仓促应战,怎么也没有料到施琅竟然不会害怕台风。十六日,清军和郑军上演了生死之斗,施琅不顾个人安危,一马当先,被火器伤了眼睛还坚持指挥战斗。见主帅如此将士们也奋勇杀敌,先锋蓝理锐不可当地冲入郑军舰阵,放火烧毁了3艘敌舰,又反过头来和施琅指挥发炮,击沉了一艘敌舰。蓝理被飞来的弹片击伤腹部,流出肠子,依然没有退出杀场。
  打仗也讲究劳逸结合,施琅没有盲目地追讨敌军,在十七日颁布命令,休整部队,有功的赏,有过的罚,重振士气。
  5天之后,清军和郑军进行了决战,施琅将舰队每50艘左右编排成一组,分若干组向郑军进攻。当时南风正盛,清军战舰顺风而行精神抖擞,以一当十,施琅亲自率领着主攻部队,十六日的那次袭击,他只是让郑军见识一下清军的厉害,现在他要让郑军真正领教下清军的威力。战斗从早上7点开始,一直打到下午4点,炮火纷飞犹如雨点,樯橹灰飞蔽日,杀声震天…… 康熙在紫禁城中焦急地等待着台湾的消息,终于等到了前方的加急文书:清军大胜。在此次战役中,清军击沉敌舰二百多艘,击毙敌军军官三百余人,敌军一万二千余人,郑军主力尽失,无法再和清军对抗,残余部队自行散去。郑氏家族终于俯首称臣。
  康熙喜难自禁,心情大好,他连忙派人到福建慰问参战官兵,并命令福建官员一定要全力帮助施琅,为此福建的官员可以动用任何款项粮食。心情稍稍平静后,康熙又颁布圣旨告诉那些赴台的清朝官员,要好生安抚郑氏家族,免得他们情急之下投靠了外国势力。同时,康熙又宣布,考虑到台湾一役,百姓多有所累,对待那些有心归降大清的台湾人,官员们切不能怠慢,要好好地为这些降民安排生活。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农历八月十四,施琅踏上了台湾的土地,接受郑氏家族的投降,几天之后,施琅又当着台湾百姓的面,宣读了康熙的诏书。康熙保证,只要那些对抗清廷的台湾人能真心悔过,大清既往不咎,一定会好好安排他们归降后的生活。
  施琅对康熙的"仁政"思想颇为了解,当即率人到郑成功的庙前进行祭祀,一如康熙到金陵拜遏明孝陵。事实上,施琅的父弟子侄都为郑氏所杀,郑氏归降之初,曾对施琅满怀戒心,认为施琅定会杀害郑氏一门,鞭尸泄愤。施琅用实际行动一次次地告诉郑氏家族,自己不会为了个人恩怨,不顾大局。在告祭完郑成功庙后,施琅命人护送郑氏家族上船,一路予以优待,同时又禁止官兵骚扰民众,宣布免除台湾人三年徭役,减去十分之四的租谷。在施琅的努力下,台湾的生产很快恢复,施琅不单收复了台湾,还代表康熙俘获了台湾的民心。
  康熙对施琅的工作非常满意,但紫禁城内又在如何治理台湾上发生了争执。有的大臣认为,台湾面积狭小,没有让清朝的版图扩大多少,不如将台湾居民迁往内陆,仅将澎湖一地作为东南屏障,派人留守。有的认为台湾根本不需要下重兵防守,其四周都是大海,大海就是最好的屏障。有的担心台湾发展好了,当地人难免萌生夜郎自大之心,割据一方,与其这样,还不如放弃台湾。大学士李光地甚至认为,干脆就把台湾给荷兰人算了,让荷兰人定时上贡,既能播撒国威,又能收获好处。
  这些大臣根本不知道17世纪末,欧洲诸国已经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那种世界各国各据一方少有往来的时代即将结束,中国那天朝上国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
  正如力保台湾的施琅所说,台湾多山,港道复杂,北连吴会,南接粤峤,是江浙闽粤的重要屏障,东南地区的安全保障。即使台湾是不毛之地,大清也必须想办法保护好它,更何况台湾人口稠密,农工商贾都相当发达,是十足的宝地。这样一块既极具战略意义,又富庶物博的地方,怎能丢弃不管呢?若放弃台湾,则势必助长海患,清朝不重视台湾不代表那些有心颠覆清朝、侵占清朝领土的贼寇也会忽略台湾,这些心思不轨之人大可以利用台湾的地理优势,养兵蓄将。



   我读累了,想听点音乐或者请来支歌曲!
    
<< Previous Chapter   Next Chapter >>   
第1节:前言第2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1)
第3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2)第4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3)
第5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4)第6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5)
第7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6)第8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7)
第9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8)第10节:第一章 肇建紫禁城,永乐皇帝北平升京(9)
第11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第12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2)
第13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3)第14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4)
第15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5)第16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6)
第17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7)第18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8)
第19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9)第20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0)
第21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1)第22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2)
第23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3)第24节:第二章 重建前三殿,英宗两登大宝(14)
No.   [I]   [II]   III   [IV]   [V]   Page

Comments (0)